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民+俞筱靜
2013年浙江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等法律法規和中央八項規定、省委“28條辦法”等有關要求,制定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公務支出公款消費審計制度的意見》(浙委辦發〔2013〕83號)。該意見明確了將財政預算安排的商品和服務支出,包括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因公出國(境)經費、辦公費、會議費、差旅費、培訓費、勞務費等,以及其他資本性支出中的大型修繕、公務用車購置、辦公設備購置等支出作為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的審計內容。本文結合在該區開展公務支出公款消費審計實踐及目前取得成效,思考進一步做好公務支出公款消費審計的意見和建議。
一、公務支出公款消費審計實施
(一)全面自查,擴大影響
自查工作在省廳要求的自查范圍基礎上,擴大了范圍,將全區使用財政資金行政事業和國有企業納入自查隊伍,不僅實現了全覆蓋自查,便于領導掌握全盤數據,又擴大了審計的影響力,對規范今后一個時期的公務支出公款消費,起到了一定的觸動作用。
(二)綜合考慮,確定單位
根據方案要求,全區一級預算單位本級審計工作由國家審計機關負責,實地抽審面不少于三分之一,結合四方面因素科學確定了抽查審計的名單:一是數據分析。通過聯網審計平臺,將“三公經費”、培訓費和會議費科目全年的支出情況進行了梳理,將有異常情況的單位納入抽審重點;二是統籌項目。全盤考慮本年度已確定的經濟責任審計、專項審計調查等項目,原則上有其他項目安排的單位不納入抽查名單,這些單位公務支出公款消費情況審計工作由其他審計項目實施時一并完成;三是部門溝通。在最終確定名單前,審計與財政部門就本次審計對象和范圍的確定進行了討論溝通,名單確定時充分參考財政提供的日常管理過程中掌握的一些重點和要素;四是點面結合。公務支出公款消費涉及面廣、區委主要領導比較關注、部門領導對審計中揭露的問題比較敏感這一現象,在選取單位時對同一歸口管理單位、同一區域單位、使用相同資金等單位做到全面選取全面審計,力爭反映帶有普遍性、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
(三)統籌結合,同步推進
考慮到審計對象的重復性和項目的特殊性,在開展公務支出公款消費審計時,將年度的“財政同級審”和存量資金審計項目統籌結合,交由同一個科室負責實施完成,在確保不重復審計的基礎上,統籌結合,全力推進省級同步項目。
(四)分組實施,階段匯報
現場實施審計工作任務較為艱巨,為保質保量完成省廳布置的任務,在實施過程中分成了若干個審計小組,并確定了審計小組組長。在現場審計正式啟動前,審計小組多次召開了會議,專門學習了工作方案和有關法律法規,統一了思想認識和相關問題的認定原則及方法。現場審計開展后,根據需要階段性召開業務會議,向領導匯報審計情況,便于掌握審計動態。
二、公務支出公款消費審計取得成效
通過三年的審計實踐,該區在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等相關政策要求效果明顯,如“三公經費”2013年決算數比上年下降19個百分點,2014年決算數比上年又下降46個百分點。各單位根據政策要求厲行節約、規范管理,相關監管部門多措并舉、抓好政策落實。
(一)源頭控制、壓縮經費
區財政部門在部門預算編制中,從源頭上壓縮了部門的公用經費和業務經費各5個百分點,壓縮部門專項10個百分點,此項措施共計節約財政資金5000余萬元。
(二)出臺制度、統一標準
2012年下半年,出臺了《關于印發XX市行政事業單位綜合性開支標準的通知》,2014年7月重新修訂明確并統一了會議費、培訓費、差旅費和臨時出國人員費用四項綜合性開支標準,9月印發《XX市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實施細則》,進一步從源頭上規范各單位經費開支行為,嚴肅財經紀律,進一步控制行政成本。
(三)推行月報、強化監控
2013年4月份,紀委、財政聯合下發了《關于要求報送“三公經費”支出的通知》,實行“三公經費”月、季報表制,及時掌控各單位“三公經費”開支情況。同時會同區委辦、區府辦、區財政局和區審計局等部門,對全區各部門、鄉鎮街道和國有投融資平臺公司開展了規范津補貼情況在內的公務支出監督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在全區范圍內做出通報,嚴格正風肅紀。
(四)各施奇招、規范管理
部分單位在規范公務消費行為上措施有力、成效不錯。如區市場監管局在公車管理上,專門出臺了使用管理辦法,日常車輛使用實行專人管理、專人審批出車、修理,督查室不定期抽查車輛的定點停放情況,并定期通報,嚴格落實責任制,全年只使用了車輛預算經費的69.93%;區住建設局建立了公務接待登記制度和接待費用每月公開公示制度,規定本單位當月發生的公務接待情況要在次月10日前以公示形式向全體干部職工公開,將公務接待透明化;區老干部局在精簡會議上,以分片召開會議替代原有的局層面部署會議,同時自行消減了會議標準。
三、公務支出公款消費審計思考和建議
(一)規范預算管理
一是全面實行預(決)算公開。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的要求,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公共財政預算制度,將各種公務接待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因公出國(境)經費、公務會議費、培訓費全部納入預算當中,并細化預算,分項列出明細,確保不重不漏。全面實施預(決)算公開,既充分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又主動接受監督。
二是全面推進零基預算。“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建立按年度實際需要安排預算,堅持預算的剛性原則,發揮預算約束力的功能,通過細化預算,規范“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預算執行,防止支出的隨意性,同時,建立健全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
三是加大“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預算執行的監督。通過人大、紀委、財政、審計等多部門多途徑多手段監督,加大預算執行監督力度,同時對無預算、超預算列支“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和擠占、挪用其他預算支出“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的行為,加大懲處力度,堅決打擊鉆預算空子套取資金、撈取好處的行徑。
(二)健全規章制度
一方面要嚴格執行中央及各級關于“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管理各項規定制度,同時加強頂層設計,對現行的、分散在各類法規、文件中的“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管理規定整理、匯總,理順關系,解決沖突,彌補漏洞,修訂出臺統一的“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控制規范性文件,明確公務接待費的范圍、標準及因公出國(境)、推進全面公車改革的原則和框架。另一方面是“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管理控制辦法具體化,按照中央統一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制定適用的“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管理具體實施細則,同時,針對在執行規定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適時做出修訂完善,保證規章制度的實效性。最后,要明確“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管理職責,在各類規章制度中明確各級各類責任人的管理控制義務,以及他們管理失控應當承擔的責任,增強制度的嚴肅性。
(三)做好“公務支出公款消費”公開
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各財政預算單位,在公共財政公開的基礎上,認真做好“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公開工作,做到“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的規模、使用及限額全面公開,主動接受多層面的監督,增強公開實效,同時對公開指標要規范、明確,對重要事項要做出詳細說明,對質疑和質詢要有專人負責。利用人大、政協等機關職能,匯集民意,通過提案、議案、視察、審議等方式,利用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對“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管理的意見,積極推動政府改善“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管理控制工作。
(四)強化審計監督
審計部門作為專門的經濟監督機關,在履行財政審計法定職能時,從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績效評價等環節,全面介入“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審計,要依據形勢對三公經費審計形成常態化。從預算編制、追加、執行及績效實行全過程監督,把編制的合規性、合理性、經濟性;追加理由、規模、途徑、程序等全部納入審計;審查預算執行有否偏差、有無浪費現象;開展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對“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支出效果進行追蹤問責。注重揭示深層次、系統性、趨勢性的問題,幫助政府和各預算單位改善“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管理。審計中,要與紀檢監察、政府督查、糾風等部門加強配合,形成監督合力。
(五)從嚴問責追責
“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必須從嚴管理、從嚴問責、從嚴追責。審計要發揮好自身職能,敢于為中央八項規定及“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管理規定執行“保駕護航”,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和“公務支出公款消費”經費管理規定的行為,與紀檢、檢察等部門合力形成高壓態勢,嚴格依據《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等法律法規,根據情節輕重做出嚴肅處理,該通報的通報,該罰款的罰款。對于情節特別嚴重,涉嫌犯罪的,要堅決移送司法機關,對造成的經濟損失,要依法追償。同時,對監督部門瀆職失職的,要從嚴查辦。并使這種“高壓”成為常態,促使“不能為”成為自覺行為。
(作者單位:富陽區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