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杉木是粵北優秀的用材林樹種,杉闊混交林能合理利用空間做到杉闊生長互補。文章基于對杉闊種間關系分析基礎上,結合筆者長期的技術工作實踐,綜合闡述以杉木為優勢樹種的杉闊混交林營建技術,供林業技術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 杉木 種間關系 杉闊混交 造林技術
杉木是粵北的當家用材林樹種,一般以建造人工純林為主。近年來,隨著對優良珍貴闊葉樹種的重視,前期以培育杉木用材林為主,后期待砍伐杉木后培育大徑材闊葉樹種為主的造林模式開始得到實施。杉闊混交林具有地力保持好、空間利用率高、防災能力強和生產力高等優點。前期以杉木為優勢樹種的杉闊混交林營建模式效果好、效益高。因為對大部分闊葉樹種而言,如果營建純林初期種植密度低導致郁閉難、前期撫育成本高和林地利用率相對較低。通過杉闊混交,可有效解決初始密度低郁閉成林難的問題,增強林分的生態功能,可加速闊葉樹的干材生長,提高闊葉樹干材質量,并且可以在闊葉樹種成林后對杉木進行采伐,培育大徑材闊葉用材,有效地提高林地產出,達到提高單位面積林分質量和數量的目的。
1 杉闊混交林種間關系分析
1.1杉闊混交林中杉木的優勢分析
杉木適應力強,喜濕潤,愛疏松肥沃土壤。杉木根系淺,有發達的側根,萌生能力較強。杉木生長較快的溫度區間為25-35℃,干性強,材質好,用途廣。如果營建闊葉樹純林或闊葉混交林,初始造林時的公頃株數一般在1100~1650株,林地雜草、雜灌生長空間大,新造林除草難度大,嚴重影響闊葉樹的生長,延緩林分郁閉。杉闊混交林營建后,造林初始的公頃株數一般可達2500--3500株,這樣能有效抑制林地內的雜草、雜灌及其他植被的生長,可以提早林分郁閉的時間。闊葉樹與針葉樹相比較,一般樹冠大、側枝生長發達、干性生長慢、成材的樹節較多。通過營建杉闊混交林,杉木在初中期能有效促進闊葉樹的高生長和干材生長,加快林分郁閉,解決許多闊葉樹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修枝加強干性生長的問題,有利于培育闊葉樹的干形和材質的改善。杉闊混交模式中,當后期闊葉樹空間不夠時,可以通過間伐杉木來改善林分的空間,滿足闊葉樹種的生長需求[2]。
1.2種間競爭與互補關系分析
種間關系協調與否是混交林經營成敗與否的核心問題[1]。杉闊混交林是杉木與其混交的闊葉樹種經生長、協調與競爭后,在一定時期內(主要在初中期)可以達成較為穩定的共優林分結構與群落。但隨著闊葉樹的不斷生長,闊葉樹的樹冠不斷變大,對空間的需求變大,使杉闊間的林冠層對空間產生利用性競爭,制約著杉闊雙方的生長。林地的地力和水分在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隨著混交林分的生長發展,杉木與闊葉樹之間也存在養分需求競爭的問題。杉木在和苦櫧、米櫧、羅浮栲、毛栲、荷木、上杭錐和絲栗栲等在物理空間和土壤營養資源空間的競爭研究中,杉闊之間都能在較長時間內維持相對穩定群落狀態。同一混交樹種與杉木在不同資源空間中的種間相遇的頻率隨生境中的資源因子不同而改變,導致它們的生態位也發生改變,引起它們之間的生態位重疊發生變異,即產生多樣性[2]。除競爭關系外,杉闊混交林分中,杉木與闊葉樹種間有許多生態位重疊,對林地及周邊環境資源的利用更為充分,有利于提高林地的生產力。因此,杉闊混交林的營建中,杉木與不同混交樹種的選擇、杉闊混交比例、不同立地下和不同生長階段的杉闊混交比例調整都很關鍵。
2 杉闊混交林中杉木合理占比分析
通過杉闊造林試驗可以對杉闊混交林不同密度、不同比例和不同階段的生長情況進行觀測。而穩定的杉闊混交林混交比例可以通過調查穩定的自然群落中兩者的比例和生長協調關系來進行參考。當杉木與其混交的闊葉樹種達到相對平衡關系時,它們之間也達到了競爭平衡。而不同的立地條件下,達到競爭平衡的杉闊混交比例也會有一定的差異。對于樹冠較窄、較耐蔭、樹體較小、生長較慢的闊葉樹種如虎皮楠這類小喬木,其生長中由于會受杉木的排擠,混交比例宜小。杉木與常見的闊葉樹種的混交比例,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杉木與木荷、米櫧、絲栗栲等,杉木約為闊葉樹種的3倍左右。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會在杉木中齡林以上時會對杉闊混交林中的杉木進行擇伐,可以根據經營目標因地制宜地調整樹種比例。例如在杉木和乳源木蓮的混交實踐中,由于乳源木蓮早期較杉木生長慢,側枝多,干性不強,但通過與杉木混交減少修枝作業。乳源木蓮的干材速生期在第10年開始,第16年其材積可以較同齡杉木2~3倍,因此在培育大徑材乳源木蓮林分的實際經營中,一般會依據混交比倒對乳源木蓮干材培育的作用機理,會適當降低混交林的初植密度和單位面積乳源木蓮的株數,采用3﹕1或更高的杉蓮比混交造林,并通過適時的擇伐,以達到枝下高長、徑階大的干材培育目標[2]。在實際的杉闊混交林中,基于杉木為優勢樹種,兼顧后期闊葉樹種的合理留存。
3杉闊混交林栽培技術分析
3.1造林技術
要依據適地適樹的原則,選擇適宜杉木生長的林地,依據杉木及其混交闊葉樹種的生物學特性,綜合對其海拔、立地條件、周邊環境、氣候、降水量、土壤狀況等進行分析。在選擇好合適的林地后,要依據經營目標來確定與杉木混交的闊葉樹種和混交比例、造林密度,并且制定科學的經營措施。根據林思祖(2000)種群空間分布研究表明:杉木與其混交樹種之間呈聚集分布,因此在造林時,杉木與其混交樹種之間以小塊狀造林為宜[3]。造林地初植密度和密度控制與立地條件、培養材種目標、交通運輸和經營策略等諸因素有關,應該因地制宜。造林密度受視具體情況來定,一般闊葉樹每畝60株至90株,杉木栽每畝栽110株至170株,總株數每畝約200至220株[2]。造林時,特別要根據杉木作為淺根性樹種且根系穿透能力差的特點,做好整地工作。一般要求打大穴或局部帶墾,根據土壤肥力情況施足基肥,以保證造林后的高成活率和良好長勢。在實際的造林過程中,杉木一般可和乳源木蓮、楠木、香椿、木荷、榿木、樟樹和米儲等:2~4:1的混交比例進行混交。造林的杉木宜選擇良種壯苗,包括良種插扦苗或組培苗。闊葉樹宜選擇高40cm以上的良種容器壯苗。在適宜的季節(一般要在3月份前)中的陰雨天氣造林,杉木造林按“適當深栽、根順苗正、不反山、踏實覆松泥”的技術要求進行。闊葉樹容器苗保證營養土完整,栽植深度合適。
3.2撫育及后期經營技術
造林后,要加強幼林撫育工作。主要的幼林撫育措施包括及時除草、松土培土、清除根部萌芽、人工修枝和科學施肥等。特別在幼林期,一定要做好除草工作,確保幼林不被雜草壓制而生長不良。幼林施肥工作要以保證春夏季、秋季高峰期生長的營養需求,進行平衡施肥或測土配方施肥,施肥宜采用環狀溝施。對于闊葉樹,要注意是否需要人工修枝,保證闊葉樹干性生長良好。在林分郁閉后,要根據林分狀況做好衛生伐、透光伐工作,促進林分生長,提高林分的質量。最后還要根據經營目標,對杉木林進行擇伐,達到最佳的經營效益目標。為保證后期留存的闊葉樹長勢良好,杉木根據林分生長情況,在8--10年后逐年按情況進行砍伐,至15—18年時,全部將杉闊混交林中的杉木伐除,培育優質大徑材闊葉林。
結論
以杉木為優勢樹種的杉闊混交林是有效提高林地產出、實行林業集約化管理的新方法,可以在充分利用杉木為優勢伴生樹種前提下,有效地解決商品林經營過程中優良闊葉樹種培育周期和收益期太長的問題,通過營建杉闊混交林,在適當時候擇伐杉木林縮短收益周期。此外,杉闊混交林的經營模式在現實中除商品林經營外,在可以適度利用的生態公益林經營中也具較大的現實意義。以杉為優勢樹種的杉闊混交林模式建議作為生態公益林造林模式之一開展嘗試,造林當年由政府投資為主,造林后托管給社會資本經營。當杉闊混交林成林并且密度太大后,有計劃對杉木進行擇伐,收益由社會資本所得。完成擇伐后形成的闊葉林,再交由國家。這種新型模式可以改變現在政府大量營建生態公益林后,后續管護跟不上,預期績效目標完成不理想的現狀。這樣,在保證生態公益林的生態效益的情況下,提高社會對生態公益林經營的積極性。在以杉木為優勢樹種的杉闊混交林建設中,充分利用新型林業科技成果,加速其熟化與集成,提高林業集約經營水平,提高林地產出,增加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 林思祖,黃世國等.杉闊混交林杉木與其混交樹種種間競爭研究[J].林業科學,2004(3):160~164.
[2] 周志鴻. 基于杉木為伴生樹種的杉闊混交豐產林營建技術 [J].綠色科技,2014(5):78~79.
[3]林思祖,洪偉等.杉闊混交林比例確定的新途徑[J].林業科學,2004(1):158-161.
作者簡介:何偉雄,男,漢族, 1962年12月出生,廣東連平縣人,林業助理工程師,現從事林業科技與林業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