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姓生活“嫽扎咧”
站在歷史新起點的陜西,令人欣喜的發展數據背后,彰顯的不僅僅是速度與激情。而是寫在八百里秦川、紅色圣地、塞上明珠、秀美秦巴的三秦人的每一張笑臉上。
2016年,陜西養老金12連漲;移民搬遷讓174萬群眾“斬斷窮根”;社會保障“一卡通”全覆蓋;分級醫療的改革經驗被譽為“陜西樣本”;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舉足輕重的體育賽事接連舉辦;始終堅持把新增財力和財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事業……
據了解,陜西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從2000年的5124元和1470元躍升至現在的26420元和8760元,過去五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11.5%和14%,處在全國前列。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6年快于城鎮居民。
陜西已經展開的“民生清單”遠不止上述內容。在民生領域,陜西開創了一系列全國率先。“民生”這樣一個小詞匯已經在陜西做成了大文章,成為陜西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并成為助推陜西大步快跑的重要力量。
接送流浪兒童回家、增建養老機構和社區服務設施、重點做好困難群眾、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的民生保障……
民生不光是錦上添花奔向更好生活。也是雪中送炭給群眾生活兜底。近年來,陜西省社會救助體系持續完善,救助資金不斷增加,以民為本、注重民生托底,織密織牢民生安全網。
與此同時,陜西省促進就業,加大建設保障性住房,推進避災扶貧搬遷工程,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保證教育投入,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創新社會管理,轉變政府職能等,其目的就是通過社會矛盾和利益關系的調整,使整個社會法制更加健全,公平正義得到充分體現,民生切實得到改善和保障,以建設和諧美麗陜西。
如今,三秦百姓安居樂業,出行交通便利,在民生善政的沐浴下,幸福,像花兒一樣悄然綻放在百姓心間。
和諧陜西亮點元素
老有所養實現金覆蓋
陜西堅持每年新增財力的80%、財政支出的80%用于改善民生,農村養老保險比全國提前一年實現全覆蓋,建立了城鄉特殊群體利益調整機制,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連年增加,三秦百姓生活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學有所教不斷出陳推新
陜西將全面推行十三年免費教育政策。在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免學費和學前一年免保教費后,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陜西實行高中三年免費,每年免除學費約13億元。學前一年生均補助標準達到1300元,新增公辦幼兒園839所,建成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29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6.4%,高考錄取比例達到80.6%,家庭困難學生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
病有所醫成全國樣本
新農合實現全覆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現藥品“三統一”,全省農村育齡婦女免費檢查治療惠及596萬人,醫療保障能力大幅提高,醫改經驗被譽為全國的“陜西樣本”。
住有所居走在全國前列
“十二五”期間,陜西省共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234.04萬套,竣工1 30.03萬套,分配入住109.8萬套,入住率為84.44%,累計發放租賃補貼97.19萬戶,解決了227.22萬戶約731.65萬人的住房難題,保障房建設始終走在全國前列。
居有所樂文化服務深入城市鄉間
“十二五”期間,以30個重大文化項目為統領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農村廣播電視戶戶通全面實現,采取購買公共服務形式開展各類演出3000余場次,配備全民健身器材4.7萬余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城市鄉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