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嬌+++續佩佩
他是中國工農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杰出領導人之一;他是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他思慮縝密、性情耿直、無私無畏、勇于承擔、敢于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他直言不諱,始終保持著真正共產黨人的剛直品格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錚錚風骨;他的眼睛高度近視,別人背后都叫他“黃瞎子”;他一生節儉,不求名利,因為他覺得自己能夠活著就是一種幸運……
他,就是開國大將——黃克誠。
黃克誠將軍于1986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為緬懷黃克誠將軍逝世30周年,本刊記者日前專訪了黃克誠將軍之子黃煦。
思慮縝密 沉穩冷靜
黃煦說,父親這一生中很少提到自己打了什么勝仗,反而經常講他所經歷的敗仗,他不是一個我們想象中的猛將。在革命戰爭年代,不到萬不得已,父親是非常反對打攻堅戰的,他反對猛打猛沖,不打無把握之仗,盡量避免人員傷亡,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黃克誠因為高度近視,所以在槍林彈雨中吃了很多苦頭,但作為高級指揮員以至后來成為黨和軍隊的領導者之一,卻不失為“臨事而懼,好謀而成”的將才。
1932年2月紅三軍團打下贛州,黃克誠時任紅一師政委,有人告狀說他的部下張震部隊中有人搶了老百姓的東西,紅軍紀律嚴明,他聽后十分生氣,對張震說你要是真搶了老百姓的東西,我一定殺了你的頭。事后查明不是張震的部隊,但退休之后,張震每次見到黃克誠總是開玩笑地說,當初你還差點殺了我的頭呢。
父親看待事情非常敏銳,心思也很細膩。長征前不久,他通過看報紙和對當時形勢的分析,預料到部隊很可能要轉移。那時三軍團有些傷病員在住院,他趕到醫院,勸說正在住院的傷病員,告訴他們只要腿沒有問題的,能走的都趕緊走,一定要跟著大部隊走,安全有一定的保障,否則可能會很危險。當時張震也是其中一個傷員,黃克誠讓他趕緊出院,跟著大部隊走,當時張震胳膊受傷很嚴重,他覺得還沒好,可以多休息一下,黃克誠說:“你胳膊沒好沒關系,你腿是好的啊,不耽誤走路,趕緊撤離!”紅軍走后沒幾天,那個醫院就被反攻回來的敵軍炸毀了,沒走的人全都犧牲了。張震后來在回憶錄里寫,當初要是不走,就完了,肯定死路一條。
黃克誠思慮縝密,以沉穩著稱。除非部隊命懸一線而必須血戰外,他總是根據敵我態勢而冷靜思考,慎重周詳地考慮作戰方案。歷史上他8次對上級決策投反對票,5次反對打無把握之仗。曾被冠以“老右傾”和“一貫右傾”的他,第一頂“右傾”帽子便是在大革命失敗返回家鄉組織農民暴動時期被戴上的。1927底湘南暴動前,他建議縣委要做充分準備:“要知道我們舉行暴動的時機還不成熟,缺乏群眾基礎是要吃大虧的。還有,我們需要準備大量自制彈藥,等組建起工農武裝隊伍后暴動也不遲。”1928年2月針對湘南特委提出的“殺!殺!殺!殺盡豪紳反革命;燒!燒!燒!燒盡他們的巢穴”的口號,他力勸縣委:“燒掉了人心,我們怎么立足呢。”井岡山斗爭中,他兩次反對攻打中心城市的“立三路線”;兩次因攻堅不克而力主撤圍。紅軍長征攻占遵義后,他找來一大堆報紙,研究分析了半年來的形勢,遂向上建議:“老根據地已被敵人摧殘殆盡,主力紅軍又受到重大打擊,剩下來的部隊已經不多了。當前應保存實力,盡量避免與敵人打硬仗,為中國革命保存火種和骨干。”有些領導不但不接受他的意見,反而懷疑他對革命悲觀失望,缺乏信心,因而讓他隨軍反省。長征途中,盡管因正直敢言一再被認為“右傾”而連遭降職和撤職,但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信心,對長征勝利滿懷希望。
把握形勢 解決根本
黃克誠在軍事上的遠見卓識,除了表現在指揮作戰上之外,還表現在善于全面把握軍事斗爭形勢,著力解決根本性的問題上。1945年9月中旬,任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的黃克誠,得知東北日軍被蘇聯紅軍消滅,而國民黨軍隊遠在后方,他認為這是我軍進軍東北的極好時機,便及時向中央發去了《我對目前形勢和軍事方針的意見》的電報,建議立即派5萬—10萬部隊進軍東北。5天后,黨中央根據對形勢的分析,作出從各根據地抽調10萬部隊進軍東北的決定。中央軍委電令黃克誠率新四軍第三師3萬人挺進東北。11月下旬,黃克誠率部進入遼南后,面臨“七無”的困境:無黨組織、無政權、無群眾支持、無糧食、無經費、無醫藥、無服裝。他認真思考后,給毛主席發電,提出迅速建立東北根據地的意見。他的意見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視。12月28日,毛主席代表黨中央發出了著名的“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
天津解放后,黃克誠曾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兼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建國后,歷任湖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后勤部部長、政委,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黃克誠到總后勤部上任后,為了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狠抓各種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在很短的時間里,主持修訂、制定各種規章制度80多項,為后勤部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在實際工作中,黃克誠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解決各種問題。比如戰爭結束后,部隊要建正規營房,這是一個巨大工程。當時學習蘇聯,蓋房要先設計,再做預算,然后再層層報批。全軍都在建房,設計力量不足,怎么辦?經過調查研究,他認為,部隊蓋的都是平房,和民房沒多大區別,農民蓋房有個木匠、泥瓦匠就行,部隊也可以這么搞。于是他決定采取“包干”的辦法,每個師建20萬平方米的營房,撥款800萬元,住用期20年。要求在堅固、適用、節約的前提下,盡量多建房子。這個辦法一出,全軍齊動手,到1959年,新建營房4686萬平方米,各部隊基本有了自己的正規營房。
部隊正規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改戰爭年代的供給制為薪金制,這是一個關系每個干部切身利益的敏感問題。1953年,軍委決定黃克誠擔任全軍薪金制委員會主任,他與軍委財務部部長楊立三反復調查研究,并根據彭德懷的指示,確定了三條原則:一是我軍薪金標準不能過高,在全國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實行低薪制;二是薪金標準不能低于供給制時的水平,否則不利于軍隊建設;三是鑒于軍隊是個特殊職業,薪金應略高于地方同級別人員。據此,確定我軍軍官薪金由級薪(如排、連、營等)和軍齡補助兩部分組成。這就既照應了國家經濟狀況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又使我軍的供應制度改革邁出了一大步。
黃煦說,當年父親因為裁軍和國防建設,得罪了很多人,碰到有人叫的兇了,父親就說:咱們換換位,你來坐我的位置,我坐你的位置。這時,鬧事的人大多也就不做聲了。處理這些事情雖然很棘手,但也是必須要解決的,父親的態度是:絕不容許“會哭的小孩有奶吃”成為普遍現象。
性情耿直 直言不諱
黃煦告訴記者,毛主席曾評價過父親,上到中央下到支部,沒有他不提意見的。他性情耿直,敢說,敢做,敢于發表與眾不同的獨特見解。1930年6月,中共中央通過了李立三提出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數省首先勝利》的決議,“左”傾冒險主義領導人提出要紅軍攻打武漢、組織長沙暴動等。在三軍團和湖南省委聯席會上,時任支隊政委的黃克誠堅決反對,他認為紅軍力量尚小,去攻打大城市是不實際的。為此,他受到嚴厲批判,并被撤銷了原擬要他擔任縱隊政委的任命。
1931年夏,擔任紅三師政委的黃克誠被從反“圍剿”前線召回,肅反委員會交給他一份“AB團”分子名單,要他照單抓人。黃克誠一看,名單上都是本師的基層干部,他據理爭辯,愿用腦袋擔保這些人沒有問題,結果遭到嚴厲訓斥。黃克誠回部隊后,速將黑名單上的人隱藏起來,使來抓人的肅委會一次次撲空。半個月后,剛走下戰場的幾個人來不及隱藏就被抓走了,不久即被殺害。黃克誠痛心疾首地找肅委會質問:何故濫殺無辜?肅委會將黃克誠逮捕,以“同情和包庇反革命,破壞肅反”的罪名,欲將他處決。彭德懷軍團長聞訊火速從前線趕回,要他們“刀下留人”。黃克誠幸免一死,卻被撤銷了師政委職務。
在黃克誠的一生中,雖然多次為真理直言而受到不公正的對待。但堅強的他始終像一棵迎風傲霜的老松,從不彎腰俯首,始終保持著真正共產黨人的剛直品格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錚錚風骨。
1943年夏,饒漱石傳達中央社會部部長康生關于《搶救失足者》的講話,要在黨內軍內大抓特務。黃克誠感到這與中央蘇區抓“AB團”如出一轍,便一邊向上打報告表示反對,一邊下令在本師不搞“搶救運動”。為此,他被扣上一頂“右傾”的帽子。
1959年7月,在廬山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彭德懷同志因對大躍進等“左”的錯誤提出不同意見,受到批判。黃克誠卻在會上公開表示同意彭德懷的看法。在這嚴重影響他政治命運的關頭,有人提醒他只要與彭德懷劃清界線,就可以解脫,他卻回答:“落井下石也得有石頭,可我一塊石頭也沒有。我決不做誣陷別人的事。”結果他與彭德懷、張聞天、周小舟一起被打成了“彭黃張周反黨集團”,被撤銷一切職務。“文化大革命”中又遭殘酷批斗,身體受到嚴重摧殘。
黃煦曾經問父親,當時為何不為自己辯解?父親回答:如果為自己辯解,就會有更多的人花更多的時間投入到這件事情中,他們不工作了,不生產了,經濟建設也不搞了,那怎么行呢?
盡管如此,20世紀80年代初,黨內和社會上曾一度出現詆毀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錯誤傾向。黃克誠心里極不平靜。他拖著病軀,從黨的利益出發,堅決維護毛澤東在全黨的威信和毛澤東思想。1980年11月27日,他在中紀委第三次貫徹《關于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座談會上發表長篇講話,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正確評價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功績和地位,批評了一些人在這個問題上的感情用事和輕薄態度。講話在報上發表后,引起強烈反響。黃克誠的不計個人恩怨,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的言行,贏得了全社會的敬佩。
黃煦說,那時候父親考慮的也是國家的利益,不是個人得失,他們那一代革命家基本都是這樣的人,不為自己,一心為國,革命理想高于天。自己受點委屈不算啥,革命的果實必須去維護。中國共產黨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站在國家的利益上,不要做損害國家利益的事。
敢于監督 不留情面
作為我黨老一代革命家,黃克誠素以敢說真話、敢于監督而著稱。在他主持中央紀委工作期間,抓了幾件影響很廣的違紀事件。
1980年1月,當時主持中央軍委總參謀部工作的一位主要領導,為接送總參謀部變動工作的三位高級領導干部,在北京京西賓館請他們吃飯花去400元錢。黃克誠知道后,并沒有因為參與宴請的幾位高級領導干部是自己的老部下而放寬要求。他嚴肅指示:“要查,不管涉及到天王老子都要查,不僅要查,還要處理。”當時有不少人出面說情,并要求共同承擔責任,黃克誠堅決不讓步:“越是老部下,才越要嚴格要求,不嚴格要求怎么服眾?”后來,參與宴請的幾位高級領導干部向黃克誠承認了錯誤,作出了深刻檢討,并從自己的工資中拿出400元補上了飯錢。
一次,時任商業部的主要領導帶人到北京市豐澤園飯莊請客吃飯,搞特殊化。豐澤園有一位年輕廚師給中央紀委寫信,揭發這件事。中央紀委立即派人調查,情況屬實。根據黃克誠的指示,遂向全黨發出通報,批評了這種不正之風,《人民日報》還對該事件進行了報道。事后,一位擔任中央高級職務的領導人對這樣的處理有些意見,黃克誠在列席中央書記處會議時嚴厲地批評說:“現在老百姓對領導干部搞特殊不滿,不就是因為領導干部不自覺,搞特殊化嗎?難道就不能批評了,不能見報了?有什么不得了?輿論監督,聽聽老百姓的聲音有什么不好?”
黃煦說,父親的眼睛高度近視,別人背后都叫他“黃瞎子”,才30多歲,人家就喊他“黃老”,他雖然眼睛“瞎”,但心里清楚得很,違反紀律這種事他若是知道了,就一定要盡自己的力量去嚴懲。雖然最后他也沒有把不正之風完全打壓成功,畢竟個人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他也從未放棄。
棄筆從戎 重視技術
黃煦談到,父親平時很少管教我們,我們之間的交流也比較少。父親之前上的并不是軍事學校,而是師范學校,受過軍事訓練的人,腰板一般都是挺直的,父親不是,所以父親常說自己不是一個軍人。父親原本屬于小知識分子,他曾經提過,如果不參加革命,他這輩子最多就是當個教員,如果當個教員,在國民黨時期,收入也不錯,但是當教員不能解決中國的根本問題。當時,父親深深地意識到,要改變國家的命運就要革命,革命就需要軍隊,沒有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所以他毅然加入了革命的隊伍。
父親對科學技術和經濟建設比較感興趣,當年他擔任湖南省第一任省委書記的時候,在湖南搞工農業建設,他詳細了解了當時湖南的工業基礎,正打算大展拳腳的時候,卻被中央調到總后勤部工作。父親后來感嘆地說,他對搞經濟建設還是很感興趣的。黃煦在清華大學學的是數控機床專業,偶爾父親有空也會對他講講自己對科學技術的想法和對經濟建設的憧憬。
衣著不整 被人嘲笑
解放戰爭時期,父親非常重視醫護人員,特別在意他們的安全,怕他們掉隊,他給每個醫護人員都配備一頭毛驢,當時因為醫護人員都有毛驢,有的醫護人員還養了一條狗,部隊的人都開玩笑地喊他們為“驢狗隊”。父親認為,當時打仗最需要的就是醫務人員,還給醫護人員配發了干凈的新衣服,卻從來不給自己弄身像樣的衣服,穿的像“叫花子”似得,為此還鬧了好多笑話。
有一次,黃克誠對幾個行軍途中的女醫護人員說:“你們上午就不要騎驢了,下午再騎。”這句話引起醫護人員發牢騷,說:“你一個老頭兒管那么多干嘛,這是領導給我們配的驢,想啥時候騎就啥時候騎!”之后身邊的人告訴她說,那老頭是黃師長。后來他們才知道,原來黃師長早上不讓騎驢,是害怕早上天氣涼,怕她們著涼,下來走走對身體好。
又有一次,父親沒有帶警衛員就去一個旅長的駐地。警衛說:“老同志,你找誰?”“找你們旅長。”“誰讓你來找的?”“我自己讓我來找的。”(因為黃克誠是師長兼政委)“我們旅長恐怕不認識你。”門口的聲音驚動了旅長,他出來一看就“刷”的一聲行了軍禮說:“黃師長你咋來了?”那個警衛嚇一跳,沒想到一個師長竟然打扮成這樣。
革命戰爭的幸存者
黃煦對記者說,在長征路上,父親被免了政委的職務,但是他還有匹馬。那時候條件非常艱苦,由于饑餓和疲勞很多人走不動了。他曾遇到兩個求助的人,一個原來是三軍團的曹祥仁,1931年夏入中央軍委無線電訓練班學習。9月任紅三軍團無線電訓練班主任,1932年5月調任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諜報科,1933年5月至1936年10月任中央軍委第二局第四科(破譯科)科長;還有一個是紅三軍團的團長。但是只有一匹馬,只能救一個人,怎么辦?該救誰?當時他做這個決定是很痛苦的,能夠破譯敵軍的密碼對革命非常重要,他權衡之后決定救曹祥仁。此事父親從未跟我們提起過,后來還是通過曹祥林的回憶錄,我們才知道了這件事。革命戰爭充滿血雨腥風,沒有經歷過這種磨煉,就無法體會老一代共產黨人當年的艱辛。
“父親從來不攀比。他覺得許多身邊的戰友都犧牲了,作為幸存者他看到了新中國的誕生,看到了革命的勝利果實,看到人民安定的生活,這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他認為自己要對得起死去的戰友,就要好好替死去的戰友活著,替他們去見證革命勝利后的一切。所以父親在世時,是十分珍惜為黨為人民工作的機會和新中國成立后幸福生活的。”黃煦說。
在黃煦的心目中,父親是一個無私無畏,有擔當的人。他一生光明磊落,仗義執言,不盲從,不跟風,不趨炎附勢。“雖因此屢遭不公正對待,但父親始終無怨無悔。雖然他沒有對我們有什么要求,但是我知道,我們要永遠以父親那一輩老革命家為榜樣,堅持實事求是和謙虛嚴謹的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絕對不做對不起黨對不起國家的事。”黃煦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