鄭 軍 李鐵柱
1.山東省棗莊市按摩醫院,山東 棗莊 277100 2.山東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
頸椎推拿穴位點按對神經根型頸椎病引起疼痛的效果觀察
鄭 軍1李鐵柱2
1.山東省棗莊市按摩醫院,山東 棗莊 277100 2.山東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
神經根型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在頸椎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化或者發生繼發性病理變化后產生的神經根病變,常見于老年人,主要的臨床癥狀有頸部疼痛、雙側上肢經常放射性疼痛并伴有麻木,嚴重的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1]。統計數據顯示,CSR的發生率以及復發率可以占到所有類型頸椎病總數的一半以上[2]。隨著近幾年來醫學工作者對保守治療的不斷研究以及創新,頸椎推拿穴位點按方法受到了廣大患者以及醫生們的青睞,其對CSR疼痛的緩解具有良好的效果[3]。因此,本研究對頸椎推拿穴位點按法在CSR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了總結與分析,希望為其應用以及改進提供一定的臨床依據。
2012年4月—2015年4月棗莊市按摩醫院共治療CSR患者140例,征求患者以及家屬同意后,根據患者隨機抽簽單雙號進行平均分組,每組各70例。單號患者作為觀察組,男42例,女28例,年齡在29~66歲,平均為(41.32±7.14)歲;雙號患者作為對照組,男39例,女31例,年齡在27~68歲,平均為(42.46±5.97)歲。
研究方法
對照組使用單純的藥物治療,服用根痛平顆粒(生產廠家為北京漢典制藥有限公司,規格為每袋12 g,生產批號:130529),每次服用1袋,每日2次。
觀察組在上述藥物治療后,另外每日一次使用頸椎推拿穴位點按方法進行治療。其主要的步驟為:患者保持坐位于適當的位置,醫生使用按、拿以及一指禪等手法對患者的頸項肌以及斜方肌進行放松,接下來根據經絡的走向點穴。醫生采用食指在前、拇指在后的手法依次對患者的缺盆、天宗穴、肩髃穴、風府穴、風池穴及太陽穴等穴位進行點按,對每個穴位進行點按30次,其輕重程度應根據患者可以承受為度。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清晨空腹狀態抽取靜脈血樣3 mL,使用肝素進行抗凝,并在30 min內常規離心處理,根據ELISA方法測定血液樣本中的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含量。
1.療效判定標準。治愈:患者的上肢麻木以及疼痛感徹底消失,頸部以及上肢感覺、運動功能也恢復至正常,日常生活以及基本勞動能力未受影響。顯效:患者的上肢麻木以及疼痛感有明顯的好轉,頸部以及上肢功能基本恢復,只有在過度勞累的情況下才會出現輕度不適癥狀。有效:患者的上肢麻木以及疼痛感有所減緩,但還存在輕微的臨床癥狀,頸部以及上肢感覺、運動功能有所好轉。無效:臨床癥狀沒有好轉的趨勢,甚至發生了惡化。
2.依照麥基爾疼痛量表對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疼痛指數(PRI)、視覺模擬分數(VAS)及其現有疼痛強度程度(PPI)進行評分。在治療前以及治療后的15 d、30 d時測定CSR患者血液中的TNF-α的濃度。
3.結果
(1)兩組療效比較:由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分別是81.43%、67.14%,觀察組患者進行穴位點按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不同方法治療后的療效比較[例(%)]
(2)兩組疼痛程度比較:由表2可以看出,兩組CSR患者在治療前的PRI、VAS、PPI以及基爾疼痛量表總分比較沒有顯著的差異(P>0.05),而采取治療措施后,兩組的疼痛指標評分均出現顯著的下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觀察組患者的PRI、VAS、PPI以及總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基爾疼痛量表評分±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3)兩組血液中的TNF-α水平比較:由表3可以看出,兩組CSR患者治療前血液中的TNF-α含量比較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15 d、30 d時較治療前有明顯的下降,30 d時的TNF-α濃度明顯的低于15 d時,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15 d、30 d時觀察組血液中的TNF-α濃度明顯的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血液中的TNF-α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治療后15 d比較,#P<0.05
我國目前患有CSR疾病的人數以超過5000萬,而且隨著人們伏案工作以及使用計算機時間的延長,該病患病人數在不斷地增長,并逐漸呈現出了年輕化的趨勢,它對我國人口的健康情況以及生活質量都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4]。CSR患者的脊神經分布區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感覺、運動以及反射性功能障礙,對于CSR的發病機制至今都沒有形成統一的觀點,但目前部分學者認為CSR的發生與椎體穩定性改變、神經牽引和壓迫以及體液因子和神經的刺激等有密切的關系[5]。CSR患者的頸椎椎間盤發生突出后會導致病變關節處的骨贅最終深入進椎間孔中,并與各種因素聯合在一起對神經根發生作用[6]。
中醫學認為CSR屬于“筋痹”“骨痹”的范疇。頸部位置是人體的經絡分布最為廣泛的區域,人體的經絡除去手厥陰心包經以及帶脈之外,其余的經脈以及奇經八脈都是通過頸部位置而循行的,因此它是聯系人體五臟六腑的關鍵樞紐之一[7]。中醫認為CSR的發病原因是由于頸部的氣血不足以及風寒濕邪所導致的血行不暢、筋失所養、經絡不通[8]。中醫骨傷科認為使用穴位點按方法能夠起到平衡陰陽、通絡活血以及改善疼痛的作用[9]。本研究的結果顯示,使用穴位點按方法以及傳統藥物治療CSR總有效率為81.43%和67.14%,穴位點按方法的效果明顯優于藥物治療,并且PRI、VAS以及PPI等疼痛指標評分也明顯的低于藥物治療。當點按穴位時會使其周圍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反向減少神經的興奮情況,從而加快穴位局部的血液循環,這可以有效地降低頸部肌肉以及周圍血管的痙攣現象,改善周圍組織的粘連狀況以及減緩頸椎關節之間的紊亂[10]。其次,通過點按穴位能夠調節患椎處鉤椎關節之間的位置,改善組織應力的大小以及分布情況,這可以有效減少頸椎椎間盤突出對其神經根產生的牽引以及壓迫作用[11]。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使用頸椎推拿穴位點按能明顯的改善CSR患者的癥狀,減少疼痛的發生。
其次,有研究認為,CSR患者血液中的TNF-α水平與疼痛程度之間有密切的相關性[12]。因此,本研究對CSR患者在不同時間的TNF-α濃度進行了測定,其結果顯示,治療后15 d、30 d時CSR患者血液中的TNF-α濃度治療前有明顯的下降,并且30 d時的TNF-α濃度明顯的低于15 d時,而且治療后各時間段頸椎推拿穴位點按治療患者血液中的TNF-α濃度明顯的低于單純藥物治療,該結果與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是一致的。
綜上所述,使用頸椎推拿穴位點按在提高CSR的治療效果、減緩患者疼痛等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對于TNF-α水平對疼痛程度影響機制尚不十分清楚,應再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1]劉波,王向陽.經皮穿刺靶點射頻熱凝加臭氧消融術治療盤源性頸椎病臨床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4,43(3):343-344.
[2]高旸,胡志俊,崔學軍,等.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手法治療現狀[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2,20(3):64-67.
[3]劉宏雄.椎動脈型頸椎病103例彩色多普勒超聲影像學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3,42(3):317-318.
[4]楊佳,張瑞春,王新軍.推拿與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Meta分析[J].環球中醫藥,2013,6(9):641-648.
[5]王文春,張安仁,田恬,等.麥肯基療法配合針灸推拿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頸椎功能和強度-時間曲線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6C):2095-2097.
[6]黃英華,張金龍.中醫適宜技術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8):88-89.
[7]范京強,郭程湘,陳博來,等.郭氏“暢氣通絡”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11,27(12):2267-2269.
[8]王艷國,郭秀琴,張琪,等.手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系統評價[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28(2):499-503.
[9]王智勇,宋永偉,李志強,等.綜合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風寒濕證115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3,54(4):311-314.
[10]肖志剛,楊世忠,謝國水,等.龍氏正骨手法結合銀質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3,35(5):421-422.
[11]孫悅芬.穴位刮痧配合拔罐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3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3,35(9):1357-1358.
[12]梁杰.按摩推拿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2,20(8):24-25.
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