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安
在歷經數千年文明積淀之中國書畫里程中,書畫家癡迂狂顛者屢見不鮮?!稈惺抡Z》記載,顧愷之善畫而以為癡;張長史工書而以為顛;米元章委心書畫以癡顛兼之?!断脚P遊錄》中說,米之顛、倪之迂、黃之癡,乃真性情也。近代的石魯、徐悲鴻,也曾被稱為“瘋子”、“迂人”等等不一而足。
我以為,顛、狂、癡、迂,只是表面現象,思想境界才是本質,只有虔誠執著,對藝術追求達到如癡如醉之程度,方可激情奔放、才華橫溢,不斷精品佳作。我有兩位良師益友,一個是已故的藝術狂人陳虹飛,另一位是正處晚年變法的袁士珍,恰恰就是這種性情中人,今天單就袁士珍的晚年之作,聊以淺析。
袁公字瑾潤,號北斗山人,一九三六年出生,湖南邵陽人,十歲學書,十三歲學畫,廿二歲開始發表美術作品,五十歲能詩詞,如今白發如銀,畫稿三千,獎狀盈笈,譽滿畫壇,古往今來,往往有些不學無術之徒,??颗数埜进P,炒作包裝,弄虛作假,欺世盜名。而袁士珍堅守滄桑正道,矢志不渝,從不搞邪門歪道。莊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多一份世故,曾一分勢利,缺少一分高雅,袁士珍追求的是脫俗,是高雅,是真知卓識,是人生哲理,是書畫精髓,所以他求知如渴、如癡如醉,他懂得蒼天不負,天道酬勤,他懂得師法自然,廣采博取,懂得只有從華夏千年傳統積淀中汲取營養,才能內功深厚,大器晚成。
我觀袁公畫雞,猶如庖丁解牛。他對雞的肢體結構,了如指掌,頭之冠垂喙眼,體之胸爪尾翎,夸張適度,栩栩如生。原來袁公畫雞,也有一段如癡如迷的故事。一日袁公騎自行車去買菜,見一公雞,雄姿入畫,便欣喜若狂,買了就走,竟忘記了買菜。兩日后,才發現自行車也遺失于市場。象這樣繪畫忘我的故事,在袁公身上屢見不鮮。
正因為袁公這分癡迷執著,終于使得他得到了豐碩的回報。他筆下的梅蘭竹菊、水仙牡丹、雞鶴鷹貓,無不令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世間萬物皆有因果,世間因果皆存辨證,也正因為袁士珍的書畫積淀,才使得他儲存了巨大的裂變能量,這種蘊藏數十年裂變能量,終于爆發了袁士珍的晚年變法。
如今已逾古稀之年的袁士珍,突然煥發青春,顯示出一鳴驚人的精氣神來。首先稱道的是他的書畫理念,通過大量作品,反映出他對中國水墨的真正理解,反映出他對華夏民族傳統文化的正確解讀,反映出他的詩書畫印綜合能力。其次,在繪畫技巧方面,從構圖、造型、立意,也達到了刪繁就簡,開門見山,形神兼備,超凡脫俗之境界。在他的作品中,反映出一種大樸不雕,大巧如拙,隨心所欲的大智慧、大氣魄。如他的花鳥畫《葫蘆雙鵲圖》題:“赤誠甘做農家什,破肚成瓢獻此身。”平常葫蘆在他的畫中,立即人格化、貧民化,讓人感到親切。在《雙雞玉蘭圖》題:“魅力東風誰使差,行將老樹花催開。彩云過往欲留步,燭夜踏青結伴來。”這里風和云也有了情感,東風把老樹催得開了花,連“彩云過往”都想“留步”。在他的山水畫《寒窗曉讀圖》中,學子在山村茅舍內月下苦讀,本來是“十年寒窗”之景象,但由于經過畫家深思熟慮,巧妙安排,畫面竹林環抱,泉聲潺潺。特別是臥在窗下的那只小狗,回眸守護小主人,顯得畫面文靜而溫馨??梢钥闯觯悍切摒B深厚,才思敏捷之畫家,焉能頓悟,盈溢出如此祥和、高雅、深邃、富于時代感的韻律來?
地質學家認為,喜馬拉雅山是世界屋脊,但喜馬拉雅山正處在年輕生長期,她還在升高。長江滾滾東逝水,大浪淘盡千古英雄,多少畫壇巨星,有的曇花一現,有的繼續光彩照人,袁士珍屬于后者,他仍在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