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永吉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強化領導、突出精準、注重實效,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果。
一、創新方法,規范程序,確保脫貧攻堅對象精準
對象精準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礎和前提。永吉縣高度重視精準識別工作,按照“精準識別,不落一人”的要求,規范工作程序,創新工作方法,確定了“六步工作法”(即社長提名、村兩委組織社員評議、村民代表大會評審、村兩委班子討論確定、名單公示、上報錄入),開展了“兩核準”,進行了“回頭看”,核定建檔立卡貧困戶8575戶,貧困人口14659人。其中,有勞動能力的1940戶、3229人,因病致貧的3462戶、10384人。
二、精準施策,普惠民生,確保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一)發展脫貧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為促進產業發展,永吉縣將617萬元扶貧專項資金全部分配給22個省級貧困村,由各鄉鎮與貧困村共同謀劃產業項目。2016年,共落實脫貧產業項目148個,貧困戶自主經營脫貧項目6003個,儲備項目44個,項目帶動貧困戶覆蓋率達到95%,人均增收1120元。
一是發展主導產業,帶動群眾增收。永吉縣屬于半山區,土地肥沃,森林廣闊,發展種養殖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立足實際,永吉縣把發展規模種養殖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著力打造了包括水稻、蘆筍、苗木、紫蘇、葡萄、良種羊繁育等內在的10余種特色種養殖項目。項目總投資達9028萬元,共帶動9個鄉鎮,41個行政村,1068戶、1771人脫貧,人均實現增收1292元。其中:萬昌鎮依托農業先導區自身產業基礎與優勢,以宇豐集團企業為“龍頭”,發展規模式水稻、蘆筍種植,帶動全鎮8個村,116戶貧困戶、205人脫貧,每戶增收1300元,務工者人均增收4200元。一拉溪鎮依托傳統的紫蘇種植優勢,大力發展規模式紫蘇種植項目,全鎮種植紫蘇面積達1068公頃,帶動全鎮14個村,245戶貧困戶、496人種植紫蘇278公頃,售出蘇葉30噸,每戶增收800余元。北大湖鎮依靠森林資源豐厚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林下經濟,開發綠化苗木、林果、大榛子、柞蠶養殖四大產業項目,流轉入股土地387公頃,獲經濟效益1147萬元,帶動702人脫貧,人均增收1200元。
二是發展多種經營,壯大集體經濟。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永吉縣在全力發展鄉鎮主導產業的同時,借助扶貧貸款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建立了金融扶貧平臺。投入500萬元作為貸款基金,確定貸款規模為5000萬元,與永吉農商行合作,開展全縣脫貧基金貸款業務。全年共發放貸款126筆,合計985萬元。因地制宜開發了農作物收割、特色種養、農地托管、農產品加工等多種經營項目。一拉溪鎮江南村特色農業種植項目年創利潤16萬元,收益按照村集體30%、貧困戶70%的比例分紅。其中的4.8萬元作為村集體收入,余下的11.2萬元分給全村貧困戶212人,人均收入528元;北陽村雙孢菇種殖項目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15萬元,加上車輛運輸項目收入的9萬元,兩項共收入24萬元。其中的7萬元作為村公共積累,用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余下的17萬元分給全村貧困戶213人,人均收入798元。
三是創新分配方式,促進整村脫貧。為保證資金投入后確有的收益,一方面,要求各村與企業或合作社必須簽訂基金貸款收益分紅協議,確定收益分紅比例。另一方面,分紅時,必須優先分給特困戶,確保貧困人口全員受益。這樣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又保證了貧困戶真正得到實惠,有效推進了整村脫貧。
四是活化投資方式,確保項目落地。為促進脫貧產業項目盡快落地投產,永吉縣鼓勵和動員投資方和各鄉鎮進行先期投資,確保產業項目順利實施。這一做法收到了實效。一拉溪鎮北陽村雙孢茹種植和江南村特色農業種植兩個項目就是通過采取由投資人或鄉鎮先期墊付的辦法,確保了項目如期投產。目前,項目運行良好,帶動效果明顯,共有283戶貧困戶受益。
(二)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救助力度。針對因病致貧人口占比高達71%這一實際情況,永吉縣加大醫療救助力度,對貧困人口實行優先、優惠醫療,落實四類24項醫療脫貧攻堅政策措施,享受 “五提高、一降低、一增加、一救治、四減免”優惠政策;對患有28種重大疾病的特定貧困患者可免轉診手續轉入省、市級醫院救治;在縣內新農合定點醫院就診可享受7項100%免除和19項減免20%的醫療優惠政策;并落實12類46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現簽約服務貧困人口10028人。同時,加大危房改造幫扶力度。在落實國家、省和縣三級危房補助政策的基礎上,為39戶D級五保戶每戶再補助危房改造費1萬元。同時,為提高普惠程度,永吉縣在困難學生救助、公益養老等方面也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明顯實效。
(三)搞好設施建設,改善生活條件。2016年,永吉縣通過向上爭取、縣級配套、行業支持、部門幫扶等多種渠道,共籌集(投入)資金7720.04萬元用于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交通設施建設投入資金5300萬元,修建橋涵2座,公路48.9公里;水利設施建設投入資金944萬元,完成貧困村安全飲水建設項目13個,建設小型農田水利、灌溉節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項目6個;低電壓改造工程投入資金715.84萬元,新建及改造變臺20個,新建及改造低壓線路29.998公里,解決了22個貧困村動力電不足問題;危房改造投入資金324.2萬元,完成建檔立卡中貧困戶危房改造C級33戶、D級71戶,安置87戶,危房改造達到54 %。新農村建設投入資金436萬元,改善了鄉村生態環境和文化條件。
三、強化領導,完善機制,確保脫貧攻堅穩步推進
為強化脫貧攻堅工作的領導,永吉縣成立了由縣鄉兩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確定了由縣委辦、政府辦等9個單位負責協調、綜合、督導所包保鄉鎮扶貧工作的牽頭部門;向所包行政村派出了駐村工作隊;組建了由全縣各行業專家45人構成的“脫貧攻堅智囊團”,為各鄉鎮(區)問診把脈出方。同時,制定了“組團式”包保鄉鎮(區)、“組合式”包保貧困村和重點村(貧困村以外,貧困人口較多的村)、鏈條式”包保貧困戶的包保工作機制,實現幫扶全覆蓋,保證了脫貧攻堅工作穩步推進。
2016年,永吉縣將有13個省級貧困村按年初計劃如期出列(出列比例達到60%),出列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達到5萬元以上;將有8918名貧困人口脫貧(脫貧比例達到60.8%),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00元以上,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兩平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