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親,我這樣教育兒子
鐘武偉

我是一名中學教師,也是一對雙胞胎兒子的父親,孩子們正讀小學五年級。與一般的父親相比,我承擔的教育責任自然更大。教育好男孩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說教,而是日復一日的陪伴與守望。每天的相處故事見證了孩子們的生命成長,也編織成了我的家庭教育歷程。
本學期開學不久,學校舉行運動會。那天當我匆匆趕到運動場時,鐘子航(弟弟)剛剛跑完1500米,正被鐘子楷(哥哥)攙扶著,他走路有點蹣跚,如同校園瑟瑟秋風中的樹葉。不遠處兩位被簇擁的同學應該是剛剛產生的冠亞軍。
見到我,子航眼圈通紅,眼淚巴巴。我趕緊扶著他說:“爸爸本應該來給你加油,可是臨時有事……”子航從沒參加過這樣的長跑比賽。對他來說,無異于一個成年人第一次參加馬拉松。
“子航,你非常不錯了!第一次參加1500米比賽就跑完了。”我有點意外,連忙安慰他。
“可是我……可是我只獲得倒數第二!”子航淚眼汪汪地望著我,“早知道這樣就不該參加的。”
“這次全年級有多少同學參加1500米長跑?”我一時語塞,不知如何繼續安慰他。
“全年級總共有多少同學?”
“300多名。”子楷搶著告訴我。
“你在賽場上是倒數第二名,但你在全年級是第11名,非常不錯啊!大部分同學都不敢參加這項長跑比賽,你比一般同學強得多!何況你平時沒有訓練過長跑啊,如果經過訓練,你的成績會更好……”
“沒錯,子航,你是全年級第11名。老爸說得對。”子楷興奮地說。
子航的眉宇漸漸舒展開了:“我懂了,等下我還要參加班上的迎面接力賽呢!”
運動會結束后,子航主動請我陪他訓練長跑,下次運動會他還要參加1500米長跑賽。我跟他約定每個周末沿著湘江一起長跑,子楷也主動加入。從此,每逢周末,我們父子三人迎著朝陽,踏著晨露,沿著湘江西岸一邊奔跑,一邊欣賞如畫的沿江風光。
孩子的成長過程,總是伴隨著挫折與失敗。父親應該幫助他們理智分析,勇敢面對,不能讓他們沉浸在失敗的陰影中。心理學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的心理更脆弱,抗壓能力更差。幫助男孩從小正確面對挫折與失敗,可以培養他們堅韌的品格與強大的內心。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男性的社會角色決定了他們未來將承受更大的壓力,從小培養男孩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必要。
孩子們三年級第二學期時,我借調到現在所在的學校工作,他們跟著我轉學。這是一所全省聞名的名校,學生的整體素質高,學習能力強。孩子們原來的學習成績只屬中等,插班后毫無懸念地成為學困生。壓力更大的是,新的學校從一年級開始學英語,孩子們原來的學校從三年級才開始學,而且教材的版本也不一樣。孩子們轉學過來,英語基礎等于零,他們上課如同聽天書,必須從一年級開始補課!
老師建議我請“一對一”的家教,平時每周至少四次,寒暑假每天一次,每次至少一小時,堅持一年基本上就可以跟上班了。我說,我們家是“一對二”,不是“一對一”。回家后,我要孩子們粗略計算一下,“一對二”家教每小時最便宜的價格是200元,照此計算一年大概需要多少錢?兩個孩子目瞪口呆!計算的結果是:大概37000元。
西安,記錄抒寫了三千年的中華文明,宛若一部史書,枕踏著秦嶺渭水,守望著關中平原,每一頁都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滄海桑田。走進這座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便有如切入歷史的縱深,歲月的積淀,文明的碎片,無不散發著大氣、凝練和厚重,讓人不知不覺就屏息靜氣。
“夠我們買18000多瓶牛奶。”子楷說。
“我們差不多能買20000支可擦筆。”子航說。
“我們不請家教了,爸爸來教!好嗎?”
“好!”兄弟倆異口同聲。
事不宜遲,我從書店買了一套與教材配套的CD光盤。與孩子們一起制定了詳細周密的學習計劃:平時每天學習半個小時,時間安排在中午或晚上。周末與寒暑假每天學習1小時。每天至少記3個單詞,每周必須學完1個單元。兄弟倆每人準備1個小本,寫計劃,記單詞。
學習的過程非常艱難。兩個不滿十歲的男孩天天記單詞、背課文。他們無數次想放棄,又在我的無數次軟硬兼施下堅持下來。我也與他們一起讀、記、背……最艱難的時候,我是他們堅持下來的支柱!300多天過去了,孩子們頑強地將前面兩年半、五個學期的五冊英語教材全部學完。學完最后一課的那一刻,兄弟倆長長地吁了一口氣。父子三人相視一笑,齊聲高喊每學完一冊的共同口號:We are winners!(我們是勝利者!)
如今,子楷、子航上課能聽懂,會背誦,考試成績一般能保持在90分左右,還能自信地用英語與外籍老師交流。學習是孩子們在校最重要的任務,繁重的學業也常常讓他們感到厭倦甚至畏懼。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女生學業方面的表現比男生更優秀,而且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這與男生浮躁粗心,做事沒恒心、無計劃的特征密切相關。陪伴孩子們堅持整整一年學習英語,我想讓他們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學習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但只要有信心,有恒心,有計劃,就一定能學好。現在已進入終身學習的時代,孩子具備優秀的學習品質遠比他們目前獲得高分重要,更將影響他們今后的長遠發展。
四年級時,學校組織學生參加課余興趣拓展班。圍棋、國際象棋、航模、奧數、美術、書法、主持人、樂器、足球、乒乓球……面對眾多的項目,子楷、子航一時拿不定主意。
我問他們:你們有同樣的愛好沒有?他們說:有啊,圍棋、美術和足球。我鼓勵他們說:你們就選足球吧!
兩兄弟剛開始熱情很高,天天上完課后與隊員們一起在球場拼搶射門。子楷打前鋒,子航做后衛。我有空就站在球場邊為他們加油鼓勁。每次看著孩子們碰撞拼搶,跌倒之后再爬起,進球之后歡呼擁抱……我都情不自禁地為他們鼓掌,男孩子的成長應該這樣“野蠻”!
孩子們參加足球訓練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曾多次想放棄。每天要晨練,他們起不來;子楷比賽時門牙被撞去一角,與隊友發生沖突后被教練懲罰;子航腳上多次受傷,后來又被調整去當守門員。我的回答很干脆:不行!選擇了就要堅持!
度過了這個想放棄的艱難期,孩子們真正愛上這項運動。如今,他們加入了學校的乙級隊,上學期代表學校參加了岳麓區的足球賽。更可喜的是,經過風雨中、烈日下的訓練和各種對抗激烈的比賽,他們變得更強壯,更陽光,已隱隱顯露出男人勇敢、果斷、樂觀的特質。
我為什么鼓勵他們去踢足球?道理很簡單,我想他們成長為真正的男人。在現在的教育方式與社會環境下,男孩的家庭教育主要由母親承擔,學校教育主要由女教師負責。長期的女性陪伴與教育,導致男孩“中性化”乃至“女性化”趨勢日益嚴重,男生本應具備的陽剛之氣日漸萎靡。男孩的身心要得到健康發育,需要通過充分的體育鍛煉來實現;男孩體內大量的荷爾蒙導致他們精力過剩,也需要通過運動來釋放。然而,如今男生大部分時間都坐在教室,運動量的不足導致男生的體質越來越弱。一些備受壓抑的男生本能地通過搗亂來發泄,成了讓老師頭疼的“熊孩子”。鼓勵孩子們參加對抗激烈的足球運動,由男教練訓練他們,可以彌補不利于他們成長的教育環境。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由父親與男教師教育男孩,更利于男孩成長。父親與男教師更懂得男孩的心理,他們的教育方式男孩更容易接受,他們的氣質品格與思維方式男孩更容易模仿。在女性化教育過濃的現實環境下,父親要主動承擔起教育兒子的更多職責。父親平時再忙,事業再偉大,也不能錯過對兒子的教育。
(作者單位: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