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華
(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江蘇南通 226100)
項目學習法是在確定項目或課題學習方式的基礎上,圍繞著學生所選擇的主題而進行的各種項目實踐活動和探究活動。其通常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是一種具有關聯性的探究式學習方法。項目學習法能夠使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各項綜合能力,并有助于鞏固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談一談項目學習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具體實施策略。
不管是做學問還是進行學習、工作,在組織一項任務之前,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明確任務。教師需要結合任務內容,多方面分析學生的認知心理特質,為學生制定學習目標以及具體的實施流程,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積極性,促進教學更加順利地開展。
如教學《信息及其特征》,由于這一節的內容理論性較強,如果只是單純地由教師來講,學生很可能覺得枯燥,所以可以采用教師引導的方式,舉出教學案例現象,讓學生探討,然后歸納總結獲得知識。
作為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按照他們的成長認知規律,學生對知識的獲取開始由感性認識轉變到理性認識的階段。對于“信息”這一事物的認識,可以讓他們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現象里,發現并歸納出應該獲得的知識。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可制定為:(1)使學生能夠列舉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信息,感受信息的豐富多彩性;通過舉例的方法,說明信息的一般特征;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學生學會從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發現并歸納出新知識的能力。(3)讓學生理解信息技術對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激發他們對信息技術的強烈求知欲,養成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好習慣。本課的教學重點為:信息特征的認識。教學難點為:理解信息的含義。
有了明確任務的支撐,才能使教學更有規律性可循,不會出現教學無章的情況。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教師也應考慮容易讓學生產生疑惑或困難的地方,在教案中重點標注出來,設計好問題的答案。同時也要為學生分析任務內容和一些限制條件,才能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教學。
在向學生提出明確的項目任務后,應該讓學生對任務內容進行分析和探究,將自己對項目內容的疑惑點提出來,與教師和同學之間進行討論,共同將難題解決。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路更加清晰,知道要學什么,怎樣學,對教學任務的完成會起到很大的幫助。
如教學《信息及其特征》時,由于本課的知識內容偏于概念化和理論化,教師可以采取游戲導入的形式展開教學,使學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游戲規則是游戲開始后要求學生全部閉上眼睛,聽老師的指令進行實踐操作。每位學生的桌上都有兩張紙,讓學生先拿起一張,然后全體起立,向后轉。先將紙對折,接著再對折,然后將紙的右上角撕掉,放進口袋里。將紙旋轉180°,再將左上角撕掉,也放進口袋里。做完游戲后,坐回原位,提醒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紙的形狀。學生發現紙的形狀各式各樣,這是為什么?有的學生認為是老師說得不清楚,信息傳遞偏差導致結果相差很大。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給予總結——“從游戲中,我們體驗到信息的作用是用來減少不確定性的。這個結果和60年前的美國數學家、信息論之父——香農定義基本相同。所以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信息的基本功能是消除認識上的不確定性。”
采用游戲導入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對定義的理解更加深刻,打破了以往的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單一枯燥性,充分活躍了課堂氛圍,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由于學生的性別、性格和興趣愛好的差異性,導致學生在接受知識層面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的形式,讓他們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主題,再經過教師適當的組合和調整,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投入到探究合作中。
在教學本課的教學難點——理解信息的含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信息的見解和認識。指導學生打開電腦中的學習網站,先實名制登錄,當看到自己所在的分組后,再展開左邊的學習過程欄目,瀏覽信息學大師們的定義一、二后,在信息定義三里,提交自己對信息的理解和認識。在電腦上,學生也能看到其他同學對信息定義的看法和意見,當看到自己比較贊同和欣賞的觀點后,就動動手指頭,贊他(她)一下。最后學生會發現得贊數最多的,系統自動生成為信息的第四個定義。而后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組成小組,對問題進行合作探究。比如:“信息都應該共享嗎?過期的信息都沒有價值嗎?”學生通過討論發現國家機密、個人隱私和帶有知識產權的信息等是不能共享的。所以信息作為一種資源,對于重要的資源我們要學會保護。而過期的信息在分析、檢索和歸納等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價值。
學生所完成的項目成果,教師要進行評估和總結。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對每一組學生的學習成果合理地評估,最終通過一張評估報告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形成正確的認識,將項目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效地認真落實。
當教學完《信息及其特征》這一節后,讓學生自主在電腦上完成教師給他們設計的練習題目,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練習題的難度系數不宜過大,否則很容易使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習產生恐懼心理。當完成隨堂練習后,讓學生檢查一至二遍,防止有粗心或遺漏的題目。可以反復做,直到滿意為止,再提交給教師。教師將學生的學習成果總結成一張表達進行評測。這一教學環節目的并不是排名和分數,而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評測,認識到自己在所學知識上的欠缺之處,做到及時糾正、自我完善。最后教師再利用概念圖的形式為學生總結本課所教學的有關信息的知識點,使學生對信息知識的理解系統化、全面化。并為他們布置具有實踐性的課后作業,來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內容。要求學生自主選擇一款信息處理軟件,比如Word、PPT等,針對剛剛過去的新生軍訓就以下問題撰寫一篇文章:至少列出3個感受到的信息和信息技術,要對所撰寫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技術修飾。以郵件附件形式發送給教師。作業評價標準為感受的信息占35%,感受的信息技術占35% ,技術呈現方式占30%。對于學生的作業,教師要認真修改,給予科學的評價意見,使學生認識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作用,感受知識應用的喜悅。
項目學習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根本,突破傳統的教育方式,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教師要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總結出教學經驗,為打造高質量的信息課堂教學盡到應有的責任與義務。
[1]姜乃軍.信息技術教學基于項目的學習方式的探討[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06).
[2]鄔彤.基于項目的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