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淵
摘要:本文指出版畫創作要考慮這個時代的時代精神和精神內涵,同時要尊重自我的現實的精神表達。很多版畫專業畢業的藝術家游走于不同的藝術領域,不斷地延伸藝術媒介,從事油畫、新媒體、裝置等其他媒介來進行當代藝術創作,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在這個快速發展的地球村時代,沒有了信息壁壘,學科的發展要求和信息的透明性以及易于獲取性讓學科之間交匯融合成為時代的主流特征。跨越本體思考和藝術語言的多元化思考已經成為中國版畫藝術發展的趨勢,也是當代藝術發展的—個整體面貌。藝術語言的跨界思考和探索為版畫家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一種新的大融合的藝術環境和思維形態。從跨界出發,進行藝術語言的轉換和拓展,在多元化、多語言形式、多媒介、多學科當中蛻變出新。只有這樣版畫才能在當代藝術語境當中找到在當代藝術中的位置,適應時代的要求,真正從傳統走向當代。
關鍵詞:中國當代版畫 藝術語言 轉換
當代藝術,是—個概念邊界模糊多變的狀態。中西方理解的所謂的當代藝術也是大相徑庭的。藝術是什么?許多學者和藝術家用自己的方式在歷史的長河當中做出了不同的答案。藝術不是什么具體的事物,是每個藝術家和藝術學者的不同理解,也是時代的整體印象,其實每個人都參與其中。
當代藝術更像是一種文化雜交行為,當代藝術開始包容過程和行為,對形式本身和概念延伸都變得敏感。看一個事物是不是屬于當代藝術,不能只簡單地看形式和媒介,傳統的表達形式和媒介也可以表現當代藝術,是否是在當代藝術語境下進行內容表達才是判斷藝術是否是當代藝術的核心標準。當代藝術的分類是相對困難的。當代版畫的概念本身應該是廣泛的、可以延伸的、是可以拓展探索的。中國版畫從中國的傳統木刻版畫到吸收西方的版畫技法和理念,到中國革命解放運動時期的新興木刻版畫運動,中國的版畫一直在和西方學習和交融。從當代藝術語境的范疇來看,當代版畫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是需要在不斷地嘗試和實踐當中去充實和演化這個概念。
藝術語言的概念對于中國當代藝術還是一個相對新鮮的事物,中國當代藝術在模仿和借鑒、繼承傳統、中西融合之后,中國當代藝術開始進入思考期,開始思考什么是當代藝術,當代藝術的藝術語言是什么。如何從藝術語言的角度去分析和歸類當代版畫藝術。通過語言進行藝術觀念的表達,語言成為觀念表達的一種符號系統。藝術語言是分析藝術形式當中的媒介材料是有什么具體的結構形態構成,德勒茲認為藝術語言是不能和其他的學科進行融合的,邏輯上面是行不通的,但是語言學和藝術語言本身是相同和相互借鑒比較的,羅蘭巴特堅持認為藝術語言和語言學本身就是一回事。
中國當代藝術從80年代開始積極地和國外的藝術進行學習和借鑒,并且開始頻繁的交流和參展,許多藝術家開始放棄傳統的藝術形式,用西方的最新的表達形式和藝術語言來進行藝術思考和表達。中國的當代藝術家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開始嘗試行為藝術、裝置藝術和影像藝術等多種藝術形式,更多地關注表現觀念。但在當時以西方古典和蘇聯寫實為的主流藝術的環境下,對于其他的表達方式是相當排斥的。許多藝術家只能通過非官方的形式進行展覽,他們的展場是不被官方認可的非正式公共空間,反而恰恰是這樣的形式,能夠和廣大群眾相融合,讓藝術和大眾進行交流,變得相對親近、自由,同時也少了許多官方的約束。藝術可以更多地去從形式和內容來進行實驗和嘗試。
一、中國當代版畫藝術的功能、形式轉換
“美”在傳統藝術認識來說,幾乎就是可以等同于藝術本身。但事實上美不等于藝術,當代藝術不是強調形式的美,而是藝術產生的一種思考空間。藝術的概念隨著時代的變化在不斷地變化著,當代藝術承載了更多的社會功能和社會責任,藝術從來也不是純粹的審美功能,尤其是當代藝術。藝術甚至可以變得丑陋、普通、虛無。版畫作為一種材料和工具都相對簡單但又繁瑣的藝術形式,她一直處于一種緩慢發展的狀態。在中國,現代版畫藝術發展是和中國革命密不可分的。她的承載更多的是一種政治宣傳武器,體現出更多社會化功能。進入當代藝術時期,她所承載的功能和藝術市場都已邊緣和沒落。如何重新找到版畫的藝術語言和承載,是中國當代版畫藝術需要思考的問題。當代的版畫藝術家經常游走于不同的藝術領域,用不同的藝術媒介進行表現。在眾多版畫專業畢業的藝術家當中,則已不同媒介的表達方式示人。油畫、裝置、影像等等。方力鈞用油畫來讓人熟知,徐冰則游走于版畫、裝置、雕塑、新媒體、當代藝術創作等多個藝術領域。當代的藝術作品本身的定義和界限也開始模糊化,這個時代已經進入了一個以圖像、影像、視覺為中心的時代,電影、電視、攝影、繪畫、雕塑、建筑、廣告、動畫等互為激蕩匯流,藝術自身的發展已經從一個單一的形式發展為一個多元的形式。
二、當代版畫藝術的媒介和表現轉換
當代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是西方現代藝術史的代表人物,也是波普藝術的領軍人物、美國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他極善運用版畫本體語言來思考和表達。他將許多制版印刷技術進行改革和創新,運用各種媒介和手段進行復制及印刷。同時還是電影制片人、作家、音樂人、出版商。他的題材一般都來自大眾傳媒關注的人物或者產品等元素,將絲網的重復性特征和明星偶像、商標等元素相結合。他制作了的坎貝爾湯罐系列,成為波普藝術的經典作品之一。哈羅德·羅森伯格曾經戲謔地說:“麻木重復著的坎貝爾湯罐組成的柱子,就像一個說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話。”他曾經開玩笑地說過:“我想成為一臺機器”,重復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這是他樂于表現的手段。安迪·沃霍爾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工業化時代帶來的一種冷漠地、呆板地、重復地社會形態。用獨特又敏感的方式對社會文化進行批判和思考。
同樣對于文化困惑的徐冰,認為人類文化符號表達在不斷演化和變化,語言符號需要去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而對于他童年對古漢字的不解成為他藝術思考和表達的主題。由波普藝術產生的影響我們看出了時代的需求,藝術的主題發生了改變,藝術家更加關注文化符號的運用和表達。藝術家突破了傳統的藝術傳播媒介,通過多元化的形式去表現藝術家思考的文化現象和社會問題。他的作品《地書》的完成涉及了新媒體藝術、交互設計、裝置、行為、觀念等多種藝術表達方式。《地書》收集整理了許多符號,設計了一個符號和文字可以相互轉換的軟件,作品可以讓大眾參與。大眾可以通過這種軟件寫出文字轉換成符號和另外的參與體驗著進行符號交流。《地書》用這種表達方式去告訴大眾,未來人類是否可以用統一的符號進行交流。如果運用傳統的媒介,徐冰的這種想法是很難用一個簡單的、傳統的藝術媒介進行創作和表達的。當代藝術是非常鮮活的藝術形式,它需要更多地形式來進行表現和嘗試。同時,它也是和時代的特征相關聯的。藝術不是在進化、而是一種對時代的呼應。人類的文明不見得是一種簡單的進化,而是一種復雜的演化過程。藝術作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是需要和人類的各個文明一起演化和變化的。
總之,中國當代版畫藝術的發展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整體發展所推動的。藝術開始不再特別強調形式,更加關注藝術的觀念和展示的空間效果。當代版畫家在不斷地受到當代藝術形式和觀念的沖擊,版畫創作開始不再獨立思考版畫本身,而是開始思考版畫的語言是否能夠延伸到其他媒介當中。在未來的藝術發展中,版畫藝術家這個概念已經逐漸淡化,說明當代藝術已經更加注重語言本身,而不是具體的哪個畫種。版畫只是藝術家用來進行藝術表達創作的一種途徑和技術手段。版畫已經變成一種相對概念的語言方式,版畫已經上升到語言本體的問題。版畫在當代藝術語境當中,應該是自由的形式,可以是雕塑、裝置、行為等等,只是利用版畫特有的藝術語言進行媒介的轉換,要適應時代對藝術的要求。許多中國年輕藝術家都開始思考和顛覆版畫觀念,陳琦、康劍飛的作品是具有了版畫的思維,但是形態是和版畫本身游離的,更多地突破版畫本身固有的形式,從觀念出發,勇于探索和嘗試,對版畫創作觀念產生了很大的沖擊。
語言是藝術的本體和基礎,我們通過藝術作品往往最后是要關注語言本身。藝術是需要符合時代要求的,是需要具備一定的社會功能,為這個時代服務。時代的發展又不斷要求催生出更新鮮的事物,不斷地沖擊和填充這個時代對文化的要求。語言需要符合時代的要求,才能被時代所呈現,學科的發展融合就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中國版畫作為一種幾乎被邊緣化的藝術形式,當然不能夠固守著自己的審美和評判價值,依然在討論所謂的“技”“藝”關系,這顯然是不順應時代的。就像白話文取代古文,潮流的詞匯必然被當代的人去追捧,中國版畫的語言是需要適應時代的發展,當代學科的發展也在影響版畫在這個時代所呈現的面貌和特征。版畫創作者需要更多地去了解當代的文化形態和文化需求,需要什么樣的形式來創作版畫藝術,用當代的思維進行藝術創作,需要回歸到藝術語言本身。是適應這個時代的脈絡,還是保守地等待時代所遺棄。是否能夠用最準確的藝術語言去充分表達對這個時代的理解和感受,這才是藝術創作的根本,也是中國當代版畫藝術創作所面臨的根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