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博懷
摘要: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和固定性的特定。稅務管理和規劃是海外工程項目管理的重要環節,是納稅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經濟活動的規劃和安排,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和差別待遇,達到少繳稅和遞延納稅的目標,以減輕稅負,實現整體稅后收益最大化的活動。本文以埃塞俄比亞、烏干達等國的稅務管理為基礎,對海外工程項目的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機械成本、資金支出、財會業務、組織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稅務規劃的闡述。
關鍵詞:稅務管理;稅務規劃;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匯兌損益;折舊
海外工程項目的稅務支出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著項目的成本和現金流,加強稅務管理,進行稅務規劃,有助于規避稅務風險,降低施工成本;促進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實現;提升海外項目的管理水平,提高海外項目的管理效率。海外工程項目所在國家的市場準入條件不同,涉稅內容也各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海外的主要稅種包括:(1)流轉稅,以營業額為基準征收,包括增值稅、銷售稅、消費稅、營業稅等;(2)所得稅,對公司和個人的純收入(利潤)征收,包括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3)海關稅費,包括進出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附加稅等;(4)印花稅等其他稅種。
一、人工成本規劃
(一)稅前抵免優惠政策
充分了解并利用個人所得稅稅前抵免政策,降低應納個人所得稅基準,減少稅費支出。職工薪酬的稅額計算允許扣減規定限額的費用開支,如埃塞稅法規定不超過職工薪酬25%或者1000比爾的補助可以在稅前扣除;養老保險可以稅前扣除等。
(二)所得稅的對比測算
結合所在國移民管理政策,進行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對比,測算中方人員工資的最優納稅額。由于中方人員工資一般不在項目所在國進行支付,所在國稅務機構對實際工資發放的監控比較困難,個人所得稅稅基的確定存在調整空間,可以選擇部分薪酬在所在國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其余部門在國內計繳發放,以達到最優個人所得稅方案。
個人所得稅一般采用超額累進稅率,而企業所得稅則是固定稅率,進行對比測算以確定適當的職工薪酬申報金額,降低稅負支出。如埃塞職工薪酬應納稅額大于13300比爾的時候,個人所得稅稅率將超過企業所得稅稅率30%,而烏干達的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是30%,與企業所得稅一致。
二、材料成本規劃
(一)規范材料發票的報銷
嚴格發票收據報銷制度,結合所在國稅務政策的要求保證材料成本的充分記賬,做好材料內部單據的管理工作。海外工程項目應著眼于長期發展,優先選擇與正規的材料提供商進行合作,保證可以提供合規的發票收據。對于施工環境不允許,難以取得正規票據的情況,應積極咨詢稅務代理或者權威機構,如埃塞政府允許企業經稅務機構認可后印刷付款憑據,用于特殊情況下難以收到合規票據的費用支出。
(二)建立健全收發料制度
建立建全適合所在國要求的收發料制度,在中文的收發料基礎上結合英文表述。材料管理一般遵循永續盤存制,考慮所在國稅務的要求,在編制收發料過程和盤點中應配合使用英文表述,取得稅務機構的認可,方便稅務檢查。
(三)進口環節納稅規劃
在物資進口環節進行海關稅費率和企業所得稅率的對比,在企業海關稅費率低于所得稅率的情況下,進行內部轉移價格的上調,反之則下調。由于海關部門一般以進口方提供的形式發票進行價格核實,進口方一般由國內辦事處或者總公司進行代理采購后轉給海外工程項目,形式發票的價格一般為公司內部轉移價格。
以埃塞進口物資為例,需要交納的海關稅費一般包括關稅、增值稅、附加稅、預繳稅,而增值稅和預繳稅都可以進行稅務抵扣,不會造成成本費用的增加,實際發生的海關稅費主要是關稅和附加稅,關稅稅率根據進口物資品種的不同而有所差別,附加稅率一般為10%或者零。如進口瀝青,瀝青的海關稅費率總計為5%,企業所得稅率為30%,假設調增進口價格100萬美元,需要支付海關稅費5萬美元,而同時可以減少企業所得稅支付30萬美元,企業節省現金流25萬美元。考慮到海關稅費也可以抵減稅前納稅額,減少繳納企業所得稅1.5萬美元,企業實際的利潤受益應大于25萬美元。除瀝青外,電子產品、輪胎、機械等也是國家鼓勵進口的物資,海關稅費比率低于企業所得稅率,可以適當提高進口價格。
海關監察機構會對進口方提供的商業發票的價格進行核實,大幅度的價格調整是不被認可的。相反,如果海關稅費高于企業所得稅,應調低進口物資價格,以減少海關稅費的支出。
三、機械成本規劃
(一)免稅優惠
了解項目投資的優惠政策,對于機械設備優先考慮免稅進口或者臨時進口方式。一般情況下,國家在制訂宏觀調控政策的時候,會設置外資投資的門檻標準,保護本國經濟的平穩發展,也會為吸引外資而出臺外資投資優惠政策,如機械設備投資一般適用的進口關稅稅率較低。在投資局批準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免稅進口,在業主對口政府機構的認可下可以進行臨時進口,節省現金流支出,降低項目成本。
免稅進口在投資局批準,海關認可的前提下進行操作,可以免除關稅和其他進口稅費,如增值稅、附加稅、代扣稅等。臨時進口則需要明確機械設備用途,出具保函擔保,發生一定的保函費用,在指定用途期限屆滿或者項目竣工時,保函沒有續展理由,需要計算繳納海關稅費,或者辦理出口手續。
(二)折舊管理
遵守稅務政策要求的機械設備折舊政策,避免外賬和稅務折舊差異而產生的折舊成本調整。海外工程項目的外賬操作主要服務于稅務目的,為方便核算,應保持外賬折舊計提方法和稅務要求的一致性。
(三)報廢處置
嚴格機械設備報廢處理手續,在實物存在毀損或變賣的情況下,依據充分的證據資料進行外賬的銷賬處理。一般情況機械設備存在更換主要零部件、事故報廢或者變賣處置等事項,使得機械設備提前損耗完畢,外賬操作上也應該作相應的成本消耗處理,這要求做好證據資料的收集工作,特別是保險公司、公安部門等機構出具的權威資料。
四、資金支出規劃
(一)跨國交易
對于跨國交易的業務優先考慮從項目所在國付款,收取有效的發票收據,避免成本不被認可的情況發生。如國際保函業務,一般情況下由國內銀行開出,所在國銀行轉開,所在國銀行的收費應盡量避免國內代付,這樣容易導致所在國銀行不能合理提供相關票據,成本流失;對于國內銀行的收費也應收集充分的證據材料,爭取稅務認可計入成本。
(二)援助捐贈
對于援助捐贈事項應保留基礎書面資料,受益方為政府事業單位的或者帶有公益性質的,應明確是否免稅,是否有相應的免稅憑據,以避免稅務審查中出現紕漏。如施工項目資助營地附近的學校購置教育器材等捐贈事項。
五、財會業務規劃
(一)增值稅臺賬
建立增值稅申報臺賬,保證及時合理的申報納稅,為抵稅退稅業務做好前提工作。由于工程項目一般較為分散,為保證按時進行增值稅申報,應設置專人負責并建立臺賬,確保信息溝通及時,防止納稅申報遺漏。
(二)固定資產分類
明確固定資產的分類依據,由于固定資產劃分標準有時候存在模糊混同的情況,而不同的固定資產類別適用的稅率不等,固定資產的分類會直接影響到折舊成本的差異。如施工用板房,計入房屋建筑類一般的年折舊率為5%,而計入其他固定資產的話折舊率必然要高于5%.
(三)免稅業務
對于支付免稅企業或者免稅業務的款項應同時索取免稅證明,稅務審查一般會對免稅票據進行重點審查。法律明文規定免稅的項目可以依據相關條例解釋說明,而針對個別企業或者業務的等免稅事項應依據相關批文或者證明進行核實確認,以避免因為不合理的免稅票據而引發的稅務處罰。
(四)雙邊免稅協議
應用所得稅抵免政策進行稅務規劃。截至2015年12月我國已經對外正式簽署101個避免雙重征稅協定,其中97個已經生效。境外企業所得稅的抵免工作要求日常工作中做好企業所得稅代扣代繳單據收集備份,在年末及時聯系審計事務所出具年度審計報告,保證企業所得稅抵免工作能夠按期完成。
(五)匯兌損益
匯兌損益通過匯率變動數據進行對比記賬,工程項目應合理選擇匯率計算匯兌損益。海外工程項目的匯兌損益主要是由合同約定的固定匯率和實際匯率差額引起的,當所在國對實際匯率的外匯收款日確定標準不確定的情況下,匯兌損益的確認也存在不確定性。外匯收款日的確定標準可以是驗工結算日、發包方匯款日、承包方收款日等,官方匯率是每天更新的,工程項目應結合所在國金融環境選擇合適合理的外匯收款日,確定后不能隨意更改。
(六)工程分包
對于分包合同的簽訂務必考慮稅務的影響,避免因稅務問題產生的糾紛,減低稅務風險。作為甲方應明確對方的稅務責任,要求對方合理納稅,在甲方代理進行外賬核算的前提下,應單獨建立稅務臺賬,做好代扣代繳工作,特別是企業所得稅的計算繳納,應及時通知對方并合理扣繳。作為乙方應盡量避免稅務核算的被動局面,條件允許的情況進行自主核算申報。
六、組織模式規劃
(一)配備專業管理人員,完善稅務內部管理機制
以財務機構為中心,設置專人專崗負責外賬和稅務,加強內外賬的對比,及時了解海外稅務政策法規的變更。稅務問題涉及施工經營的眾多方面,需要各部門協調配合,合理安排各項活動,制定有效的稅務內部管理制度,共同優化稅務管理。
(二)發展當地財務職員,逐步推廣屬地化管理
聘用和利用當地素質較高的財務職員,一方面可以與咨詢中介、稅務機構、業主單位等進行更為充分的溝通,降低公司職工薪酬費用的開支;另一方面也給中方管理人員提出更高要求,需要熟悉當地的文化風俗習慣,掌握全面的財務稅務知識,能夠理解當地職工的工作習慣和方式,發現問題并改進工作。
(三)利用稅務代理和中介,加強與稅務機構的溝通聯系
日趨完善成熟的稅務代理和中介在稅務理論和實踐中都有豐富的知識經驗,通過其提供的代理中介服務,可以不斷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稅務機構是稅務征收管理的權威單位,負責稅務規定的更新和執行,對于實踐中的疑難問題有解釋權,在其幫助和指導下,可以更加有效的開展相關工作。
(四)加強稅務知識的學習,遵守規定,運用優惠政策
按照稅法的制度規定辦事,避免偷稅逃稅等行為引起的罰款罰息,防止因為稅務問題影響企業信譽。學習并運用稅收優惠政策,合理避稅,有效降低企業成本,以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五)結合施工經營的實際情況,提前進行稅務規劃
稅務規劃應在經營計劃或者業務安排的時候予以考慮,各相關部門在事務執行時應加強稅務規劃的意識,稅務人員予以全面統籌和組織協調,防止事后救濟,造成偷稅漏稅等事件的發生,形成負面影響。
七、結束語
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感召下,為了實現中國夢,走向世界,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戰略眼光放在海外市場。企業在走出去的同時,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而海外工程項目的稅務問題也給企業提出了挑戰和要求,完善海外稅務管理和規劃有助于海外工程項目安全健康地發展。海外工程項目應該在開拓市場過程中,熟悉國際投資環境,適應海外稅務政策,規避國際稅務風險,利用有效的稅務管理和規劃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提高企業盈利水平,提升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黃安武,周相林.有效化解稅務風險為海外經營保駕護航[J].現代商貿工業,2014(23).
[2]李旭紅,王瑛琦.“走出去”國有企業面臨的稅務風險及應對[J] 國際稅收,2013(02).
[3]漆彤.“一帶一路”戰略的國際稅法思考[J].財稅研究,2015(06).
(作者單位:中鐵三局國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