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企業名片
名稱:百度
行業:互聯網
規模:40000人
人才培養特色:百度技術學院聚焦對百度戰略落地、業務發展有重要作用的關鍵人才,通過打造“過山車之旅”,融合mini版行動學習、反思學習和改進計劃,將方法論與業務實踐充分連接,專注于員工技能與心靈的共同提升,激發員工自主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百度技術學院(BIT)作為百度技術和產品類專業人才的保障者,正面臨著時代迅猛發展所帶來的沖擊。一方面,以能力或任務模型為基礎的傳統課程體系已經無法滿足百度人才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人才日趨多元化和個性化,給培訓模式設計帶來更多挑戰。百度技術學院通過調研和探索,設計出挖掘員工學習自驅力的“過山車之旅”項目,幫助員工深度認知自我,找到學習和成長的源動力。
mini版行動學習 直擊痛點
在百度,員工平時的工作非常忙碌,讓他們花費大量時間參加培訓較為困難,而他們對培訓的印象也大多停留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層面。因此,“過山車之旅”為了在項目設計上打破陳規,策劃了為期3天的mini行動學習。學院不再擔任知識的灌輸者,而是扮演杠桿角色,通過撬動員工的主動性,使員工自發自愿地找尋學習資源,更新知識,提升能力。
聯合業務部門
“過山車之旅”的培訓對象是各個部門的業務核心骨干。為了更好地激發參訓者的興趣與動機,學院在正式開班前,就要求每位學員提交自己在實際業務中遇到的問題或挑戰,并聯合各業務部門領導者共同甄選出最具價值的主題,使其貫穿mini行動學習的全過程。部門領導者組成了資深“磚家”團,全程參與“過山車之旅”中涉及議題的各個項目并提出意見。在行動學習過程中,學員不僅要對工作難點進行分析,還將在討論的基礎上進行業務修正并促成新項目產出。這不僅激發了學員的學習熱情,同時也確保“過山車之旅”得到廣泛的關注和支持。
90%實戰訓練
mini行動學習采取三天兩夜的全封閉培訓形式,讓學員進行分組實戰。培訓過程中,傳統“被動接受信息”的學習狀態將不復存在,90%的時間由學員自己掌控。被選中的項目提報人在培訓開始前,需要根據項目的需求提前招募到合適的組員。在各小組成員每天的項目執行、成果匯報和項目點評中,討論目標變得越來越聚焦,團隊的力量越來越集中,推出的結果也越來越清晰。
“7-2-1”學習原理
“過山車之旅”完全依托于實際業務場景,模擬真實的工作過程,并遵循“7-2-1”的學習原理進行設計。70%的時間內,學員嚴格按照每天的任務進行項目推進;20%的時間內,安排各小組進行階段性的成果匯報和互相點評;剩下10%的時間當中,根據各組在項目執行和匯報中的常見問題,設置1~2小時的培訓,從理論層面出發進行適當的總結和補充,起到牽針引線、使參訓者醍醐灌頂的作用。
三天下來,通過小組成員的反復研討和集體共創,議題從起初的模糊無序逐漸變得清晰可落地;各小組成員從起初的不熟悉到相互信賴,形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誼。而三天的知識成果產出更是遠遠超出了學院的預期(見圖表1),一些在行動學習中經過討論的項目,立即在業務部門得到排期立項和推動上線。
反思學習 修正自我
“過山車之旅”如果僅僅停留在行動學習上,還不足以撬動員工學習的自驅力。百度技術學院在此基礎上,通過設計一系列“高壓”方法和舉措,讓學員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真正做到自我覺察、自我反省和自我修正。
高壓氛圍 還原真實場景
首先,安排軍事化的時間管理。在全封閉式培訓中,學院對每天每一個環節都設置了嚴格的時間考核,這種設置在百度內部其實是不常見的。學員一進入培訓,就受到鮮明的氛圍對比沖擊,立刻被帶入一個需要高度投入的場域中。
其次,設計了殘酷的淘汰機制。“過山車之旅”過程中,不僅每天匯報完成后要立即進行小組間的排名,小組內部也要做強制排名,這些名次將會影響各個學員的整體得分。每一輪被淘汰的學員只能作為觀察員,從另一個視角去了解各個小組的表現情況。淘汰機制不斷地促進了參訓者的投入度,從而激發其更大的潛能。
最后,集中還原工作原貌,學院將學員在平日工作中會遇到的場景真實還原并壓縮到這三天中來。比如,百度的產品經理常常會受到來自各個業務條線、上下游、甚至領導者的挑戰和建議,這需要他更加綜合地分析判斷并做出決策,而在“過山車之旅”中,學院會模擬產品經理日常工作模式,要求“磚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拍磚”,鍛煉了產品經理的決策和判斷能力。
評判之聲 觸及學員心靈
想要通過一次或一系列培訓去改變一個人的心態和行為是非常困難的。百度各業務線的關鍵人才都是高學歷、高智商、高學習能力的“三高”人員,學院為了使其正視自身弱點和不足,設計了多元的“批判之聲”,包括針鋒相對的小組互評、一針見血的“磚家”點評等。來自“磚家”、組內、組外的各方評判讓學員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一般而言,人對于評判之聲的反應首先是下意識抗拒,這會阻礙其對外界聲音的吸收,而此時學院要求學員只能接受,不能做出任何回應和解釋。
開始階段,學員大多不能理解這樣的設計,一些解釋行為被強行扼殺在搖籃中。漸漸地,學員們在“清空”了自身經驗和見解后,在評判之聲的催化下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對他們后續的工作產生了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過山車之旅”結束后,不少學員發出了“這次培訓至少影響我三年”“我越接納‘磚家的建議,就發現了越多的可能性”“我覺得它真的是一次修心過程”的感慨。
改進計劃 追蹤效果
成長和突破都需要回到實踐中修煉、提升、鞏固,才能真正帶來能力的提高和行為的改變,“過山車之旅”也要從風馳電掣過渡到平穩回歸。為此,百度技術學院和學員一起制訂了一份詳細的“個人發展計劃”(Individual Development Plan,IDP,見副欄)。
首先,學員根據“過山車之旅”深度分析自己的短板,確定期望發展的能力,并制訂詳細的行動計劃;之后學院給予學員相應的改進建議,推薦合適的培訓和自學資源給員工;最后,學院將“個人發展計劃”反饋給學員上級,請上級重點關注實踐部分的鍛煉和提升,必要情況下與員工進行溝通,給予指導。
在“過山車之旅”結束后,學院將把人才發展的重要環節交還給業務部門、管理者和學員本身。學員每月向上級反饋IDP的執行結果和心得體會,由上級來“監督”IDP的執行,學院負責提供輔助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