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勇虎
摘 要:近年來,人們對汽車這種交通工具的需求與日俱增,與汽車相關的行業開始崛起,這就造成各類汽車專業人才需求逐步增大,汽車類專業成為職業院校增設的重要部分。職業院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一支力量,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并且逐步與企業合作,開創了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在增加在校學生實踐操作的同時,也為企業培養了合格的職工。本文首先分析了汽車類專業構建“校企互通,雙向流動”生產型實訓基地的必要性,接著分析了構建“校企互通,雙向流動”生產型實訓基地的有效策略,旨在為業內人士提供一些建議和借鑒。
關鍵詞:汽車專業;生產型;實訓基地;建設;校企互通
中圖分類號: U4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2-144-2
0 引言
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帶動了汽車檢測、維修及保養等行業的發展,這就需要大批的汽車類專業人才,職業院校雖然加大了汽車專業的招生數量,但培養出的實踐操作型專業人才稀少,畢業生仍然存在就業困難問題。究其原因,職業院校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還不足,無法為學生提供符合汽車企業實際工作要求的操作環境。為此,職業院校應加強與社會企業的合作,積極構建“校企互通,雙向流動”生產型實訓基地,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便日后能夠快速勝任工作崗位,成為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應用型人才。
1 職業院校汽車類專業構建生產型實訓基地的必要性
現階段,我國社會與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人們的精神文化與物質生活更加豐富,更多的人開始購買汽車作為自己出行的工具,在此形勢下,汽車行業蓬勃發展起來。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汽車類專業人才匱乏,據相關調查數據分析顯示,我國的汽車維修類人員大約有430萬人,但只有30%是經過專業培訓且技術熟練的人員。近年來,雖然職業院校一直在擴招生源,但相應的基礎硬件設施、實訓基地等建設并不完備,學生在校期間未能接受良好的實習實訓,導致輸送的汽車專業人才不具備嫻熟的職業技能,無法滿足實際的崗位要求,因此職業院校構建完善的實訓實習基地是很有必要的,同時為了與企業的發展同步,職業院校應強化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在有技術、設備與資金的支持下建立生產型實訓基地[1]。
2 汽車類專業“校企互通、雙向流動”實訓基地建設探索與實踐
2.1 實施專兼教師互通師資模式
職業院校為了更好地實施“校企互通、雙向流動”生產型實訓模式,應在學生的具體培養方案中增加實踐環節,并且加強實訓教師的培養力度,聘用企業的骨干人員擔任專業教師,增加企業的兼職教師,加強實訓基地專兼教師的互通,加快汽車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汽車專業實訓教學水平和效率。一般企業內的骨干人員需要擔負著較重的工作任務,在企業利益最大化目標的約束下,企業兼職教師可能會出現實訓上課時間及上課質量無法保證等問題[2]。因此,職業院校內開設的汽車類專業,例如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等專業應分別與汽車生產企業、整車廠和零部件廠、汽車維修企業及汽車行業協會等合作,將專職教師的高級技能證或相關汽車專業工程師資格的優勢充分利用起來,校企雙方積極探索逐步形成XY互換制的管理機制。具體來說,學校的教師要參與到企業的研修實踐中,企業有能力的員工要兼職學校的教師,二者形成對極XY(南北極);企業員工是南極X,在職業院校實訓基地中擔任兼職教師;學校教師為北極Y,在企業中參與研修實踐。通常企業員工與學校教師作為磁極位置相互呼應,互動學習,進一步說企業員工指導學校教師的崗位研修實踐,學校教師在員工上課或出差時頂替補位,形成XY互換,這種模式下教師與企業員工的呼喚進一步實現了“校企互通、雙向流動”,有效彌補了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專業教師的不足,在確保專業教學時間的同時也增強了專職教師的實踐操作技能。
2.2 實施校企高層互通,努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汽車學院
在市場經濟瞬息萬變的環境里,校企合作應開創新的合作體系,職業院校可以建立企業汽車學院,企業為學校的實訓基地投入資金和人力,擔任兼職教師的企業員工作為實訓教學的主體,也可以借助學校的實訓基地搞進一步開發設計,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3]。例如保定的長城汽車企業與河北農業大學在2008年構建的長城汽車學院,實施了理論教學以學校教師為主,提供理論教學資源;實訓、實習以長城汽車員工為主,主要負責實踐環節的指導和資源的提供的雙師制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豐富了學校專兼職教師資源,此模式下的教學還可以實施小班教學的教學模式,同樣多個兼職教師可以分段分內容同上一門課,以此來積極發揮教師的專業技能,提高汽車專業的教學水平,增強汽車專業學生的各項實踐操作能力。同時,企業通過與學校聯合辦學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增加社會效益,還可以第一時間留住專業能力強的畢業生,提高學校的就業率,也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延長了汽車產業鏈,有效實現“校企互通、雙向流動”。
2.3 構建聯合培養師資機制
職業院校與汽車企業應貫徹“校企互通、專兼結合、實時管理”的原則,將學校和企業各自具有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并建立相應的師資聯合培養模式,切實共同提高汽車專業生產型實訓基地的教學效率和質量。特別是職業院校必須結合汽車類專業的生源數量、專業知識內容、就業方向等情況制定完善的教學規劃,編制好實訓基地的師資隊伍,根據實訓需求確定相應的教師數量、學歷層次及職稱結構[4]。另外,校企還應聯合系統性培訓實訓課教學的專業教師,為教師實踐研修提供有利的條件,尤其是深入汽車企業的學習,使其積極構建校企合作項目教學團隊;另一方面,兼職教師要定期到學校進行生產實習講座、實踐生產報告,并參與汽車技能大賽和職業規劃等汽車類專業創新大賽的訓練指導。通過聯合培養師資機制,可提高實訓基地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
2.4 校企聯合共建基地機制,實現教學與生產的無縫連接
為了保障和推進校企聯合共建汽車類專業“校企互通、雙向流動”的生產型實訓基地,校企應聯合構建共建實訓基地機制,建立真實的汽車企業生產工作環境,讓汽車類專業學生在環境下進行專業及綜合能力素質的訓練,最終達到“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教室與車間合一,理論與實踐合一”,實現教學生產無縫連接目標。目前,有很多職業院校依托校企合作項目,不斷提升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層次和水平。在汽車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中,學校與企業協商,明確了各自的責任和義務,規定了頂崗實習指導教師的職責和任務,注重發揮學校和學科的技術優勢、人才優勢、資源優勢和信息優勢,積極為實踐基地所在單位提供科技服務,開展智力咨詢、人員培訓,努力為企業發展服務,促進了教學實習基地的生產管理、技術及產品水平的提高,實現了優勢互補和教學生產無縫連接[5]。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職業院校的汽車類專業在市場需求不斷加大的大環境下,應適時改變原有的實習實訓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本文建議實施專兼教師互通師資模式;實施校企高層互通,努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汽車學院;構建聯合培養師資機制;校企聯合共建基地機制,實現教學與生產的無縫連接,進一步實現“校企互通,雙向流動”生產型實訓基地的建設,實現學校與企業的共贏,進而培養更多優秀的專業應用型人才,為汽車行業的發展注入動力,開拓更為廣闊的汽車市場。
參 考 文 獻
[1] 駱美富,江會平,陳開考,鄭堯軍.汽車類專業校企互通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4,03:82-84.
[2] 吳偉斌.汽車類專業“校企互通、雙向流動”實訓基地建設探索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4,12:90-93.
[3] 黃玲.高職汽車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14,03:67-68+86.
[4] 葉智彪,吳炳理,王翠.高職院校汽車維修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的探索[J].河南科技,2014,18:275-276.
[5] 吳浩.“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汽車類專業實訓基地建設之策略[J].新校園(上旬),2015,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