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2月13日文章,原題:美國對中國:誰的收入不均更嚴重? 收入不均已成為現代經濟的時代印記之一。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兩國公民在這方面有不少相似之處。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本月發布的新研究報告顯示,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兩國都已經歷收入不均驟升現象。該研究報告稱,如今美國收入最高的1%人口約占全美稅前收入總額的20%,而1978年時不到12%。在此期間,中國收入最高的1%人口的收入占比從約6%增至12%。
盡管這表明美中兩國的收入不均都在持續擴大,但其中也存在一種主要區別,而該區別顯示美國的該情況或許更為嚴峻。這與(兩國)收入最低的50%人口在(各自)國家的經濟增長中的角色和比重有關。“1978年至2015年,美國收入最低的50%人口的收入占比已經低于收入最高的1%人口的占比。”該研究報告的作者們寫道。“相比之下,盡管中國也出現類似趨勢,但2015年其收入最低的50%人口的該占比仍然高于收入最高的1%人口的該占比。”
該報告作者中的3位經濟學家在研究中發現,中國經濟一直強勁增長,雖然收入不均現象也在持續擴大,但其收入最低的50%人口的收入也實現了“顯著增長”。數據顯示,中國收入最低的50%人口的平均收入已增長400%以上。但美國此類人口的收入卻降低了1%。專家表示,這很可能使(中國的)收入不均更能被接受。
更讓美國低收入民眾擔心的是,一旦美中貿易戰開打,他們的錢包將立馬變得更癟而非更鼓。因為,從服裝到家用電器,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低價進口產品已幫助他們能用相對較低的價格買到大部分生活必需品。倘若特朗普政府對進口產品征收過高關稅,這些必需品的價格或將急劇上漲。▲
(作者艾米·皮奇,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