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小溪
2016年10月的一天,一片璀璨的燈光之中金馳站在舞臺中央對臺下黑壓壓的觀眾真摯地說道:“我是一個患有自閉癥的孩子,幸運的是我有兩個媽媽,她倆就像是一對翅膀,讓我重新在人生的天空翱翔。沒有這兩個媽媽,就沒有今天的我。”
金馳是當地有名的歌者,由于患有自閉癥,他被粉絲們親切地譽為“自閉歌唱家”,特別是他與“歌唱媽媽”的“星雨天籟”組合,更是用空靈而悅耳的歌聲打動了無數人的心靈……
命運多舛母愛始終不離左右
1985年8月,金馳出生在沈陽市的一戶普通工人家庭,出生后不久,父母便發現到一絲不對勁:小金馳的目光很不靈活,無論用什么玩具引逗他,他總是面無表情。一般的嬰兒都會哭鬧,而小金馳總是顯得異常安靜,這讓作為母親的李樸很是不安。
等金馳到了一歲多點,他的表現就更加不正常了,正常的玩具他很少看上一眼,一個很簡單的鐵絲圈,他卻可以連續地轉上一天。李樸都被他轉得發暈了,可是無論怎樣勸說,金馳就是不停下來。氣極的李樸干脆將鐵絲圈沒收了。“寶貝”沒了,金馳卻根本不在意,他像一個木偶一般一句話也沒有,在家中的角落里坐上一天!
李樸再也沉不住氣了,她與丈夫金紹季心急如焚地抱著金馳前往當地的兒童醫院。可是全面檢查之后,金馳的身體指標都是正常的,唯一的問題就是說話比別的孩子慢。一些鄰居得知李樸的心情,不禁勸說她道:“這孩子能吃能睡,能有什么病?你們小兩口不要大驚小怪,俗話說‘貴人語遲,這個孩子說不定將來還是個大人物呢!”
金紹季的腿部有輕微殘疾,多次的求醫讓他體力難支,他也勸李樸道:“孩子看起來沒有大毛病,何必沒病找病呢?”李樸不同意丈夫的觀點,她說:“兒子從不與人交流,怎么會沒有毛病?如果你不愿意,我可以一個人去求醫,我一定要把他治好!”
此后,李樸又多次帶著金馳輾轉省內各大醫院。有一段時間,她懷疑兒子的聽力有障礙,可是多方檢查的結果,卻被告知沒有任何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上幼兒園成了金馳的一個檻,許多幼兒園看到金馳之后,都表示不能收取這樣一個“不說話”的學生。李樸著急了:“孩子不接受教育,日后的生存怎么辦呢?”她到處托人,最后終于讓金馳上了很遠的一所幼兒園。
金馳進入了幼兒園,因為交流有障礙,經常跟小朋友鬧矛盾。有一次,一位小朋友向他借塊橡皮,他頭不抬眼不掙,只是“嗚嗚”了兩句,那位小朋友以為他默許了,于是從他的文具盒里拿走了他的橡皮。沒想到這一下金馳不干了,潛意識里想要阻止,他卻無法用言語去表達,就揪住了小朋友的頭發。小朋友也不甘示弱,馬上報以顏色,最后金馳的下巴都出血了。
1992年李樸再次帶著金馳求醫時,偶然接觸到“自閉癥”這個名詞。她帶著金馳來到北京的一家專業自閉癥機構進行鑒定。幾天之后,鑒定結果下來了,金馳真的患上了“自閉癥”!
第一次聽到“自閉癥”這個名詞,李樸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她抱著一絲希望問專家:“這個‘自閉癥究竟怎么治?影響日后的上學嗎?”專家嚴肅地說道:“你還想著上學的事,先訓練他學會生活自理吧!”從專家的口中,李樸得知自閉癥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精神類疾病,百分之九十的患者日后的生活都要靠別人照顧。
從這家權威機構里走出來,李樸不禁淚流滿面:“要是幾十年之后,我和金馳的父親都不在了,那他該怎么辦?”絕望與無奈之下,看著眼前一輛輛疾馳的車輛,她真想抱著年幼的金馳沖到道路中央,一起被車撞死了事。就在李樸神情恍惚之際,她的手被金馳輕輕地扯動了一下,只見金馳呆呆地望著她,輕聲地央求:“餓!”孩子那單純的眼神、稚嫩的聲音,一下子將李樸拉回到現實之中,她霍然意識到,孩子沒有錯,自己有什么權利去剝奪他的小生命呢?自己剛才的想法太過自私了!
此后,李樸在專家的建議之下,在北京開始了對金馳長達半年的治療。對于自閉癥的孩子,每一步的康復,都是極其緩慢而艱苦的。但是李樸篤信這樣一條信念:“只要堅持,孩子就能進步,就能學會日常生活技能。”為了訓練金馳,她一天帶著金馳坐十次公交車往返于住處與醫院之間。
2003年起,經過數次赴京的康復治療,金馳的情況有了明顯的好轉,李樸用自己的訓練方式與堅持,手把手教會了金馳基本生活技能和簡單人際交往。為了鞏固好療效,李樸還與丈夫一起辭職,依靠一點兒低保維持生計。丈夫還兼做鐘點工。由于夫婦倆將全部的精力放在兒子的康復上,此后的幾年中,金馳的情況一天天地好轉,而且對唱歌有了極強的興趣,他自學了許多歌曲。

2011年9月的一天,李樸帶著金馳找到了沈陽沈河區少年宮的李璐老師。李樸對李璐說:“這個孩子最近幾年對音樂的興趣越來越濃,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這塊料,所以想找你看一看。”李樸的想法很簡單,她覺得音樂是建立人與人交流的橋梁,兒子學會了音樂,就能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她也希望音樂能陪伴兒子,讓他不會感到孤獨!
李璐被深深打動了,面對金馳一家在命運面前不屈的抗爭,她當即對李樸表示:“金馳這個不同尋常的孩子,我收下了……”
傾心教導讓你沉浸在音樂的韶光
雖然將金馳納為學生,但是李璐對“自閉癥”一點兒都不了解。上課的第一天,李璐開始教授金馳演唱一些簡單的樂曲,她發現對于一些數字與音符,金馳記得又快又準,但是旋律中表現的喜怒哀樂,金馳卻絲毫無法體味。音樂中情緒的起伏,往往是一首歌的靈魂,不了解這些怎么可能學好呢?
三天后,李璐在“陽光之家”教授起金馳演唱歌曲《父親》。由于媽媽李樸此前對金馳進行了基礎培訓,金馳的每一個音階都唱得較為準確,可是他在唱歌時不與旁人交流,不是看天花板就是盯著地面,手指還經常在空中亂畫。每教完一小段,李璐需要大喊大叫才能引起金馳的注意,一首《父親》教了不到半個小時,李璐便感到身心俱疲。心里窩著一股火,李璐卻用最大的耐心指導著金馳。可是,不管李璐如何費心費力,金馳根本不領情,時間久了,他也明顯地厭煩了。金馳的厭煩表現很有特點,他嘴里嘰嘰咕咕的,不知道在說些什么。李璐湊近聽了半天,才終于搞明白,原來他在自己給自己講笑話呢!如此的“目無尊長”,李璐正想著如何小小教訓他一下。孰料,看到李璐在“偷聽”,金馳竟然停下來,學起《機器貓》多啦A夢的叫聲,古怪而頑皮地大叫,讓李璐舉起的手又放下了,一時之間,她哭笑不得……
如此冥頑不化的孩子,自己又如何去教授呢?不出一個星期,李璐便想放棄了。李樸流著眼淚求李璐堅持下去,金馳已經26歲了,目前國內對“自閉癥”的認知并不普及,雖然有一些專門福利保障的機構,但基本上都是針對16歲之前的孩子或是60歲以后的老人。金馳的年齡一天天地增長,父母也終將老去,如果金馳不抓緊時間學會“一技之長”,那他今后豈不是無路可走?李樸動情又入理的話,讓李璐將方才的念頭收了回來。
面對這樣一個來自“星星的孩子”,如何才能讓他正常地演繹一首歌曲的真諦?經過一番苦苦思索,李璐嘗試著采用“重復式教授法”。歌手陳奕迅演唱的曲目舒緩悠揚,其中的情緒變化很強烈,非常適合金馳這樣呆板的孩子來演唱。教授之時,李璐將他拉到離自己很近的地方,讓他能看清自己最細微的表情變化:“歡笑聲,歡呼聲,炒熱氣氛,心卻很冷。聚光燈是種蒙恩,我卻不能喊等一等……”
一次不行,就來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四次,鍥而不舍的“重復教授法”,在半個多月后開始漸漸地有了成效。一天早上,李璐突然發現,金馳正在模仿著這幾天學的表情,一板一眼地對著面前的話筒演唱:“當你在風暴中前行,請高昂起你的頭……”李璐驚訝無比地看到,金馳演唱的過程中,加了許多“大無畏”與“陶醉”的表情,有時候盡管有些生硬,但是對他而言已經是很大的進步。李璐興奮地挽起了他的手臂,與他一起唱了起來:“走下去,繼續走下去,希望在你的心中……”
與金馳近距離的接觸之中,李璐最初面對高大健壯的金馳,她其實是有一絲害怕的。但是她很快發現,自己的擔心其實是多余的,金馳在李樸的傾心教導下,完全改掉了動不動就攻擊別人的毛病。他非常友善,有時候交流不通暢之際,他便拿出一個筆記本,在上面用文字與李璐“筆談”,尤其讓李璐感到驚訝的是,金馳還學會了記日記與寫文章。在“陽光之家”的角落里有一臺電腦,興之所至,金馳還會在上面打上一些字,來表達自己想要說的話。這一切都讓李璐感到,金馳完全懂得世界的美好,還有人與人之間的友善。也許正如他的母親李樸所言,用歌聲這把鑰匙,也許能轟然打開他的情感之門呢……
兩份母愛引他走入陽光
在“重復教授法”取得成效之后,李璐又開始琢磨著不斷“實戰”,讓金馳真正融入到社會這個舞臺中。
李璐在“陽光之家”為金馳舉行個人“音樂演唱會”,小舞臺下面的觀眾,有些是李璐的學生,有些是前來幫忙的志愿者。第一次登臺表演時,一束橘黃的燈光打過來,金馳明顯有些緊張,拿著話筒的他甚至有些微微顫抖。李璐鼓勵他道:“第一次誰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你要記住,你是在為兩個媽媽演唱,一個是你生你養你的媽媽,另一個是教你演唱的‘媽媽。”聽李璐這樣一說,有些手足無措的金馳果然平靜下來,在小舞臺上不安地踱了幾步,他在正中央站定了,天籟一般的聲音向四周慢慢地流溢起來:“天上的星星有很多,你是最孤單的那一顆……”
一曲完結,李璐帶領著十幾位觀眾使勁地為他鼓掌。清脆而響亮的掌聲之中,興奮的金馳臉都漲紅了,他有些羞澀地向臺下鞠了一躬,情不自禁地“加唱”了一首剛剛學會的《世上只有媽媽好》:“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投入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這時,動人的一幕出現了:李樸沖上小舞臺,當著所有人的面抱著兒子,在他的臉上用力地親了一口。親吻的同時,李樸淚眼婆娑地喃喃道:“沒想到你竟然進步得這樣快,媽媽真的沒有想到……”
為了讓金馳的大腦神經進一步活躍,增加他對音樂的理解與感知,李璐對金馳采用了“加強與跟隨療法”,比如上下樓梯時,李璐一邊輔助他走樓梯,一邊在他耳邊唱起《樓道》:“不能確定的,新的可能,要怎么發現。走上了樓梯,我知道從此會出現改變。懷疑夢想隔著中界線,我應不應該鼓起勇氣,再踏上一階!”別人送給金馳禮物,金馳卻忘記回饋一個微笑,李璐會用歌聲提醒他:“都被你淺淺的微笑推翻了,在乖與不乖之意不停穿梭,也有好幾天想念到窒息了,但想你的人有很多。”有時金馳難免會鬧些小情緒,李璐不失時機地用歌聲來勸解:“這次是你不經意的離開,成為我許久不變的悲哀,于是淡漠了繁華,只為你開懷。”
2014年年初,練習了兩年演唱的金馳病情有了明顯好轉,他變得善解人意,并開始與周圍人進行正常的對話,與一些歌友討論如何發聲。有一次,他嘟著嘴對旁邊人抱怨道:“李老師對我的要求太高了,什么歌都讓我唱,還讓我聲情并茂,這么高的標準,我怎么能夠做得到!”聽到他孩子氣的話語,李璐忍俊不禁地笑了,她的心里暗暗地感慨:“誰說自閉癥孩子都是‘來自星星的孩子,現在看來,唱歌已經打通了星星與地球間的通道……”
2016年1月,這對與眾不同的師徒組成了“星雨天籟”組合,星,代表“來自星星的孩子”;雨,即雨人,是國外對自閉癥孩子的稱呼;天籟則跟他們的歌聲相關。“星雨天籟”組合共同排練并演唱了《最美的歌兒唱給媽媽》等一批勵志作品,頻頻參加各種慈善晚會的義演與歌唱比賽。
讓李樸與李璐驚訝的是,金馳適應得非常快,并極其享受比賽的過程。在一些重大音樂比賽中,李璐與金馳這對師徒憑借著扎實的臺風,曼妙的歌聲以及與眾不同的經歷,迅速征服了臺下的評委與觀眾。獲獎無數的同時,舞臺上的金馳笑得越來越開心,眼神也越來越到位,更重要的是,他變得越來越自信!
2016年6月,隨著李璐與金馳在遼寧省的一臺歌詠比賽中榮獲金獎,“星雨天籟”組合一炮而紅,金馳也有了“自閉歌唱家”的稱譽。由于金馳的康復效果極佳,一些自閉癥患兒家長慕名找到李璐,向她尋求有關音樂治療的經驗。善良的李璐免費收下了一些困難的“特殊學生”,并決定用音樂改變更多孩子的人生。金馳的命運,也隨著歌唱而改變,一些商業演出活動紛紛找上門來,當地的少年宮也聘請他成為輔導員,并給予一定的收入。
10月的一天,李璐與金馳這對師徒參加了“紅磨坊”杯音樂節大賽,登上舞臺的金馳用歌聲演繹著生命的頑強。同時,他還用言語表達著內心的感恩之情:“我有兩個媽媽,她倆就像是一對翅膀,讓我重新在人生的天空翱翔。”
金馳發自內心的真摯話語,潮濕了一對媽媽的眼眶,李璐這個“音樂媽媽”更是由衷地表示:“多年來,我與金馳進行著獨特的心靈碰撞和溝通,用音樂向他傳遞著愛與美好,如今我欣慰地看到,金馳終于找到了人生的真諦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