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孟琦+++魏瑞辰
摘要:教育強方可國強。農村義務教育在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它關系到農村孩子的受教育權和健康成長。農村由于資源匱乏,吸引力小等問題造成農村義務教育在城鄉教育一體化中落后于城市教育。在城鄉教育一體化中,當地政府要搞試點,鼓勵民間參與辦學共同構建以校本部為中心、系列衛星學校為支撐的辦學模式,同步推進城鄉教育;提高教師素養;將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緊密相聯,加大對農村貧困家庭教育的扶持力度;給予大學生服務基層教育的優惠,以此來促進城鄉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
關鍵詞:城鄉教育一體化 學校建設 義務教育
教育的地區差異、城鄉差異是我國教育發展不平衡的集中體現。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明確提出要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指明了黨和國家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方向。當前,城鄉教育一體化是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議題。因農村經濟發展落后、遠離城市和其他不利因素造成的種種困境是阻礙城鄉教育一體化的羈絆。
一、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含義
對于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含義,學者們給出了不同的見解。有的學者認為城鄉教育一體化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途徑;有的學者認為城鄉教育一體化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實現城鄉學生公平和均衡享有教育的渠道。本文認為城鄉教育一體化就是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在硬件設施與軟件建設方面的均衡配置和協同推進,根本目標就是讓城鄉學生都能公平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然而,在城鄉教育一體化的背景下,農村學校存在的問題卻成為城鄉教育協同推進的障礙。正確認識農村學校存在的問題,探究解決對策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農村學校存在的問題
教育資源在城鄉區域分配的的不平衡加劇了農村學生大量外流的現狀。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和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中不平衡性的顯現使得城鄉教育的差距進一步拉大。當前,農村許多學校已經荒廢或只有少量的學生、校舍簡陋破舊、設施短缺、經費緊缺、學校吸引力不強、辦學條件不好,教師學識涵養較低和存在留守兒童問題。
(一)農村學校吸引力較小
農村學校教育資源不足。農村學校教學點主要集中在鄉鎮上或附近比較大的行政村里,其他村莊的學生要來此上課。鑒于這種情況,部分家長選擇了城市教育。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城市中小學都能較好的抓住機遇,率先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多媒體教學被廣泛使用,而鄉鎮中小學卻得不到保證。此外,在其他教育資源配置方面,如:圖書館、“音體美”設施、多媒體教室、語音教室、書法練習室等公共教育資源,城市學校基本上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而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投入不足不能或者很少給學生提供這方面的資源配置。與此同時,農村學校校舍老化現象比較嚴重,教學配置較為低端,教學中信息接收渠道不暢通。與城市教育相比,農村教育資源還是比較匱乏,加上農村網絡覆蓋的缺失,使得農村學校教育不能很好地與現代化教育接軌。
農村學校升學率不高。部分農村學校由于教學方式的滯后和教學思想的落后以及農村自身發展的不足,使得“均衡教育”這一理念在農村中出現偏差。此外,學生們缺少學習興趣,再加上“教育改變出路”的思想不強烈使學生喪失或者弱化了學習動機,致使農村學生的學習氛圍不甚濃厚、學習成績普遍較低。最終導致農村學校升學率不高,尤其是每年的中考情況讓人堪憂,能考上高中的人數非常有限,于是一些家庭選擇了城市教育。
總之,農村學校教育資源不足,升學率不高,學生外流致使部分農村學校被迫荒廢。
(二)農村學校教師素養不高
部分農村教師進取心不強烈。在農村,教師很少有機會外出學習,大多數農村教師在客觀條件的局限下喪失了主動進行教學改革的意識。部分農村教師在教育資源匱乏中的表現是滿足于當下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學手段,因循守舊,不能夠與時俱進。自我滿足的態度使教師不能夠感受到自身進步的價值,容易忽視自身發展對學校和學生發展進步產生的影響。長此以往,農村教師會因為處在一種安逸的環境中而喪失教育教學革新的動力,喪失自主進取的勇氣和毅力。
部分農村教師知識水平不高。農村學校的教師流動性和流失性比較嚴重,為了彌補教師的空缺只能臨時選聘新教師,新教師大多因無法入編而被體制機制邊緣化,這些被邊緣化的教師通常以代教老師居多。代教老師自身知識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去勝任教書育人的工作,容易在教學方面無所作為、無所建樹。還有的農村教師身兼數職,為生活所迫忙碌于田間勞作,無力專心從事于教學工作,不能及時更新知識和提升自身水平。
總而言之,農村臨時聘用的教師和身兼數職的教師都不完全具有專業資本、專業技能。
(三)農村留守兒童隱患較多
當前我國有6000多萬留守兒童,這些孩子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缺失親情,監護不周,存在較多的問題,引起社會群體的廣泛關注。
飲食方面,農村留守兒童營養得不到滿足。盡管孩子們有營養餐,每人每天可以享受一個雞腿、一根火腿腸、一顆雞蛋,但是這些營養餐并不能完全滿足孩子們健康成長的需要。留守兒童一日三餐主要是稀飯、饅頭、面條居多,炒菜和大米較少,即便是炒菜也是以市場上便宜的蔬菜為主,肉類較少。長期下去,他們會因營養不均衡影響身體的健康發育。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不盡如人意,仍然是一大社會問題。
心理方面,農村留守兒童缺乏安全感和容易產生自閉現象。留守兒童因為缺失父母親的關愛與教育,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有的是卑微、懦弱、膽怯,有的是孤寂、冷漠、怪癖,有的是膽大妄為、目中無人、我行我素。他們渴望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渴望爸爸媽媽的關心照顧,然而留守兒童這些美好的渴望只能是一種美妙的幻想。許多農村留守兒童看到同齡孩子有父母陪伴和照顧時,他們會偷偷落下眼淚;當他們受到同伴欺負時,他們因為害怕只能忍氣吞聲;當他們長期得不到關愛時,他們會變得冷漠麻木。我們不難理解這些“情感饑餓”的孩子長期得不到情感的眷顧不但會變得孤寂怪癖,而且會淡薄親情,在人格發展和人生成長過程中身心有可能會出現變形。
關愛留守兒童,是當下農村學校的重要議題,也是教育體系中薄弱的一環,需要社會各界攜手努力。
三、解決城鄉教育一體化中農村學校問題的對策
如何平衡城鄉教育資源,應對“撤點并校”暴露的弊端,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是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中應該高度關注和思考的問題。我們認為當地政府應該順應城鄉教育一體化的發展要求,充分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為當地教育事業做出“頂層設計”,構建一批以城市校本部為中心輻射各鄉鎮的的系列衛星學校。
(一)鼓勵民間力量參與學校建設
鑒于城鄉義務教育發展的不平衡性,當地政府要鼓勵和支持民間力量參與辦學,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本為教育領域注資,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我們可以通過建立以城市校本部為中心的覆蓋城鄉的具有同等條件的系列衛星學校來平衡城鄉教育的差距。這批衛星學校以縣城為中心,分別設立在各個鄉鎮或者具有優勢位置的村莊,校本部和衛星學校的學生實行就近擇校原則。衛星學校與校本部實行統一的配置,統一的校舍標準,統一的硬件設施,包括校舍建設、桌椅板凳、圖書、多媒體、互聯網、網絡覆蓋等教育基礎設施。校本部統一安排校車接送城鄉學生,最大程度上保障孩子的安全。此外,校本部應該定期派督導團去衛星學校進行安全、衛生、飲食、教學、住宿工作檢查。
通過校本部的統一調配來平衡各個衛星學校和校本部之間的差距,避免孰輕孰重。教育興方可國家興,教育強方能國家強。當地政府要加大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打通“最后一公里”;加快和完善城鄉中小學網絡全覆蓋,使校本部和衛星學校之間更好地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協同推進、均衡發展。
(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校本部定期對各衛星學校的教師統一進行培訓,加強各衛星學校和校本部教師的交流并且為教師創造更多的外出學習機會,使教師及時掌握最新資源,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同時,我們要根據物價漲幅情況和社會發展逐級提高教師工資水平,在保障教師享有基本工資的基礎上,建立獎勵機制,將教師的工齡、職稱、職務、優秀度、認可度、知名度有機結合起來,盡可能在校本部和衛星學校實現同工同酬、同職稱同待遇,充分調動老師的積極性,使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和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中去。教師應當改革授課方式,創設新的符合城鄉孩子們需求的教學方法,摒棄學生只在教室里埋頭苦讀,不了解周圍情況的傳統做法。通過情境教學和豐富的課外活動來激發孩子們的天性,讓孩子們把學到的理論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培養孩子們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盡量多的給孩子們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的才能和智力在社會實踐中得到彰顯,使每一個孩子都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三)三位一體推進教育扶貧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①。在“十三五”期間,我們需要進一步向農村教育“下賭注”、為貧困家庭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和生活補助、為農村教育的蓬勃發展“買單”。
教育涉及方方面面,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依靠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于一體來推進。城鄉教育要實現一體化就必須動員一切社會力量,集中精力發展現代教育。要鼓勵和引導企業家或成功人士向城鄉義務教育領域投資,建立企業基金會或個人教育基金會,使企業基金、個人教育基金與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扶貧救助等機制有機結合起來,獎勵那些受大眾好評的教學能力突出的優秀教師和品學兼優的學生,資助貧困家庭的孩子,給予他們一定的生活補貼,為貧困學生提供受良好教育的機會;使廣大教師在獎勵中精益求精,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使廣大學生在激勵下努力學習,成人成才。
(四)給予大學生服務基層的優惠
青年大學生在畢業后可優先被選派到基層學校,一方面能夠歷練自己,另一方面也能夠為基層教育做出自己的貢獻。 地方財政要給予大學生較優厚的待遇,提高基層學校教師的工資,并給與一定的獎金。另外,與城市校本部教師相比農村衛星學校教師要適當的優先納入編制。縣教育局要建立基層教師優先選拔提拔機制,每年評選基層教育教學優秀教師,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的基層教師隊伍。使農村教師走向“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為農村教育事業的進步提供新的驅動力,激發農村教育事業的活力,讓青年大學生在服務基層教育的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注釋:
①習近平在給北京師范大學參加“國培計劃”的教師回信中向全國廣大教師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祝福。
參考文獻:
[1]張強等.農村義務教育稅費改革下的政策執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2]李紅梅.城鄉教育一體化下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06).
[3]李建輝,盧妙香.城鄉中小學師資均衡配置的影響因素分析[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3,(05).
[4]于月萍.區域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原則與策略[J].教育評論,2013,(05)
(本文為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編號是:WL2014CXCY―02;作者簡介:[1]李鵬飛,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大學本科。[2]孟琦,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數學與應運數學,大學本科。[3]魏瑞辰,山西師范大學現代文理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大學本科在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