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近代化學之父
——拉瓦錫
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國貴族,著名化學家、生物學家,被后世尊稱為“近代化學之父”。
拉瓦錫出生在一個律師之家。二十歲的時候,拉瓦錫從大學法律系畢業。可是,他酷愛化學,二十五歲時成為法國科學院院士。
他使化學從定性轉為定量,給出了氧與氫的命名,并且預測了硅的存在。他幫助建立了公制。拉瓦錫提出了“元素”的定義,按照這定義,于1789年發表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列出33種元素,其中包括光與熱和一些當時被認為是元素的化合物。拉瓦錫的貢獻促使18世紀的化學更加物理及數學化。他提出規范的化學命名法,撰寫了第一部真正現代化學教科書《化學基本論述》。他倡導并改進定量分析方法并用其驗證了質量守恒定律。他創
立氧化說以解釋燃燒等實驗現象,指出動物的呼吸實質上是緩慢氧化。這些劃時代貢獻使得他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
拉瓦錫根據化學實驗的經驗,用清晰的語言闡明了質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學中的運用。這些工作,特別是他所提出的新觀念、新理論、新思想,為近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因而后人稱拉瓦錫為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之于化學,猶如牛頓之于物理。
拉瓦錫曾任稅務官,因此他有充足的資金進行科學研究。不幸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臺而死。意大利數學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說:“他們可以一眨眼就把他的頭砍下來,但他那樣的頭腦一百年也再長不出一個來了。”
(資料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