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峰
(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1)
益氣養陰活血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機制
倪海峰
(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1)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60%以上。DPN屬于中醫中的“血痹”“脈痹”“痿證”范疇,多由患者日久陰津虧耗,傷陰耗氣,氣陰兩虛導致的[1]。本次研究選取6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益氣養陰活血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并探討其機制。
選取2012年5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23例;患者年齡51~83歲,平均(67.2±11.5)歲;患者糖尿病病程3~14年,平均(7.2±3.5)年。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36例,男性24例,女性12例,患者年齡51~81歲,平均(70.1±9.8)歲,患者糖尿病病程3~14年,平均(7.6±2.9)年。對照組3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患者年齡51~83歲,平均(66.5±9.4)歲,患者糖尿病病程3~14年,平均(7.0±2.8)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病程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68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DPN的診斷標準[2]:患者有明確的糖尿病病史或至少有糖代謝異常的證據;以下5項檢查中如果有2項或2項以上異常,包括溫度覺異常、足部感覺減退或消失、振動覺異常、踝反射消失和神經傳導速度檢查有2項或2項以上減慢。②排除其他病變,如腰椎病變、腦梗死、格林巴利綜合征、血管病變、腎臟病變及藥物引起的神經系統變性。③排除意識障礙和其他精神神經病變的患者;排除具有嚴重心血管系統疾病、凝血功能異常及惡性腫瘤的患者。④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符合醫學倫理學原則。
對照組患者在糖尿病飲食、運動及藥物控制血糖、血脂的基礎上服用甲鈷胺片(商品名:彌可保,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0110917),每次口服1片(0.5 mg),每日3次;口服胰激肽原酶腸溶片(商品名:胰激肽原酶腸溶片,四川順生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20307),空腹服用,每次120~240單位,每日3次。
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服用益氣養陰活血方,處方:黃芪、生地黃各30 g,太子參、葛根、丹參各15 g,麥冬、赤芍、當歸、伸筋草各10 g,水蛭、僵蠶各6 g,全蝎3 g,蜈蚣1條。肢體麻木明顯者加雞血藤30 g,牛膝10 g;肢體灼熱刺痛加川芎10 g;肢體冷痛明顯者加肉桂6 g,附子10 g(先煎)。每日1劑,早晚分服200 mL。上述治療持續8周。
所有患者均在治療前后進行血生化檢查:采用7170A全自動生化檢測儀檢測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空腹胰島素(Fins),計算HOMA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HOMA-IR=Fins×FPG/22.5。記錄患者血脂代謝水平,包括血漿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1.臨床療效標準。顯效:患者自覺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檢查發現肢體感覺及活動功能均正常,肌肉豐滿;有效:患者主訴主要癥狀改善但肢體活動后仍有輕度乏力,四肢末端輕微麻木,檢查發現體征較治療前好轉;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病例數×100%。
2.結果
(1)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22%,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1.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兩組患者糖脂代謝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糖脂代謝無統計學差異(P>0.05),患者治療后的HbA1c、HOMA-IR、TC和LDL-C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糖脂代謝比較±s)
(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中醫的“消渴病痹證”,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根據中醫理論,消渴初期患者熱盛于內,燥熱日久,從而傷陰耗氣并出現氣陰兩虛,導致血行澀滯,瘀血內生。《內經》曰:“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故適用于益氣養陰活血方[3]。
本次研究選取68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研究益氣養陰活血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并探討其機制。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患者的胰島素抵抗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西醫學認為DPN的發生與發展是細胞氧化應激導致的多個代謝途徑受損的結果,氧化應激可通過直接損傷和激活各種通路損傷血管和神經組織[4]。孫冰[5]認為氧化應激近似于中醫中的熱邪入體,日久導致人體氣血陰陽受損而衰弱,加重機體的瘀血之癥;同時,熱化成毒,損傷臟腑經絡,必然導致正氣不足,氣血陰陽虛弱,經絡失養而出現血管及周圍神經系統病變。益氣養陰活血方中重用黃芪補氣,促進氣血暢通并疏通脈絡,與桂枝配伍有益氣通陽的功效;生地黃有滋陰清熱的作用,與葛根相配可以增強養陰生津的效果,同時又可以養血,適合陰虛血滯之證;地龍得土中陰水之性,善治痰瘀阻滯之證;雞血藤、水蛭、地龍活血通絡;郁金行氣活血,諸藥并用可以發揮行氣通絡、活血化瘀的功效,緊扣消渴病痹證病機[6-7]。
胰島素抵抗在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及并發癥的出現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病機為氣陰兩虛、痰濁瘀血阻絡,與DPN的病機相似。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黃芪中富含黃芪多糖,具有雙向調節血糖的作用,并能改善飲食誘導的胰島素抵抗;葛根可以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謝,發揮降糖和降脂的作用;生地黃可以拮抗糖皮質激素對胰島素的抑制作用,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8]。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指數、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說明益氣養陰活血方可以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謝。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異,說明益氣養陰活血方不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益氣養陰活血方可以通過改善氣陰兩虛兼瘀證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1]王鴻慶,孫繼飛,徐云生.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醫研究進展[J].江蘇中醫藥,2015(1):83-85.
[2]王國鳳,徐寧,尹冬,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和治療新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5C):1661-1663.
[3]齊學林,楊亞鋒,黃曉紅.滋陰活血通絡方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46例[J].陜西中醫,2012,33(5):564-566.
[4]林瑤,景璟.淺談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中醫認識及治療[J].國醫論壇,2012,27(1):52.
[5]孫冰.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醫病機探討[J].濟寧醫學院學報,2013,36(1):14-17.
[6]陳志剛,羅宏斌.益氣養陰活血法聯合西藥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4(9):24-26.
[7]肖小惠,李惠林,劉德亮,等.益氣養陰活血法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中醫藥,2015,10(3):363-366.
[8]侯英,史清爽,梅艷,等.益氣養陰活血法對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2,19(4):367.
201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