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木蘭
(如東縣岔河鎮岔東小學,江蘇南通 226403)
作為小學班主任,我們應該多走近孩子,傾聽孩子們的心聲,根據他們的特點“對癥下藥”。面對形形色色的家庭出生的孩子,他們的性格、脾氣、愛好相差甚遠,要采用差別化的教育方法,密切洞察學生的心態,抓住學生的性格特點,對其進行疏通、引導,然后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妥善解決問題,促使學生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面對好勝心特強的學生,老師要對他耐心教育。我班里有個學生,就有很強的爭強好勝心理,但我發現,這種心理逐漸演變成了一種自私自利。一天,他竟然搶人家拿在手里的飯碗,我忍無可忍,不給他個下馬威估計這個毛病還改不了!我馬上呵斥道:“王曉龍,如果你不把碗還給他,今天你就不能吃這碗飯!”他把碗捧到懷里,一副就不給的模樣兒,真是氣人。我強行把飯碗拿過來給了旁邊的孩子?;蛟S這一做法傷害了他的自尊心,他氣得把筷子折斷了。我愕然,這孩子脾氣真夠倔的,一定得教育一下?!巴鯐札垼氵^來,老師想跟你談談。”他慢吞吞地走過來,一臉的無辜?!澳阍趯W習中表現很出色,就是在和同伴相處時,喜歡跟別人爭搶,對嗎?”他沒反應。“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嗎?”他終于點點頭?!澳悄阌X得孔融怎么樣?”他不回答?!澳銥槭裁匆獡寗e人的飯碗呢?吃不飽嗎?”他還是不回答。“你知道折斷學校的筷子是什么行為嗎?”……無論問多少問題,他就是閉口不答。于是我喊了一個平時表現不好的同學來問:“你知道,損壞公物應怎樣嗎?”“要賠償?!蹦莻€孩子脫口而出。“你真不錯,看來你在這方面做得很好?!蔽冶頁P道?!巴鯐札垼阏娌欢畣幔窟€是不想跟老師說?”他依然不回答,眼睛緊盯著那個同學。
我也發出了最后“通牒”:“好的,你可以不跟老師說,從此以后,你的作業老師也不幫你改了,看你到哪里去爭第一?如果你把老師今天的問題都回答了,并告訴我以后該怎么做,我會一如既往地認為你是好學生。你好好想想!”大約半個小時后,他終于開了“金口”,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我要求他寫了一份檢討當著全班同學讀了,并要求全班同學一起來監督他以后的行為。一個在表揚聲中成長的孩子第一次受到這樣的處罰,我想對他來說也應該是刻骨銘心的吧!在后來的各項活動中他收斂了許多,知道老師不會再袒護他了。
針對這樣比較聰明,以及家庭、經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過分要強的孩子,教師要適時地給予挫折,使其性格有點柔性,也為其更好地適應社會做好準備。其實,學生在遭受挫折的同時,會逐漸形成頑強的意志,忍受挫折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從而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讓學生終生受益。
我們班的朱玉杰和顧繆是兩個長得胖乎乎的男孩。朱玉杰是個貪玩的孩子,爸媽離婚了,由爺爺奶奶撫養,他整天只知道吃、玩;顧繆是一個愛惹是生非的孩子,爸媽忙于上班,也屬于無人問津的孩子。貪玩的一個從來不知道按時完成作業;另一個卻引來眾多學生向我打小報告。找他們個別談了幾次,效果不大,過不了幾天又現原形了。怎樣對他倆進行教育呢?一次班會課,我突發奇想,讓班上的同學來評評他倆,討論怎樣才能讓他倆更好地進步。討論的結果是,讓他們倆比賽,比兩人的作業和行為,表現好的給一個笑臉,不好的給一個哭臉,一周進行一次統計。一段時間下來,顧繆一改“往態”,作業寫得極其工整,到老師面前打他小報告的同學也少了許多。有了競爭對手,學習就有動力啊。這就是激勵讓孩子找回自信啊!
學生懶散、缺乏積極性的問題,既有社會上的客觀背景,更有學生自身和學校、家長的主觀原因。我們只有了解了孩子不思進取的深層原因,分析影響學生學習動力的因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學習動力進行培養。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根本方法。通過觀察,我發現朱玉杰在平日班級里的衛生打掃中非常積極??磥硭莻€勤勞的孩子??!于是,我在班會課上及時表揚了他。那天正好是班干改選。我通常都是采用推薦與自我推薦的方法。在推薦的過程中,我發現他高高地舉起了手。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推薦自己當勞動委員。也許是我剛表揚了他,他覺得自己夠格吧。我沒有立即表態,怕遭到其他同學的反對。我忙說:“朱玉杰勞動很積極,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做班干,還得具備什么條件呢?”大家異口同聲:“要作業認真,聽話。”他臉紅了,覺得自己沒希望了。我征求大家的意見說:“既然朱玉杰同學愿意為班級服務,只要他能改掉拖交作業的習慣,就滿足他,行不?就看他這一周的表現夠不夠格兒?”他好像挺高興的,眼里充滿了希望。這一招還真靈,那一周是朱玉杰有史以來表現最棒的一周,勞動委員自然就封給他了。不過附加條件是:有三次歷史性錯誤就算自動辭職。從那以后,為了保住自己的“官帽兒”,朱玉杰進步了許多,不但作業讓我省心了,班里的衛生包干區也搞得倍兒棒。我這一招真是一舉兩得??!
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充分信任學生,讓孩子表達意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培養孩子責任心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我班有個孩子叫慧慧,她爸爸無正式的工作,靠販賣銀杏樹養家糊口;媽媽身患羊癲風。家庭非常困難。有段時間我發現慧慧上課無精打采,經過提醒后好一點,可是過不了多久,又是沒精打采的。作業書寫紊亂,無力。為此我把她找到辦公室問明情況。慧慧一到辦公室就抽泣起來,傷心的眼淚“叭叭”地掉下來。經過我耐心等待和安慰,她才說出了實情。原來在一次運輸途中,她爸爸被銀杏樹攔腰壓住,從此只能與輪椅相伴。家里的頂梁柱倒了,媽媽的眼淚幾乎都流干了,后來媽媽也病倒了,只剩下年邁的爺爺操勞家務。
聽到這種情況,我心疼地安慰她:“我知道你很難過,其實還有比你更不幸的小孩!家庭困難不要緊,現在有些學校專門收家庭困難的好學生。只要肯努力,真正做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你將來肯定也有這樣的機會。”聽了我的一番話,她眼里充滿了希望。從那以后,我經常跟她交流,進步了就獎勵給她本子用,有不懂的問題,一起幫她解決。她似乎對自己也充滿了希望,學習起來比原來賣力多了。
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疤痤^來”意味著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學生缺乏自信,甚至產生自卑的原因往往是沒有正確評價自己,拿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相比。所以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賞識自己,這是增強自信消除自卑的良策。
教育是一門高深的藝術,要善于洞察學生的心態,對每個學生進行細微深入的了解,掌握他們的心理變化軌跡,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耐心引導,才能讓孩子們得以健康快樂地成長。
[1]曹偉麗.再論班主任工作中的“因材施教”[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26):63-64.
[2]李康耀.班主任教育學生時如何因材施教[J].基礎教育研究,2010(2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