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勝楠
摘 要:縱觀中外歷史古籍,“疾病”一詞從先秦古典文獻到人類生活起居,一直成為人類社會生活形影不離的???,并對政治、經濟、人類生活,以及社會文化等方面造成無法估計的破壞影響。與此同時,疾病也成為歷朝歷代需要面臨和處理的社會問題,積累下眾多治理疾病的措施和方法。通過追溯漫長的疾病發展史,本文筆者選擇以南京國民政府在抗戰以前(1928—1937年)應對疾病的措施和觀念變遷為例,面對疾病所帶來的社會性挑戰,去探究應該正確對待疾病、如何預防和應對,尤其是指霍亂、鼠疫和瘧疾三種疾病的研究分析。通過借助了解民國時期南京政府是如何挑戰和應對疾病,以達到分析民國時期衛生治理和疾病狀況,甚至能夠起到對于現今衛生事業的發展和個人衛生修養提供借鑒和反思。
關鍵詞:南京國民政府;疾??;挑戰與應對
中圖分類號: G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2-80-2
1 疾病的基本概況
1.1 疾病的概念
疾病分為傳染性疾病和非傳染性疾病,種類繁多。疾病是指在一定的病因條件下,自身生殖系統紊亂而引起的不正常的生命活動過程,并導致身體發生新陳代謝、身體功能以及身體內部結構的變化,表現為癥狀、體征和行為的異常。然而,從先秦文獻和古籍記載看,對于疾和病的解釋和理解大不相同。簡單來說,“疾”和“病”在表示“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正常狀態(即疾?。睍r,一般認為二者在詞義上有程度不一差別,就說“疾”是一般的病,“病”是重病。如<說文解字·廣部》:“疾,病也?!薄安?,疾加也?!薄队衿V部>:“病,疾甚也?!倍斡癫谩墩f文解字注》“疾”下日:“析言之則病為疾加,渾言之則疾亦病也。”此外,如王力<古代漢語》(修訂本):“一般的病叫‘疾;重病叫‘病。”《漢語大詞典》8/296“疾”義項:“病,病痛?!薄安 绷x項:“重??;傷痛嚴重?!盵1]總的來看,疾病是因某種病因產生的,并在個人身體的反映和映射的總稱,同時應對疾病時個人身體系統產生不良的狀況,傷害和痛苦程度不一。
1.2 疾病的原因
疾病產生的原因可謂是多種多樣。本文筆者從疾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去探究抗戰前疾病發生的原因,尤其是霍亂、鼠疫和瘧疾的產生原因,從而分析南京國民政府應對疾病的措施和成效。
1.3 疾病的影響
疾病是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造成的產物,一旦疾病傳染爆發,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都會產生破壞影響。疾病的發生,通過某種傳染源,借助空氣血液等媒介,傳染到人和動物植物,接著由于人與人之間、人與動植物間的密切接觸,加之氣候環境人類生活習慣,加速傳染源區域的擴大,傳播途徑的多樣化,易感人群的數量逐漸增加,疾病在自然和人為因素雙重作用下,疾病終于形成一定規模,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產生無法估計的嚴重破壞。自然方面,一定程度上造成自然生態系統的短暫的惡性發展;人類社會方面,造成人口死亡率的增長,經濟損失的增加,尤其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的損耗加大,另外會對社會秩序產生一定的擾亂,甚至在人類思想方面,借助封建迷信與科學理性發生對抗等影響。綜合以上分析,疾病的產生,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產生破壞影響。2 疾病的預防應對——以1928—1937年地方政府疾病預防應對為研究對象
隨著歷朝歷代的不斷發展更迭,逐步形成一個多民族、廣地域、人口眾多的國家。故此,鑒于廣闊疆域、人口群居和雜居、自然環境復雜等多種情況下,疾病的誘發區域變得尤為廣闊,疾病的誘發人群相應增多,但因各地自然環境與人文風俗習慣的不同,三種疾病對各地區影響程度不一。
那么,筆者以溫州霍亂、福建鼠疫和廣州瘧疾為例,分析探討不同疾病如何傳染與疾病如何預防和應對。畢竟,認識疾病和處理應對不同疾病,是解決和處理疾病的首要條件。接下來,筆者主要談下鼠三種疾病的概況與各地政府的預防和應對。
2.1 霍亂的預防和應對
2.1.1 霍亂與溫州
霍亂,別名虎烈拉,又叫作虎疫,是一種急性腹瀉疾病,是由食用不干凈的海鮮食品引起的,病發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并且它能在數小時內造成人體腹瀉脫水甚至死亡的情形。簡單來說,霍亂的全部過程,有時候只需3個小時,就會虛脫死亡。霍亂的產生,一般多由于水而非空氣,在沿海的地區多易發流行。另外,霍亂疾病的侵入因人而異,比如好酒者,饑餓者,疲乏者都比較容易得此病,所以在當時社會環境霍亂爆發區域和易感人群數量較大。更進一步地說,霍亂這種病因主要是從口而入,因飲食不良用水以及未煮熟的乳品和食用不曾洗凈的水果等,都比較容易受其感染。一般細菌病常常存在于食物之中,可以存活7到8天,存在儲水中則可以活到兩星期左右,但在干凈環境中,細菌只能維持幾個小時而已。在霍亂疾病開始的一兩天,就會導致有腸絞痛、微瀉和頭痛等現象,有時可能會絕無預兆,突然而來的就是大瀉,嘔吐不止,口渴,舌白,大小腿酸痛無力,眼球陷入,手足皮色青紫,并起皺紋,出冷汗,溫度低降脈搏浮弱等情形。嚴重者肚皮四肢抽搐,身體各部位冷厥乃至死亡。其實,霍亂也有不腹瀉的,在數小時內抽搐昏迷而死亡,這叫作干霍亂。
霍亂在近代史上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接下來主要以溫州地區為例,介紹溫州地區的霍亂治理情況。
2.1.2 霍亂記載
駐溫海關醫官們在他們的報告中對霍亂疫情的記載有很多。如:“1902年7月中旬,一場霍亂開始肆虐溫州,而平陽地區早在兩、三個月前就已經開始遭受它的侵襲,此疫病傳播比較迅速,僅用兩周時間就可傳遍全城。7月底死亡人數最多,8至9月逐漸減少。同時,這年夏季出現了異乎尋常的干旱現象,水資源極度缺乏,所有的東西都干了。而9月15日夜,突降大雨,巧合的是,因霍亂而死亡的人數也隨之劇增,并表現出了另一種流行方式,其嚴重程度遠大于上次霍亂。據估計,全城死于此次霍亂的人數大約在 5000 -6000人,全府至少死亡約 30000人。[2]
由此可見,溫州地區的霍亂主要發生在干旱的季節里,并且傳播方式不同于以往的水型傳播方式,據推測估計是一種通過陸路進行的交叉接觸傳播方式。此外,海關報告中還提到,同年八、九月間瘧疾也在全府流行,之前那些因住在山區而表現出對霍亂有一定免疫能力的人們,此時也同平原地區的人們一樣飽受瘧疾給他們帶來的痛苦,死亡人數是非常多的。
2.2 鼠疫與福建以及預防應對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熱、嚴重毒血癥癥狀、出血傾向、淋巴結腫痛或肺炎等。
《公共衛生月刊·關于福建鼠疫調查及防疫簡要報告及建議》記載:“自光緒二十年至二十四年間,因世界鼠疫大流行后曾被波及,其后許多地方減退。但是鼠疫之蔓延情形及每年各縣報告揣度,閩西南之龍巖永定上杭一帶,閩北之延平順昌松溪政和一帶,及閩東之南安泉州永安春興華一帶等處。福建地勢多山,昔時交通主要依賴船及順河畔小路上下,故一旦鼠疫侵入,因內地高處之氣候關系及住民生活狀況,正適于鼠疫之傳染條件,遂一變而為慢性流行,偶遇機會則蔓延鄰縣,或竟達沿海各埠?!盵3]
通過以上材料得知,廣東省各地感染瘧疾之程度有輕有重之分別。此種區別由以往的研究和觀察,約與各地之情形是否適宜,主要原因是與傳染瘧疾的蚊滋生有極大關系。此兩種蚊既然多在山水河流及山坡滲下之水中滋生,故本省的山水的小河流多者,瘧疾亦極為嚴重。
3 結語
綜上總結得出:鼠疫、霍亂和瘧疾都是傳染性疾病,并對當地社會產生嚴重破壞影響。從傳播源和傳播區域來看,鼠疫是通過某種病菌發生,傳播區域比較大,烈性強,癥狀主要是發熱,影響嚴重;霍亂是由于霍亂細菌產生的腸道傳染病,癥狀主要是腹瀉為主,瘧疾是通過蟲蠅傳染,造成的死亡率比較高,傳播區域比較大,破壞嚴重。但是,經過政府多年的研究和整治,根據三者的疾病發病癥狀予以采取響應措施,才能使疾病得以控制,取得良好效果。
參 考 文 獻
[1] 王力.古代漢語(修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6.
[2] 楊祥銀,王少陽.《海關醫報》與近代溫州的疾病[J].浙江學刊,2012,4.
[3] 關于福建鼠疫調查及防疫簡要報告及建議[J].公共衛生,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