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清海禁政策歷時四百余年,在歷史上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山東作為中國的沿海省份之一,山東海防建設的地位受到統治者的重視。本文探究明清時期山東海防的重要意義,分析明清時期海禁政策的變更對山東經濟和海防的影響。
關鍵詞:明清海禁政策 山東海防 海禁影響
長達四百多年的海禁政策的推行,致使中國徹底落后于世界各國的發展,一方面促使盎盎大國剝離了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另一方面,限制了外國使者來華進行貿易活動,最大限度上隔絕了與世界各國的接觸與聯系。
一、明清海禁政策的推行
明朝之前,封建統治者鞏固疆土的側重點主要在陸地,但海禁政策并非明代首次出現。早在元代,統治者就多次出臺海禁的相關政策,限制對外的海外貿易。明清時期,西方各國紛紛開啟航海史,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殖民入侵,海防問題日漸成為封建統治者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一)明朝的海禁政策
明朝的海禁,從洪武初的“仍禁瀕海民不得私出海”到“洪武七年朝廷撤除浙江明州、福建泉州、廣東廣州三市舶司”,標志著海禁政策開始全面實施。此后,海禁政策漸趨嚴厲,海禁措施進一步落實,朝廷數度重申嚴禁人民下海之令。”
(二)清朝的海禁政策
清朝的海禁政策與明朝的海禁政策相比,既有所繼承,又有所不同,清朝的海禁政策更注重“禁人”,是防范反清勢力的軍事措施之一,更為苛刻的“遷界政策”在這一時期被付諸實施。
二、明清時期海禁政策的興衰
明朝實施的海禁政策松緊程度不一,從律法嚴明到明末時候松動,甚至還開放海禁以期獲得更多的稅收。從明朝最初的只允許朝貢到嚴禁進行海外貿易并三令五申杜絕與海外商賈發生貿易關系,到清朝制定更為嚴厲的海禁,明清時期的海禁政策,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東部沿海的經濟發展。
(一)海禁政策的興起
大明王朝建立第二年,倭寇開始對山東地界進行掠殺,洪武二年,統治者開始制定海禁政策,實施嚴酷的海禁,海禁政策曾興盛一時。相傳,當時海禁政策的設立與胡惟庸事件息息相關,“國初禁海之例,始因倭夷違諭而來,繼恨林賢巨燭之變,故欲閉絕之”。海禁政策自此開始成為了一項國策。
(二)海禁政策的興盛
明洪武后期,海禁政策發展到頂端,并列入大明律令,作為祖制傳承。明朝通過了很多嚴酷的海禁法律,以此來確保海禁政策的實施,此項政策一經頒布實施,海上對外貿易便由官方壟斷,私人海上對外貿易基本絕跡。
(三)海禁政策的衰敗
明正統年間的“土木之變”讓大明王朝轉盛而衰,海禁政策實施程度有所削減。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封建統治者的關注點開始放在國內的安穩,私人出海貿易的禁止程度有所減弱。明末官商勾結情況嚴重,甚至有官僚公開反對海禁政策的再次實施。
(四)海禁政策的延伸影響力
清朝初期,入主中原的滿族統治者為防范反清復明的力量,實施了嚴格的海禁政策及遷界,由于禁止出海的律令嚴格,甚至出現片板不敢下海、商賈蕩然無存的情形。
三、明清時期山東海防的重要意義探究
(一)明清時期山東的海防地位
山東,自古以來就是“王者不得,不可以王;霸者不得,不可以霸。”的特殊區域,地處太行山以東,東靠渤海、黃海并延伸向太平洋,黃河、大運河流過其境內。“沿海按照海域劃分亦分為兩段:西段起自老黃河口至登州海角,為渤海海岸;東段起自登州海角向東繞過成山角,向西向南至于安東衛,為黃海海岸。山東沿海多良港,尤其是軍隊登陸之處甚多。處于中國海防最要之區域。”明朝時期,設立山東行中書省,山東布政使司設立領府六個,州十五個,縣八十九個,其中六個府中,有四個府臨海。清朝時期的山東布政使司共設置十個府,2個直隸州,一百零五個州縣,其中五府臨海。因此,山東海防在明清時期,均是東部海防部署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二)明清時期山東海防完善因素分析
1.明朝初年,山東海防完善度低
元末明初,倭寇問題在山東區域內凸顯,令當朝統治者不得不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明朝初年,山東成為倭寇侵犯的重災區,那里的人民飽受倭寇的侵害。史料有載:“倭夷寇即墨、諸城、萊陽等縣,沿海居民多被殺掠”
2.史無前例,制定海禁政策應對侵略
山東開始設置水陸協調的海防衛所體系,后由于倭寇掠殺的進一步加劇,明朝統治者開始對山東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海禁政策是在中國東部沿海受到史無前例安全威脅的情形下,由統治者制定出臺的官方政策。明清時期,山東海防的發展是海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3.政策變更,推動了山東軍事的進步
清朝之后,外國列強開啟了對中國的侵略。山東受到嚴重的侵略,自天津教案發生之后,多國輪船進入煙臺表示抗議開始,山東沿海地區便開啟了硝煙模式。這從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山東軍事近代化的進步。
四、結語
海禁政策是一種極其消極的海防政策,雖然在明初使山東海防有很大的發展,它并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倭亂問題,并致使明清時期山東的經濟和海軍軍事受到重創。山東海防力量在海禁政策的強烈制壓下,畸形成長。明朝中興后,山東海防開始廢弛,至清朝統治全國,山東海防再次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在抵御帝國主義殖民入侵的道路上發揮了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董健.明代海防政策與登州海防建設[D].中國海洋大學,2013.
[2]張彩霞.走向海洋時代[D].廈門大學,2003.
(作者簡介:楚魯鵬,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綜合部副主任,從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