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正華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句格言出自道家祖宗,老子《道德經》的第七十九章。
老子認為宇宙自然的大道,沒有親疏之分,公平對待萬物,平等對待每一個人,它永遠只扶佑善為道的大德之人。
道教稱老子的“道”是天地宇宙的根本,萬事萬物之根蒂,生育萬物,蘊含一切;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公正無私,樸素自然地對待萬物生靈,不會產生人為的親近與疏遠;它常常把機遇、美好,把道的真諦作用,給予那些善為道的人。
老子對“善”有十分精辟的論述,“上善若水”,最大的善應像水一樣,利于萬物而不爭,雖然總是在最低處,最沒有人注意的地方,但它的存在,給萬事萬物必不可少的滋潤,并且從不爭功顯示,從不自我標榜,是一種自然,真實的善。這種“胡幾于道”的善,就能等到的真諦。
現實生活中,按照老子揭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真諦:首先在“無親”的字上,永恒的道是不以人們的好惡親疏而影響,天道法自然,其作用客觀自然;其次,“人之道”與天之道的結合點在每一個“善”字,而善即是以人合天才能天道合人,能善于自我而合道,體現于外就是大法之人。真正的善人是有好的命運和機遇的。因為善人能遵循客觀規律辦事,能寬容坦然地對待面臨的一切,尤其能化解心中的怨恨而不留余怨。在大是大非上,不感情用事,而從真實公平上去處理所有的事。那么這樣的人才能受到天道的護佑,天道之心也只會降臨到這些善為道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