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是我國經濟的支柱性產業,目前我國的農業生產水平比較低下,農業機械利用率較低,為此,需要提高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改進農業生產現狀。本文通過對目前農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如何提高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從而維持提高農業機械化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可持續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S323.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2.006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國經濟中的基礎產業。目前我國的農業化生產方式仍然采取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居多,機械化生產水平不高,從而導致我國的農業生產效率較低。農產品附加值低,農業產能收益較低,導致農民的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因此需要改進這種現狀,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同時提高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 目前農業在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
隨著我國農業發展步伐的加快,如今一些運用的農業生產機械設備也逐漸發展起來,農業機械水平逐漸提升,農業機械設備種類也有了增加。雖然機械化生產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從整體來看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仍然較為低下,農業機械發展規模不高,同時一些機械化設備自身質量不高,使用壽命不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不高,對農業機械化工作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我國的農業設備生產制造企業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品技術含量較低,無法滿足農業生產實際需求,從而也使得農業機械化得不到好的發展。
1.2農業機械作業水平較低
目前我國的農業生產水平較為低下,農業效率較低,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較為遲緩,農民的收入普遍不高,而農業機械化設備普遍較貴,大多數農民沒有足夠的資金來購買農業機械設備,從而導致農業機械化生產規模不高。由于農民的收入普遍較為低下,沒有購買機械設備的能力,不利于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推廣。雖然政府在目前的機械化購買上有一定的扶持政策,但很多地區的農民仍然沒有很高的購買能力,尤其是大中型農機具的購買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農業生產機械化的規模無法擴大。
1.3發展結構不合理
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結構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例如農業機械化在發展過程中,大中型機械為數不多,而是以小型機械偏多,同時農業機械配套設備較低,機械發展不均衡。我國農業生產中的各方面都涉及到機械化技術,然而目前的農業機械化設備主要是用于種植業中,而用于養殖、畜牧業和加工業的機械較少。用于糧食生產的機械較多,而用于經濟作物的生產機械較少,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
2 關于提高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相關措施
2.1提高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能力
目前關于我國的機械化發展規模無法擴大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農村經濟發展的水平較為低下,大多數農民的收入水平較低,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來購買一些大中型農業機械設備。因此,要提高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規模,需要建立有效且健全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長效機制,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進而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首先需要解決農民的農業機械設備購買能力。對此政府可以通過提供一些資助政策,加大補貼力度,也可實行多戶農民合資購買并共同使用的方式,從而減少農機購買成本,一方面能夠提高農民的農業機械的購買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夠滿足農民對農業機械的需求,從而維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要提高農民購買農業機械的積極性,政府需要加大農機補貼力度,解決購買力不足的現實,調動農民的購買積極性,從而擴大機械化應用規模。
2.2建設農業機械化科技體系,提高農機設備的質量
關于目前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生產企業,這些企業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不高,生產出的機械化設備的質量不高,從而導致我國的農業機械水平不高。對此,需要鼓勵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生產廠家的研發積極性,加大對農業機械的生產研發,結合各地區的農業生產實際情況,生產出適合的高質量的農業機械設備。關于這點,就需要政府部門發揮其自身的引導作用,引導企業開展創新研制和生產出適合當前農業發展的高質量農業機械設備,從而提高我國的農業機械設備的先進性和科學性。
3 結語
目前我國的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不高,為提高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相關部門需要在這方面加大力度,加大對農民的機械購買補貼政策,提高農民的機械購買能力,從而滿足農民對農業機械的需求,保障農業的持續化發展。只有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才能使農業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同時才能保證農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齊曉安,王云中.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若干理論問題探析[J].吉林師范學院學報,1999,(04).
[2]吳曉明.搞好農業現代化綜合科學實驗研究 為探索中國式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作出積極貢獻[J].農業現代化研究,1980,(01).
[3]劉恒新.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與政策[J].農業機械,2007,(09).
作者簡介:高艷波,本科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