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石湖鄉中心幼兒園 邱曉娟
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教體局教研員 徐 茵
如何提高農村幼兒園美術教學的效果
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石湖鄉中心幼兒園 邱曉娟
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教體局教研員 徐 茵
美術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項活動,它對幼兒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大多數的美術教材適用于城市,對農村孩子來說,有相當一部分不太適用,而且農村幼兒動手能力相對較弱,如何創設真正適合農村幼兒的美術活動并且取得較好的效果呢?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針對農村地區幼兒美術活動的開展,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如:油畫棒、水彩筆、彩泥、彩紙等經濟適用的美術材料。同時,農村獨特的自然環境本來就是天然的美術材料基地,可充分開發利用農村特色資源,如:農村有大面積的田地、泥土,各種農作物的果實和秸稈,這都是非常棒的美術材料。在日常教學中,我園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泥工創作,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和泥巴、醒泥巴,在嘻嘻哈哈中捏出各種各樣的動植物;讓小朋友自己收集玉米包皮和柳樹枝等編織出各種挎包、小籃子等美麗的圖案作品;剛平整好的莊稼地是大地賜給我們的天然的畫布,讓孩子們在松軟的土地上自由自在的探索涂鴉——孩子們有的用手畫,有的用腳畫,畫出的作品有著獨特的藝術美,孩子們又開心又毫無拘束;幼兒園里的沙池也是幼兒愛玩的地方,沙子是幼兒特別喜歡的“玩具”,沙池不僅是幼兒建筑城堡、挖地道的寶地,也是我們開展美術活動的好去處,教師組織幼兒用手指、樹枝在沙子上畫畫,用沙子在紙板上畫畫等,不僅讓幼兒體會到了繪畫的樂趣,也豐富了幼兒繪畫的的形式。農村不僅繪畫地點多樣,自然資源也非常豐富,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我們還利用面團、樹葉、樹枝、麥稈等農村特色資源開展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根據各年齡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結合各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園實行分年級、分層次開展美術活動。小班幼兒的學習興趣不夠穩定,但對美術涂鴉有著先天的愛好,但由于他們的注意力不能持久,經常隨心所欲地畫畫,因而幼兒學畫的效果不能以成人的心態去評判,而要看是否體現了幼兒的真情實感。因此,小班幼兒的美術活動的出發點就是要根據幼兒成長的特點,以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愛好為基礎,以表現幼兒的真實情感為依據,以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為根本,盡力激發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天真的創造力,主要從涂色、添畫、手指點畫等方面開展美術活動。教師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簡單事物為載體,引導幼兒進行涂鴉、涂色,為幼兒提供了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幼兒在生活化的的情景中學習,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讓幼兒喜歡上繪畫活動。例如:小班美術活動“我的小花被”的內容源于幼兒的生活,是小朋友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東西,因此小朋友很熟悉,當我問:“你的小花被是什么樣的?”有的說:“我的小花被是有米老鼠的。”有的說:“我的被子是藍色的。”有的說:“我的被子是黃色的。”小朋友都能積極的回答,因為幼兒已經有生活經驗,小花被是小朋友日常見到的,是每天在幼兒園里午睡時都要蓋的,因此小朋友有話說,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用涂色塊來裝飾小花被,在涂涂畫畫中也鍛煉了幼兒手部小肌肉發的發展。
中班美術教學要開闊幼兒的眼界,培養幼兒在觀察實物和圖片的基礎上進行獨立作畫的能力,發展幼兒連貫地表現情節的技能,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教幼兒選擇與實物相似的顏色畫畫,逐步做到涂色均勻。教給幼兒裝飾畫的初步技能,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多彩。中班幼兒在繪畫活動中,我們教師巧妙地將圖形融入繪畫中,讓幼兒先觀察事物的形狀,再分解開來,利用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形狀進行繪畫創作。點、線、面、體這些可以幫助人們刻畫錯綜復雜的世界都稱之為幾何圖形,簡單的說它包括直線、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橢圓形和圓形等。在中班教學中我們就是把這些平面幾何圖形進行一定的組合,組合成的這些圖形便是我們這個復雜世界的簡化版,對于幼兒來說也是他們把對這個復雜世界的認識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表達出來的工具。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小班已有繪畫經驗及技巧,對于平面幾何圖形的組合學習是十分必須和及時的。在學習繪畫平面圖形之前,一定要有一個比較扎實的線條繪畫基礎——孩子們從小班升入中班,在線條的學習和繪畫上己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促進了手部肌肉的協調性、靈活性,提高了幼兒的手工技能及美術表現的能力,從而掌握一些簡單的繪畫技能。中班幼兒還圍繞剪貼畫開展豐富的活動,幼兒從不會使用剪刀到能沿直線、曲線剪出各種圖形,并發揮想象力,創造性地貼出各種創意作品,如:中班樹葉貼畫“各種各樣的魚”,嘗試用樹葉進行貼畫活動,表現出事物簡單的特征,發揮想象,利用不同形狀和顏色的葉子組合拼貼。引導幼兒在收集樹葉的基礎上說說各種不同形狀的樹葉像什么,和他們一起去拼一拼,貼一貼,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已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用各種樹葉粘貼出了帶魚、武昌魚、劍魚、魚媽媽和小魚等有趣的作品。在這一過程中,幼兒不僅認識了多種樹木的葉子,學會了如何收集、整理材料,還在活動中提升了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使幼兒在集體協作中體驗快樂。
大班美術教學主要是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幫助他們擴大繪畫和題材范圍,提高幼兒表現物體的形狀和結構的技能,發展幼兒連貫的表現事物的能力,鼓勵幼兒大膽作畫。大班繪畫活動中,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構圖及色彩的搭配能力,教師先引導幼兒觀察事物的輪廓、顏色,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進行色彩搭配,提高幼兒對色彩的使用能力。同時,大班幼兒在泥工創作方面能利用泥土、面團、橡皮泥、泡泡泥等豐富的材料制作出造型各異的作品。如:大班泥塑活動“聰明的烏龜”中,幼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和教師的引導創作出造型豐富的烏龜:伸展四肢的烏龜、縮頭的烏龜、背小雞的烏龜。
幼兒學習的特點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園美術活動的開展也離不開游戲。所以,美工區自主游戲就成了孩子一日生活中特別喜愛的一項活動。在美工區我們投放了豐富的材料,這些材料多取之于生活,如:瓶蓋、紐扣、毛線、紙杯、豆子、樹葉、各色顏料等,幼兒自主選擇,在游戲化的情境中利用熟悉常見的材料制作出了充滿童趣的作品——中班幼兒利用廢舊牙膏盒制作小螃蟹,幼兒使用剪刀進行裁剪加工,使用雙面膠進行粘貼組合,最后進行添畫涂色。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間相互討論、互相合作,這不僅提高了幼兒美術方面的能力,還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合作能力。
總之我們以“從藝術教育中汲取營養,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為著眼點,探尋美術教育活動的方式方法,提高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效果。以美術教育為基礎,推動幼兒園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整體發展與提高,并將美術教育作為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促進孩子創新能力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