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妃
摘要:在舞蹈表演領域中,動作與情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內容。舞動情感就是在舞蹈動作中傳情,在情感傳遞中起舞。以情帶舞,以舞怡情,演員在表演的審美表現中通過舞動的情感傳遞給觀眾美的、深刻的、感人的藝術形象,使演員與觀眾產生審美共鳴,創造出和諧統一的藝術形象。動作是演員傳情的手段,情為經、舞為緯,為情而造舞,是舞蹈表演審美表現的高級階段。
關鍵詞:舞蹈表演 舞動情感 審美表現
任何舞臺表演藝術必伴以情感的體驗與傳遞,從而產生藝術的審美,實現情與知的交融。舞蹈表演藝術正是通過動作中傳遞的情感來表達作品,與觀眾建立深刻的感情聯系。這種通過舞蹈藝術化了的情感以舞蹈演員的身體為媒介,以特殊的藝術手段——動作語言,對客觀現實做出藝術化反應。這種反應是個體主觀與觀眾之間以藝術體驗的方式,以藝術化的情感,以身體內部的生理變化和身體外部的表情運動來反映對象的過程。舞動情感是舞蹈藝術的特有方式,折射出演員與客觀世界的多層面多角度,或簡或繁的辯證關系。偉大的雕塑家羅丹堅信:“藝術即情感。”舞動的情感是舞蹈藝術的真諦,沒有情感,舞蹈藝術將失去生命。
一、舞蹈表演中的舞動情感
舞蹈作為形體表演藝術與情感活動密切聯系。在舞蹈表演中,舞動不是原始人本能沖動,而是具有藝術創造性的舞蹈動作。創造性的舞蹈動作經情感潤色、提煉、組織、美化,動作的形式與節奏的變化形成情的波動;全身的動態造型和富有表現力的肢體語言是情的流露。情感雖來自社會環境、工作環境、生活環境,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是個人觀念、立場、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體現,而情感卻是一切藝術形式之根本,之源泉。融入情感的藝術作品才能震撼人心。舞蹈的情感屬于高級情感活動,涉及演員的道德感、審美感、社會文化感等等復雜情感。這種在舞動運動之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是來自內心深處真實的高級情感活動,是舞蹈表演的核心要素之一。在表演中,舞動高度集中的反映生活,傳達感情,體現人的喜怒哀樂,演繹著大自然中萬千生物的生命體征。舞動情感充分把握情感與舞動的分寸,充分了解情感現象,把握情感規律,發展情感線路,只有這樣舞動才能發揮積極作用。
首先,真實的舞動情感在舞臺藝術表現上有積極促發作用。動作有機組合依靠真情實感引領,情感在舞動中必對舞蹈演員自身心理素質的發展,對表演實踐活動具有影響。表演中真實情感來自舞者對生活的觀察、積累、體驗、感受,也來自編者的啟發和引導,一旦把情感融入舞蹈表演中,演員會表演的越來越投入、放松。情感內容展現必與動作動律、舞蹈表情建立藝術聯系。舞動中的真實情感對演員造成多維度全方位的影響,影響表現力,影響積極性,也影響著與觀眾的交流發生與溝通發展。隨著表演實踐的深入,演員藝術心理生活不斷豐富,真實情感推動著舞動,舞者的身體在表演境界中依一定時間、空間有序運動,全部的外在表現都為角色復雜的情感凸現而服務。真實動人的情感是舞動的內在動力。
其次,舞動情感區別于生活的情感是一種表演情感。舞動情感不同于其它藝術門類的感動方式,是舞蹈演員在以動作詮釋作品中,根據人物、作品、情節的需要,而進行特殊的心理設計,并在演員自身消化反芻后,身心合一,進而達到真實的情感流露,這是舞動表現的需要。舞動藝術的情感世界是深層的內心表露,是內心深處的感受。細膩而真實的情感態度在舞動中表現出舞者個人的審美個性和表現需求,它揭示內容本質,調動出創新意識,連接著情緒的線索。舞者運用情緒的喜愛與痛恨、愉悅與悲傷、高興與憤怒、表現與張揚,表明藝術情境、氣氛、氛圍的性質。舞動的表演情感引發觀眾內心世界深層思考,為作品提供濃情深愛的味道。
舞動與情感相互促動,情感的強烈與否,影響演員的動作質感與表演行為。舞蹈情感由心理體驗帶動情感動作,動作表現反應心理的變化,促進作品情感表現的深化,體驗和感受狀態加深,情感進人認識與理性的高級階段。舞動情感是舞臺活動的動力,是演員內心的真實反映,是舞蹈、舞劇極為重要的表現手段。
1.舞動本質與情感機制的關系
舞動的本質是以自由地表現人體動律美去表現人的思想與精神。舞蹈表演以人體舞動來塑造舞蹈形象,舞動能力是達到舞蹈審美標準的前提。舞蹈演員的身體表現力通過動作加工、線條改造、形態美化來完成身體語言意識表達。演員良好的肢體素質能統領動作節奏,調節動作力度,形成舞感和樂感的合一,技巧與韻律的統一,完成靜態舞姿造型與動態技巧騰躍,使呼吸律動帶動身體的韻律,富含可感的審美基質。除了舞動能力外,對情感機制的把控能力是完成藝術作品的關鍵。演員在舞臺表演中,既要完成動作的表現,又要完成情感的表達,從而使作品創作滿足社會需求與藝術欣賞的需求。以情帶舞可激烈昂揚,也可以舞宣情絮語輕輕,內心思想感情在動作的舞動中張弛有度而自如流暢。觀眾接受舞動的沖擊,感受舞蹈本體的生命力量。
第一,自由的形體是全力表達內心情感的保證。演員身體機能發達,形成動作之道。遵循舞蹈審美原則,使每一運動神經,每一肌肉線條,圍繞頭、軀干、腰背、胯、腿、手、臂、足等形成舞姿、韻律、造型、技巧,以圓為主的美學運動規律,以中國舞形態特點的擰、傾、圓、曲、俯、仰、翻、卷,加上手、眼、身、法、步整體配合的協調一致,和各舞種的風格變化,在整體力度,速度、幅度,產生舞動情感的語言功能。
第二,只有適合情感的動作語言才能刻畫人物的靈魂。演員之所以打動觀眾靠的是傳遞精神內核的動作語言。角色動作和內心情感的追求,以人物情感為主導進入忘我情懷投入,依靠文本信息與排練處理,體現在動作起承轉合與氣息節奏的運用;動作迅速有力與技術技巧高難度連接;表演重點與主題動作對接;角色形態與神態的表現;動作語言推敲與角色內心情感連接;人物情感線與情節發展線對應;人物情感線索與人體動作運動曲線交織;人體與群體、背景、畫面協調……凡此種種在發生發展中形成的動作語言和情感才能勾勒出人物的深層靈魂。
第三,忘我的情感推動舞動的創新意識。情感使表演者具有能動性,對體現作品有決定影響。主觀的投人、盡情,忘我,使表演者在舞中抒發自己對表演內容的獨特情感味道,決定了表演創作不可重復的個性特征。如安徽著名民間藝術家馮國佩,陜北民間舞蹈藝術家李增恒,他們在每場表演中總有新的創作性的東西出現。“風擺柳”動作,旋而急剎的節律,快速運動中的突然停頓,說明舞蹈情感的價值對現場表演行為的激發生動有力。再由忘我的情感推動動作即興而外化,這種創新時有發生,精彩至極,有實踐動力性的能量,有不可重復的新態勢,更有鮮活的表現力。
第四,獨特的情感體驗伴隨著舞蹈創作活動而出現。舞蹈演員比一般常人更具有極為復雜的神經敏感性,這種敏感是演員對外界事物刺激性的反應,這使演員獲得獨特的主觀體驗形式和外部表現形式。在特定的作品范圍內,舞蹈演員結合自身特點將這種特殊色彩的體驗形式和心理感受在表演中進行高水平多角度的整合,對表現舞臺角色的情感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依作品情節的變化或輕松愉快、或痛苦悲傷、或激動憤怒、或鎮靜恐懼、或愛慕、或憎惡……都是藝術創造中獨特的色彩感受。如舞蹈作品《黃河》中,演員平時學習與教育的積累,電影與電視的革命題材的影片,必然在演員心中燃起愛國主義情懷。在舞蹈表現中,心中的愛國熱情以鮮明、爆發的動作情感表現出具有深刻內含的情緒色彩,情緒激烈地舞出黃河的氣勢和中華民族的氣質,表現中華民族一往無前、氣吞山河、團結奮進、前赴后繼的氛圍及內在高尚情操。此外,特定情感體驗形成也是藝術表演創新中的態度反映。演員主觀上主動進行藝術創造,是多種努力與愿望,表演訴求與創作意向所決定的。從藝術總體需要出發,舞蹈演員的態度反應為完成藝術作品,延續藝術生命的發展,創造出必需的客觀需求。藝術態度雖取決于作品規定的藝術需要,更是自我表現的需要,藝術創造的需要,形象創造的需要,藝術欣賞的需要。因此,舞蹈演員的情感體驗在作品生產、藝術交流中,必根據不同的文化條件與欣賞習慣,產生多種藝術表達。
藝術情感是十分復雜的心理現象,舞蹈情感更因本體藝術的特性,顯得更為復雜。無限紛繁而復雜的情緒與情感又構成舞蹈感情復雜的內部聯系。只有將舞動的本質屬性與情感機制科學對接,表演任務才與形象創造和諧配套。
2.舞動感知與情感機制的有機結合
舞蹈動作經過舞蹈演員藝術意識的支配,在理解作品所強調藝術行為的必然依據后,進行分析人物,理解人物,在總體把握作品的前提下展開動作的再創作。演員受社會生活,地域文化習俗,文化藝術教養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特定情境特定情感色彩的作品中,進行舞動感知,并與情感機制有機結合完成創造。
第一,在作品主旨與表現意圖的制約下感知動作。在抓住作品主旨和表現意圖的前提下首先理解動作,也就是動作的語言表現什么,動作的性格與創造角色性格是否合適,領會意圖和身體表現是否對應。接著,在動作的感知中要熟能生巧、巧能生華,抓住性格特征的細節表現,體悟動作的情感意蘊,細節處理往往是舞種特殊的形態味道,也最能表現內在蘊含的情感。情感性格的細節描畫突破動作本身的局限,動作本意與形象真實對應,突出作品主旨與意圖。如此,動作感知自動與情感聯系接軌,排練才可順暢進行。
第二,在規定情境的思想情感中感知動作。就是指演員在角色的思想情感中,自身對動作情感的處理和把握上的再創造能力。這一點演員的感覺和辨析力非常重要。通常說:“這個演員感覺到位!”有表演經驗的演員根據作品文本的提示,先摸準人物的性格特點、掌握氣質風貌,明白其品質情操,然后進入音樂分析,理解音樂中的情感分布點,找準動作風格、力度、把動作線與音樂情感線聯系起來。當表演展開時,形象的思想情感與演員的感知產生共鳴進入角色,體悟界限打開,進入豁然開朗的表演狀態,這時,感有所感,動有所動,舞有所舞。演員參與創編,是感知動作內意的主體。優秀的演員在編導編排的動作基礎上,通過走路線化出節奏理解,氣韻理解,調度理解,找到了動作靈魂。
例如作品《狼牙山五壯士》,演員在規定的思想情感中,面對危機環境中敵人的逼近,處于生死關頭,一是動作感知表現出臨危不懼的動作情緒色彩,二是在緊張心理狀態下平靜地完成技巧的表現。情節急迫而強烈,主題重要而感人。最后戰士在國際歌般音樂中振臂高呼,在笑容中從容就義縱身跳崖,心理狀態展示了視死如歸的高尚情操,動作感知在規定情境中把激動變為平靜,平靜中又有更為深沉的激動。又如作品《小溪、江河、大海》由平靜山泉流淌開始,靜中平緩前進,演化為江河洶涌,直至涌人大海,萬頃波濤直連天際。演員在舞蹈表現中心情、心態、體態、步伐,跟隨情景與音樂在激動與平靜互為變化,由跑圓場的平靜演化為舞紗裙時的激動狀態。感中有感,不斷深化,與情感進行多維聯系的同時把握動作在規定環境下的處理運用。
第三,在作品情感中進行舞蹈動作的感知細化。演員進入角色之前,對作品的內涵,歷史背景,人物形象必有清晰的分析定位。要依作品安排的情感,本文線索,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有效勾勒出符合規定的情境的情感畫面。動情的細微之處,做情感化的回放,反復找到有創造性的行為線索,然后輔助性地鋪出一個表演層面,在細節安排上下功夫。動作細化過程,既有形象塑造上的動作依據,又有相關資料輔助動作的感知過程,既有對于人物的動作表現手法和情緒分寸,又包括呼吸、節奏、面部表情、眼神等等表演部位的精心設計,隨著動作的熟練、人物境遇的分析、人物情感歷程的加深逐漸入境。身臨其境則觸景生情,將真實的心靈感受與舞動反映一體化,使動作質量與藝術表現得到最佳融合。每次表演中,只有演員自己可以體會不同的控制處理和分寸把握,細微的變化和不同的表演經驗又使演員產生不同的興奮點和最佳表現點。在復雜的聯系中,演員以細膩的表演設計找到最佳的情感和動作表演方式,塑造人物,表現作品的主體內容,以情帶動,以動帶生命,表現人類感情和美學意向,將情感舞動與審美表現建立溝通,感動觀眾。
第四,動作感知與情感深刻成為內在的動力機制。在作品中,演員激動心情的產生來自內心情感的涌動。在舞臺的特殊背景下,深層情感化作激動的情緒,促使動作感知更加忘我、投入、深刻。動情的表演有時超乎自我的想象,更有生命力和質感,更細膩入微,在舞臺中生活的更加自在,這就是情感在舞蹈表演藝術中重要地位。如作品《梁祝》,最終將愛情的悲劇轉向愛情的幻境。演員在表演“化蝶”時,情感處處產生強烈的動力作用。因愛而不得所愛,痛不欲生的動作情感,動化變幻化,幻化出愛的成功而得到幸福滿足,在興奮的狀態下產生幸福的情景動作表現。舞蹈演員在“演”中“化出”情緒表現形式的不同側面,越細化,越能掌握度量情緒的尺度,越能體現深刻情感。如此,表演創造機制開始生發,喚情,處處喚起可動之情;傳情,時時可能如理達意,達到表演的活靈活現。以動作喚情——傳情——表達深刻的思考。
在舞動與情感的有機結合中,演員主觀經驗與主觀情感的發展使動作呈現出“舞中有舞,心在舞,情浸透于形”的狀態。演員在排練中要從不同角度用動作感知一一標示出舞蹈感情引發的心理現象,這種心理現象使演員的情感性動機激發舞動的表現能力,使整個創作活動朝著既定目標前進的重要使命。一旦打通心路,表演豁然開朗,表演動力加深情感潮涌的狀態,沖向山頂,呼喊奔跑、激動跳躍……文字內涵、音樂內涵、情景內涵,三合一的表演氣氛,傳達出作品主旨,旋律中有思想震撼,節奏中有情感激勵,這是演員在表演中的重要任務。
二、舞蹈表演審美的身體表情與情感外化
人在特定生活環境中生發表情,顯現內心情感和情緒的繁復變化。面部作為傳達人類感情的第一信息發布渠道,面部五官有比口頭語言更為生動、更具魅力的真實表現,是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動作表情也以無聲的方式反映人類精神生活,聯系社會環境狀況,實現情感外化。
舞蹈表情,從面部和動作表情表現出演員要外化的情感內容。舞蹈表情在作品要求的情感中對感知、想象、思維,進行表演認識的深化,并在審美活動、欣賞活動中吸引一切參與者介入感情。舞者主觀感情有效介入形成情感動力,傳達和滲透得法,表演創作才有內驅力,欣賞活動才有活力。表演者的面部及動作的激情充分地表現出心靈感受與感動,可以看出內心的活動狀況。在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與動作表情形成面部表現力與肢體表現力的配合,表達出舞蹈表演的情感靈性。
第一,舞蹈表演的動作表情依靠于舞動中的情感進行外化。舞蹈藝術以特有人體動作表現方式實現情感傳遞,向欣賞者輸送審美情感信息。肢體是顯性交流,肢體表情脫離口頭語言的情感表達方式,是人類感情的一種高水平表現。這種表現,體現人類對自身內心生活的認識,豐富的情感表達帶有發現、整理、組織、探索人類感情實秘的性質。
舞動的情感外化過程要處理好身體技術性與感知、想象、思維、情感傳達的關系,最終達到動作表情的目的。在排練設想階段,演員可以不拘一格,大膽想象具體情景、時間、地點、環境、描摹肖像,身姿樣態、穿著打扮,并回憶環境中的心理波動、面部表情、體態語言等;跟隨人物的思維,暢想人、事、物三者聯系而后產生的外部與內心情感,找到契合之點。通過編導在排練中的引導進行遐想、移植、轉化,深化認識加強理解,讓觀眾從演員自身表現中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猜到主旨,體驗到美的遐思之境,感受到打動心靈的“情”。觀眾一旦融匯在演員的“美景濃情”中,就猶如身臨其境感受到從編導那里傳遞來的想象之因與演員逼真的想象之緣,而得到最佳想象之果。果,就是觀眾的動心、動容、動情。
第二,舞蹈表演的情感外化重視以面部表情塑造藝術形象。面部表情作為器官的有機統一,自然而然是相互協調的過程。臉上自然顯現的安詳、喜悅、痛苦、恐懼、希望、以及多種機動變化,由內心到外化過程的生動的效果,以及激越的表演效應。眼,直接反映人內心復雜的心理狀態。面部的自然態勢中眼語最傳神。舞蹈表演必調動雙眼的表現力來為內心情感的外化服務。眼神的練習系統地從各個角度、各種心理、各種情感地進行展、擺、轉、斜、羞、懼、傲、探、蔑和虛實收放、喜怒哀樂、愛恨傲探……眼神放收自如,靈活機敏,則易于表達人的各種情態。用心提煉與音樂、動作配合展開表現。外化、內心激情善從眼睛通道傳達出最為準確的表演信息。表演者表演深度與精度有時與眼睛官能表現力有關。優秀的演員能從內心準確體驗,深刻準備,使用眼神輔助身語訴說內在感情世界。
第三,舞蹈表演的動作表情從感官上實現情感外化。情感外化手段豐富,可以反映寬闊而廣泛的題材,并反映復雜和重大的思想矛盾沖突。舞蹈中,情感描繪,是情感外化的主要手段。通過舞蹈動作的語言,用多種節奏對比,造型發展變化,力度強弱,速度快慢,幅度和能量大小,進行情感描繪。描繪手法分出濃、淡、深、淺的層次。快速的旋轉,表現人物的激動情感;連續的翻轉,可能表現狂喜、盛怒、悲痛;速度與力度放緩、則趨向平靜。放大與擴展,與人物開闊、粗獷的性格,奔放的情緒相連。心力縮小,則反映人物拘束、謹慎的性格和壓抑的情緒。描繪得法合理,就有無比豐富的表情能力,表現出多種不同的情結和情感,也豐富了身體表現力,展現劇中人物的思想和觀念。
第四,舞蹈表演的情感外化直接作用表演者與欣賞者的密切聯系。情感外化由外物刺激而產生,使舞者內心情感向客體對象轉化,并由面部和動作表情完成情感外化過程。舞者的舞動將情感轉化為意象,借助肢體特有的抒情方法使情感得以外化,形象顯現美的特征,引發觀眾鑒賞,并激起情感活動。情感外化的目的一是將感情融鑄在表演者的形象描繪中,二是引發觀眾對情感的體驗和共鳴,完成高水平高質量的情感交流過程。舞者主觀情感與欣賞者共同進入作品,雙方把情感化在藝術中,情感與藝術形象融合為一,寄托精神。共鳴與移情則是舞蹈情感表現與觀眾心靈合一的現象。與此同時,外化傾向與外化方式因人因時因地而有選擇性。演員在深刻地情感表達過程中,舞者作為創作的主體會將感情投射表演創作全程,并自覺或不自覺進行情感滲透,引導觀眾。他會吸引欣賞者的情感,會影響欣賞者的情境趣味、態度方式、人物品評,觀眾會跟著舞者的表演分析、理解、體驗進入審美境界,直至通過肢體表情的外化對作品做出正確評價。
綜上所述,舞蹈藝術的舞動與情感相互促動不可分離。在舞蹈表演的研究領域,非常重視情感的表現,也更加重視在審美表現層面上的舞動情感。舞蹈情感,經舞蹈演員的藝術化加工與藝術化整合,生成人物的情感色彩、思想情結、記憶意象與情感選擇,放大藝術主體的創作因素和創新因素,構成獨具表演意義的情感意象。上升到審美層面而具有選擇性審美表現的舞動情感將身體表情和情感外化與表演創造、編導創作動機統一起來,經過動作感知達到細化,使舞蹈情感色彩與內在動機有機結合推動舞蹈形象的發展,推動作品主旨的深化及創造思維的展開,在表演者的藝術生命中具有重要作用。情為經、舞為緯,為情而造舞,進入舞蹈表演審美的高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