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為健全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機制,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目前,教育部正研究制訂防治校園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手冊,指導各地各校系統開展防治工作。同時,將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內容納入學科課程標準中。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教育部將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內容納入學科課程標準中,加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同時教育部還出臺了《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明確不同年級、不同學段學生安全教育要求。同時,鼓勵各地結合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開發中小學安全教育課程。
《關于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意見》從幾個方面對建立健全學校安全風險防控系統體系進行了系統的設計和全面規定。首先是明確學校安全風險防控的總體要求,提出了學校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目標。其次是完善學校安全風險預防體系,要求健全學校安全教育機制,完善有關學校安全的國家標準體系,要求健全學校安全教育機制,完善有關學校安全的國家標準體系和認證制度。再次是健全學校安全風險管控機制,落實主要責任。同時,完善學校安全事故和風險化解機制。最后,強化領導責任和保障機制,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基礎保障,健全督導與考核機制。
俞偉躍談道,各級人民政府教育督導機構要將學校安全工作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對重大安全事故或者產生重大影響的校園安全事件,要組織專項督導并向社會公布督導報告。對學校安全事故頻發的地區,要以約談、掛牌督辦等方式督促其限期整改。教育部門要將安全風險防控工作的落實情況,作為考核學校依法辦學和學校領導班子工作的重要內容。
針對近期地方發生且受到普遍關注的學生欺凌、暴力問題,《意見》也將構建防控學生欺凌和暴力行為的有效機制納入了學校安全風險防控的整體范疇,要求學校設立學生求助電話和聯系人,及早發現、及時干預和制止欺凌、暴力行為;明確懲戒原則,對犯罪性質和情節惡劣、手段殘忍、后果嚴重的,必須堅決依法懲處;要健全學生教育矯治機制;網絡管理部門發現通過網絡傳播的欺凌或者校園暴力事件,要及時予以管控并通報相關部門。
據統計,涉校刑事案件已連續4年下降,2016年同比下降19.6%個百分點,全國86%的中小學、幼兒園已配備保安員,70%的校園安全防范系統建設達到了國家標準要求。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省財政廳聯合出臺關于實施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的意見,決定在“十三五”期間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
該計劃以內涵建設為重點,確定建設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省級品牌專業(群)、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完善產教融合機制、打造“雙師型”隊伍、創新育人工作機制等6項重點建設內容,共包括17個重點項目。
山東計劃立項建設100所省級示范性和優質特色中職學校、26所山東省優質高職院校,立項建設200個中職品牌專業、200個高職品牌專業群,引領全省職業院校創新發展、特色發展。
山東還將采取多項措施夯實課程改革“主陣地”,促進教育鏈和產業鏈有機融合。設立720個“能工巧匠進職校”崗位、建設400個省級職業教育教學團隊,立項培養400名青年技能名師,評選一批教學名師,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師資保障。
廣東今年把學校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績考核范圍,學生的近視率、齲齒率等健康數據將作為考核的系列指標之一,并對工作不力的負責人進行行政問責。
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廣東城鄉學生視力低下檢出率比2010年增加4個百分點,肥胖檢出率增加1.2個百分點。2015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結果顯示,廣東小學四年級和初中二年級的學生睡眠時間分別低于全國平均值15和2個百分點。部分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對學校體衛藝工作重視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按規定開設體育、藝術課程,學校場地設施不完善、專任教師缺乏、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欠規范等情況。對此,廣東決定在2017年建立縣區學校體育美育工作考核評價制度,并與教育現代化先進區驗收掛鉤,作為衡量教育現代化工作的重要依據。逐步建立行政問責和約談有關主管負責人的工作機制。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三年下降的地區和學校,在教育工作評估中實行“一票否決”。
據廣東省教育副巡視員陳健介紹,今年,廣東將委托廣州體育學院組織開展對全省各地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進行測試評估,抽測35個縣區,其中32個為今年計劃申報廣東教育現代化先進區驗收的縣區。為推進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評估制度化、常態化,今后測試工作每年都將進行,并逐步向社會公布抽測結果。
(以上部分信息選自《中國教育報》,并對原文有編輯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