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燕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與改革,相關部門在稅制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調整與改進。“營改增”的實施即是政府對市場經濟作出的調控內容之一。本文簡要闡述了“營改增”誕生的背景及其實施意義,并詳細分析了“營改增”的實施對企業會計核算帶來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詳細分析了企業應對“營改增”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會計核算;企業管理;影響
所謂“營改增”,是指將企業原本需要繳納的稅額轉換為增值稅,進而避免納稅出現重復的情況。“營改增”不僅對我國的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稅負壓力,進而幫助企業實現對資金的高效利用。但是,該政策的實施對企業的會計核算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所以有必要對其進行分析與探索。
一、“營改增”概述
(一)“營改增”提出的背景
在我國,傳統的稅收政策要求營業稅與增值稅共同繳納,這樣的繳稅結果實際上并不適應企業當前的進一步發展。加之中央政府管理與地方政府的實施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才導致兩種稅收方式同時存在的現象產生。實際上,這樣的稅收政策,已經難以適應市場發展的要求,也不利于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實現。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美國最先提出了增值稅這一概念,而最先將其進行實施的是法國,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目前,全世界已經有將近兩百個國家與地區實施了對增值稅的征收。
(二)“營改增”實施的意義
從目前來看,“營改增”實施的主要意義體現在兩個方面:即改善稅制和改善市場經濟體制。近年來,我國對稅收政策進行了多次改進,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重復征稅的現象一直是一個難以充分解決的問題,也是影響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新政策實施之后,最為明顯的意義,即是其對稅收制度起到的改善作用,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稅負壓力,還避免了重復納稅的問題。同時,稅收制度的完善,也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有著積極地影響,推動了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二、“營改增”對企業會計核算的積極影響
(一)對成本核算方式的影響
在實施新政策之前,大部分企業的成本可以被看作是價稅的總和,而該項稅種的成本是由企業的實際成本與進項稅額構成。在新政策得到廣泛實施之后,成本核算方法得到了一定的變化,成本核算方式更加完善和科學。其主要原理,是通過相關發票互相抵扣的方法,對企業的成本進行核算。其中,廠商的發票對抵扣數額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此外,在人工稅的繳納中,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規定,不能刻意違背。
(二)對現金核算的影響
在企業的現金核算方面,“營改增”帶來的影響比較明顯。在新政策實施之前,對企業核算起到影響的主要因素包括成本降低以及企業的盈利等。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企業的現金流增加就會導致企業稅負壓力的增加。同樣,現金流的減少也會導致稅負減少。這樣的納稅指標實際上已經不太符合目前的企業發展,甚至會對企業發展產生一定的制約。在實施新政策之后,大部分企業的現金核算將不再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企業可以在項目結束,在已經收到相關款項之后再進行繳稅,這樣不僅提高現金流的流動速度,還使得企業的發展更加穩定。
(三)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對企業稅負的主要影響,即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稅負,并有效避免了重復納稅的問題。在新的政策環境下,企業可以在同樣的資金成本基礎上,購買質量更好、更加先進的設備,只要有合法的專用發票,即可進行一定比例稅額抵扣,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成本耗費。與“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前相比,企業需要繳納的稅額總數也有所降低。同時,從企業結構的角度來講,新政策的實施還有利于企業管理結構的優化,由于相關設備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所以企業的管理成本也有所降低,相應的稅負壓力也實現了一定的降低。
(四)對票務管理的影響
在新的政策環境下,購買方可以使用相關的專項發票進行抵扣,以獲取一定比例的稅負優惠。這樣一來,發票的作用就十分重要。相關部門就需加強監管,包括對發票的監管以及對市場的監管。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對發票的管理與控制。只有不斷強化對發票的管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亂開發票的現象,以及規避相關不法現象的產生,進而維護整個市場的良好運行。企業運行過程中涉及到發票的項目較多,不論是刻意的人為還是工作失誤,都有可能導致發票管理出現問題。所以必須對其進行嚴格監管,確保開票時間、項目、印章以及具體內容等的真實性。
三、“營改增”政策下企業會計核算的應對措施
(一)促使員工明確對“營改增”的認識
在“營改增”政策得到有效實施之后,為了得到緩解企業稅負壓力的目的,在具體的實施過程需要逐步增加相關進項稅額,以獲取更多的稅負優惠。一般情況下,企業的營業稅率為3%,而增值稅率增加到了11%。因此,為了從實際上緩解企業的稅負壓力,就有必要確定可以優惠的增值稅高于企業利潤的8%。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夠完成這一指標,難以實現稅負的實際降低。在“營改增”的政策環境下,企業無法實現增值稅受到的影響較多,包括發票不夠齊全、員工福利發票無法抵扣以及非正常消耗產生的稅額等。所以,企業在運行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到這些無法抵扣的因素,避免稅負出現不降反增的現象。
(二)強化企業的合同管理
按照“營改增”政策的相關規定,企業必須要拿到增值稅的專用發票,才能實現抵扣。所以在新的政策環境中,對該種發票的管理與控制工作十分重要。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涉及到的因素較多,對發票進行管理與控制的工作力度并不強。加之企業在許多業務過程中都需要用到發票,導致發票混亂的現象出現,企業的稅負反而有所增加。因此,在新的政策環境中,強調企業的合同管理,也就意味著強調企業對發票的管理與運用。只有保證對專用發票的高效管理與控制,避免濫用發票的現象出現,才能促使企業的實際稅負有所降低,緩解企業的稅負壓力。
(三)提高企業的稅務籌劃水平
企業稅務籌劃水平的提高,是充分發揮“營改增”政策作用的重要手段。從目前來看,企業稅負籌劃水平的提高,可通過以下幾個方法進行實現:一是企業對自身的實際經營情況有明確的判斷,了解影響企業稅負壓力的關鍵,并對其進行分析;二是企業在決定納稅人時需謹慎考慮,盡量選擇能夠實現企業稅負壓力降低的納稅人。并且,還需要充分考慮到無法實現抵扣的稅額項目,并在日常管理中盡量避免這類成本的消耗,比如在材料選購時盡量不選擇無法開具發票的廠商。總之,從運行工作到日常管理,企業都應該做好稅務籌劃,以有效降低企業本身的稅負壓力。
(四)建立高效的發票管理體系
高效的發票管理體系是企業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強化企業對發票的管理與控制,才能保證將發票運用到關鍵部分,在最大程度上緩解企業的稅負壓力。一旦出現發票管理或使用混亂的現象,不僅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行,還會導致稅負壓力的增加,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一方面,企業可強化管理人員的發票控制意識,將管理責任落實到具體,確保每一張發票的開具都符合規定。并且,企業可制定嚴格的懲罰措施,針對濫用發票的現象進行嚴厲懲處。另一方面,監督制度的建立也十分重要,只有構建嚴格的監督制度,才能保證相關規定能夠得到有效實施,進而提高發票管理的效率與力度。
四、結束語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知,“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重復納稅的現象得到了有效緩解。同時,該政策的實施,也是我國稅制發展與完善的重要體現。通過促進員工明確對“營改增”的認識、強化企業的合同管理、提高企業的稅務籌劃水平以及建立高效的發票管理體系等方式,能夠有效提高企業對“營改增”的適應程度,進而促使該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其價值與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何美霞.淺議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其完善[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5,03:86-87.
[2]盧漫.淺議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當代經濟,2014,15:118-119.
[3]王君.淺議“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財會學習,2016,06:166-167.
[4]楊哲兮.“營改增”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解決建議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6,09:338-339.
(作者單位:眉山岷東開發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