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侃
(江蘇省宜興市張渚高級中學,江蘇宜興 214231)
高中物理教學中優化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策略分析
李 侃
(江蘇省宜興市張渚高級中學,江蘇宜興 214231)
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要把提升學生的抽象性思維能力當作核心,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使極為抽象的物理內容與知識能夠更為具體,進而提升學生的抽象性思維能力。
高中物理;抽象思維能力;優化
高中物理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知識及理論抽象生硬,理解較為困難,很多學生在學習物理期間都會有很多問題,如沒有全方位地理解知識,對知識點的記憶不深刻,會給學生在學習期間造成阻礙,致使其出現逃避、厭學等不良情緒,且這樣的不良情緒長時間后會讓學生更加抵觸去學習物理。要想提升教學成效,改變教學困境,就要求教師大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性思維能力,使學生運用準確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指導其解決在學習物理時遇到的問題。筆者針對高中階段物理教學,淺議對學生抽象性思維能力進行培養的對策。
抽象分析及概括的水平、能力是理解、研究問題的基礎。抽象即把某個事物本身及非本身的特點、內容進行合理的區別,從而留住本身的特點及內容。概括即把事物的共有特點及普遍內容相結合并進行研究,以發現事物的共同點,這也是研究總結事物的合理過程。在高中階段進行物理教學時,抽象性思維得以培養的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把抽象同概括進行結合,且讓思維持續拓展及發散,最終產生既定的概念及內容。
抽象分析及概括的必要性有很多方面:若某個理論缺少抽象因素的支撐及思維的限定,該事物就無法產生相應的概念,更無法促使物理內容及知識的深層次進步;分析及概括正確地體現出了人們思維的深層次、廣泛性,使得人們的創新意識及思維都得到了發展。也只有借助分析及概括,才可以促使邏輯性思維得以啟發,增強人們思維中的敏銳性;對所有學科中的知識進行推理都要以抽象性思維的分析及概括為前提,從而能夠找到有關規律來解決物理問題。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也如此。例如,在對萬有引力定律進行講解期間,教師可以將這一定律同平時的生活進行結合,從而對生活中如“人為什么可以站在地面上”“物體為什么會向下落”等問題開展研究。這也是將萬有引力定律運用于具體的問題中的情況。
高中階段的物理包含了實驗學習、理論概念、數學知識、物理規律及實踐運用等。所有這些因素的指導,能夠使學生構建出合理的物理架構,從而提升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能力。物理架構的構建要從如下幾方面進行:
其一,在對物理知識進行學習期間,要把握相關的邏輯性關系,這一過程是從提出并研究問題直到最后問題的解決,從而能夠科學開展邏輯及分析性的教學。提出問題能使學生找到思考問題的方向,促使其自行開展研究及分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可進行基本的指導與提醒,構建一個自主且積極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極大地體會到自主學習的優點,且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問題。如在學習電磁感應現象時,教師可以借用指南針、吸鐵石等物體讓學生感受到磁場的存在,同時還要對其中所涉及的有關問題進行研究與解析。
其二,構建整體性的知識架構。依據知識的邏輯性可以知道,知識架構的產生一定要在相關規律的范圍中,且運用探究的方法使其逐步發生變化,教師的合理指導,使學生的抽象性及邏輯性思維能力均能獲得穩步提升。
把握培養抽象性思維的方式,是解決高中階段物理教學中出現問題的有效途徑。在物理領域內,培養抽象性思維的方式有以下幾種:理論總結、知識分析及合理推理,進而更好地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效,同時增強學生探索的能力。教師要借助指導的方法使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及規律,再經過研究、對比、總結及概括等方法,梳理各因素間的聯系及差別。抽象性的思維方式有知識體現、對比、區分、模塊構成等方面。
如教師在教授電阻定律時,可先提出“電阻就是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這一知識點,接著就應依據這一點來進行實驗的研究型教學,依據單獨變量這個物理的原則,對其進行研究、總結、概括等方面的探索。有了教師的合理指導,學生就可自行找出問題且解決問題。
因果聯系是教學時極為常見的一種聯系,同時還是培養抽象性思維能力時一種很關鍵的理論性條件。高中階段對物理進行教學時產生的因果聯系很好地同物理學科的獨特性進行了結合,使其具備相應的學科性,從而可以同具體的理論進行結合。同時,因果聯系是促使實驗及相關概念持續進步的重點,也是其內部獲得的關鍵動力。
其一,要將物理問題中因果的聯系區別開。對與電磁有關的物理現象來說,教師應讓學生明白磁場內的變量會在回路中形成感應性電流,同時回路中的感應性電流也可以形成電流的磁場,從而得知磁場內的變量為因,感應性電流為果,這也是電流的磁場形成的主因;其二,因果呼應;其三,教師還要構建出物體間的因果關聯。找到物體同因果間的關聯性,并構建各個不同物體間的關聯性,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抽象性思維能力。
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同實際的生活間有極大的關聯性,同時物理在生活中的運用也有極強的可操作性,教師將物理知識同生活進行結合,不但能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把握程度及記憶程度。因此,教師應于教學同實踐內獲得滲透抽象性思維的教學方法,把物理知識同生活的各方面相融合,給學生學習較為抽象的物理內容奠定相應的基礎,降低學生在對物理進行學習時的困難度。
如在學習“同動量守恒”這一部分的知識有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球C是靜止的,球D通過某種速度沖擊過來。假如平面是光滑的,那么球C同球D通過相同的速度進行運動,這二者的功能總量是多少?在解決這一問題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借助臺球來輔助解題,通過臺球能更為形象地凸顯出球體的運動規律,同時還可以通過計算來證明臺球的運動方向的準確性。
另外,教師還應培養學生借助物理內容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拓寬其抽象性思維。如在學習“功與功率”時,可借助搬家工人搬運家具這一實例來體現出功同功率間的關聯性,通過結合這些生活中的具體例子,學生能夠精準地掌握運用物理知識的范圍及廣度,還能更好地將生活常識同物理知識相融合,將極為抽象的知識進行具化。
高中物理這一學科知識較為抽象,因此對學生的學習有更高的要求,這當中就包含了提升學生抽象性思維的能力。在高中階段進行教學期間,培養學生養成用抽象性思維去思考問題的習慣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教師想確保物理教學可以正常進行,就一定要提升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的能力,對其面對的物理問題開展合理指導,從而培養學生的抽象性思維,使物理教育獲得長遠發展。
[1] 喬金芳.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類比思維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28):50-51.
[2] 郝偉.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4(32):106.
李侃,1984年生,男,江蘇宜興人,現任宜興市張渚高級中學高二物理學科備課組組長,曾獲宜興市教育局嘉獎,所帶班級被評為2015年度宜興市先進學生集體,并獲得2015年度宜興市“五四紅旗團總支部”稱號,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