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考生
相互支撐走完這條路
◎安徽一考生
修路的過程是漫長的,尤其是在這寒冬臘月。人們都趕著回家過年,經過這條路的人不少。于是,修路的事只能一拖再拖。
這一天,一對年輕夫婦來到這條路前,他們是準備回家過年的,天已臨近黃昏,他們得在天黑之前趕回家里。
女人走了上去,高跟鞋的鞋跟深深插于小石子中,她將身體向前傾,腳卻無法動彈,突然把握不住的平衡使她險些摔倒。她尖叫一聲,穩住身體后才小心翼翼地回轉身體,狼狽地跳回安全的路面。
“都怪你,動身那么慢,現在好了,走也走不過去,繞彎路又來不及,天都快黑了。”女人埋怨的聲音在寂靜的路上顯得格外刺耳。他朝女人擺了擺手說:“行了行了,這會怨我了!”他賭氣似的踏上那條鋪滿石子的路,快速地走了幾步。但是,他也遭受到了同樣的待遇,然后也是一樣狼狽地折回來。
太陽更靠近山了,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沉默中,不知是誰發出一陣嘆息,極輕極輕。
這時,一片靜默里,一陣窸窣的聲音傳來。男人和女人尋找著那聲音的來源,最終,將目光停留在那兩個緊挨著的背影上。
那是一個年過六旬的老婦人和一個看似七八歲的瘦小的孩子。他們穿著單薄的衣服,老人的背佝僂得很厲害,孩子的個頭也不高,他們互相攙扶著,緩緩地、穩穩地走在那條石子路上。夕陽的余暉灑在他們身上,勾勒出一對完美的背影,為暖色的夕陽圖增添了一筆神韻。
老人和孩子已漸漸遠去,男人望著那慢慢縮小的黑點,然后快速走到女人身邊,不自然地說:“走,天黑了。”女人還是不說話,卻輕柔地把手繞進男人的臂彎,緩緩地,在夕陽下拉近兩個人的距離。
夕陽下,小路上,又一對相互支撐的影子被拉長,拉成愛的形狀。
一對年輕夫婦走在鄉野小道上感覺困難重重,可是我們想過沒有,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長城,那時修建又是多么困難。再看看當下,“一帶一路”要走出去就真的那么簡單嗎?專家預言,“一帶一路”倡議在實施進程中面臨著安全環境、經濟環境、政策環境、投資環境四個層面的困難和挑戰。況且,農村的“美麗鄉村”建設讓農村面貌還會有大的改觀,即使農村道路不夠順暢也是暫時的。
我們想過沒有,同樣面對一條路,年過六旬的老婦人和一個看似七八歲的瘦小的孩子,其表現是正面的,而一對年輕夫婦的表現卻有些負面了。
路還是那條路,但從這天起,對于很多人,它的意義已不再尋常。
點評
故事情節耐人尋味。猶如小小說一般,整篇文章懸念不斷,讓人追尋著作者設定的情境,一直讀下去。剛開始讀時,可能沒有感覺到作者的用意,但到了后來,我們越發感覺到作者思路的縝密。是的,面對困難我們該怎么做,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長城和走出去的“一帶一路”,給了我們正確的答案。
立足現實立意高遠。文章立足于當下,觀照現實生活,在眾多考場作文中讓人眼前一亮,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高瞻遠矚。是的,高考作文作為應試作文,立意一定要高,讓人一眼看出作者立意的文章不一定是好文章,“路還是那條路,但從這天起,對于很多人,它的意義已不再尋常”。是的,本篇文章已經不尋常!
得分:57
責任編輯:李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