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娣 王冬



摘要:從實施專題教學、“主題式復習”教學、構建概念圖、多維度比較歸納四個方面介紹了在高三化學二輪復習中促進學生知識整合的教學實踐與思考,使學生對知識有新的思考,新的認識,實現知識的多向聯系,優化認知結構,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
關鍵詞:高三化學;二輪復習;知識整合;實踐思考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1-0077-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1.022
高三化學復習中,在經過對基礎知識進行系統梳理、主干知識得到了一定的鞏固和深化的一輪復習后,二輪復習[1-4]應該注重知識間的縱橫聯系,使學生能從多重的角度和多維的層面接觸知識、理解知識,以提升學生在新情境中靈活提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的全面性。二輪復習是學生全面把握化學知識、鍛煉思維的關鍵期,但由于沒有固定的教學內容和復習模式,其教學處理難度更大。有的教師將二輪復習變成一輪復習的重復和濃縮,學生思維得不到發展;有的教師在二輪復習中以解題代替復習,教學缺少指導性,甚至走入追求難、深的誤區。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就二輪復習如何根據教學內容變換知識重組的形式,使知識間的聯系不再單調,并使復習成為學生對知識有新的思考、新的反思、新的認識過程等進行了探索。
一、科學實施專題教學,促進知識的整體把握
要使學生通過二輪復習能從一個較高的角度思考問題,做到由此及彼、融會貫通,提升對知識系統的整體理解能力,復習中應打破原有的章節和模塊界限,科學確定教學專題,通過專題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知識體系。依據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范圍要求,設計化學二輪復習的專題(表1),對教材知識結構進行一定的調整,使各專題的知識內容更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理解和宏觀把握。
在專題復習教學中,教師首先應準確地把握專題中相關內容的知識和能力要求的層次,抓住主干知識與重點知識,保證復習的有效性和方向性。避免為追求知識的完整性,對專題的相關知識一一列舉,導致課堂枯燥乏味。同時,在專題復習中應科學處理教師精講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將化學基本概念、原理、規律等進行系統梳理,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復習活動,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整體思維的能力。此外,在專題復習中仍要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對基礎知識不放松,使基礎知識通過專題復習更清晰、更扎實。
二、精心設計“主題式復習”教學,促進知識的辨析和綜合
可針對高考命題趨勢的高頻考點,以及學生在一輪復習中薄弱的、易混淆的知識點,確定一個復習“主題”,將不同章節相關知識通過主題整合的形式有機地組成一個新的整體,并設計有效的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地對認知結構中的知識進行重組,促進知識的綜合和延伸,對易混淆的知識進行辨析,使薄弱的知識得到鞏固,同時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發揮。
例如,以“氧化還原反應”為主題,教學內容包括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氧化性還原性強弱比較、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計算、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陌生情境下氧化還原方程式書寫、定量型氧化還原方程式書寫等,但教學不需要面面俱到,應有針對性,能直擊學生的“軟肋”。針對學生在一輪復習中暴露的問題:對陌生情境下氧化還原方程式書寫、“定量型”氧化還原方程式書寫這兩塊內容比較薄弱,設計以下題組引導學生思考、總結。
題組一:(1)向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產生Mn2+,該離子方程式如何書寫?
(2) 當用CaSO3懸濁液吸收經O3預處理的煙氣時,清液(pH約為8)中SO32-將NO2轉化為NO2-,其離子方程式如何書寫?
(3)NO2也可用尿素[CO(NH2)2]還原,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MgO與碳粉和氯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可制備MgCl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何書寫?
雖然陌生情境下的氧化還原方程式在教材中找不到,但其書寫原則和方法一定是在中學學過的,所以陌生是相對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所給的題目信息中發現和尋找相關有用的信息,善用反應規律,從而順利完成給定情境下的氧化還原方程式的書寫。
題組二:(1)通入的Cl2與FeBr2的物質的量1∶1時,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如何書寫?
(2)通入的Cl2與FeBr2的物質的量4∶3時,該離子方程式如何書寫?
(3)通入的Cl2與FeI2的物質的量分別為1∶1和4∶3時,該離子方程式如何書寫?
(4)Fe和稀硝酸反應,若HNO3和Fe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6∶5,且還原產物是NO,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5)取FeCl2溶液,調節pH約為7,加入淀粉KI溶液和H2O2,溶液呈藍色并有紅褐色沉淀生成。當消耗2molKI時,共轉移3mol電子,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如何書寫?
通過上述“定量型”氧化還原方程式的書寫,引導學生通過定量計算獲得信息,結合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促進學生形成定量判斷研究新反應的思路。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師對知識的理解,通過“主題式復習”對復習內容進行加工,復習有針對性,可避免知識的重復教學,并且知識跨度大,容易激發學生的復習熱情,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三、引導構建概念圖,促進知識的鏈接和生長
概念圖作為一種表征和揭示知識結構中意義聯系的圖表,能將眾多概念的內在聯系和區別直觀地加以展示,使零散的知識網絡化、結構化、形象化,促進學生對概念間知識聯系、加強概念理解。在一輪復習中可以讓學生嘗試以概念圖為支架來組織知識信息,逐漸形成建立概念圖的能力。但大多數學生在一輪復習中只能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建立初步的概念圖,這種概念圖往往不能體現遠距離知識的內在關聯性,需要繼續修改、完善。二輪復習中,隨著學習的深入,教師應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體聯系和提煉,使知識產生新的鏈接和生長,達到多元綜合,并注意邏輯的嚴密性,形成更有邏輯和廣度的概念圖。
例如,圖1為學生在高三二輪復習中不斷完善的有關“水解反應”的概念圖,在建立概念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相關知識進行再思考,知識體系可逐漸飽滿,并形成綜合性的知識框架、完善的知識結構,同時又可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這是一個深度學習的過程,利用概念圖復習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共同發展。
四、多維度的比較歸納,促進知識規律化和條理化
在復習教學中,對易混淆的化學知識進行多維度的對比分析、歸納整理,將化學概念和相似規律之間的異同清晰呈現,使知識化繁為簡,相關的知識規律化、條理化,有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掌握知識的本質,提高思維的深刻性。
在教學中,可通過多角度的比較,引導學生對比較模糊的知識點進行比較歸納總結(表2、表3),從而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提高復習效率。
變換角度科學地整合知識、整合教材,不僅可促進知識的多向聯系,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思維的敏銳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并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轉變與發展。教師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創新,變以知識為本的復習課為以學生為本,使復習教學成為開拓學生的思維、 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才能真正提高復習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使復習課的課堂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 沈惠芬.優化二輪復習提高復習效率[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3(10):41-43
[2] 趙華,陸建軍.提升高三化學復習課效益的幾點思考[J].化學教育,2011(9):44-47
[3] 閆翠芬.談高三化學二輪復習的策略[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8):74-75
[4] 諸全頭.高三化學二輪復習[J].化學教學,2009(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