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從工業社會的不斷發展,地球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差,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環境慢慢的重視起來了,園林綠化工作在這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在保護環境,發展綠化的過程中并不是那么簡單的,有些植物并不適應新的生存環境,或者需要進行對植物的移植和嫁接,園林綠化工作者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就是苗木移植技術。這項技術在農林業,園林綠化行業和生物教學過程中非常常用,熟練的掌握這項技能,會大大提高移植后苗木的成活率,對于園林行業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本文主要討論了在苗木移植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辦法,為苗木移植的成活率提供了有效幫助。
關鍵詞:園林綠化 苗術移植培育.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重工業設施的不斷增加,人們都忽視了工業發展對于環境的影響。為了還地球家園原本的面貌,讓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各國都推行了一系列治理環境污染的法律和規定。園林行業在環境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苗木移植這一關鍵技術的發展程度更是無可替代。所以,要提高苗木移植過程中苗木的成活率,讓苗木移植技術應用的更加廣泛,為園林綠化工作貢獻一份力量。
1園林苗木移植原則概述
1.1植物的生境原則
植物的生長受到許多外界環境的影響,陽光、土壤、水分、溫度等等,都會對植物以后的生長造成影響,植物的形態和生長特性取決于生境。在樹木移植的過程中一定要熟悉適合各種植物生長的生境,在樹木移植的過程中盡量選擇生存能力強,適應性強的樹木進行移植,會大大提高移植樹木的成活率。比如前幾年某城市發生的一起樹木移植失敗的例子,因為園林部門沒有認真的了解樹木的生長習性和生存環境,導致移植的樹木大批死亡,勞民傷財。
1.2植物的適時適地原則
植物對于生長環境有很高的要求,不同的氣候,土壤,水分都會對移植后的植物生長造成影響,在進行植物移植之前,一定要考慮適時適地的原則。各種植物的生長都有著它自己的特殊的生長規律,都需要適合的土壤和適宜的氣候,植物才能健康成長。園林綠化工程在進行苗木移植的過程中,盡量根據當地的氣候環境和土壤特性,選擇鄉土樹種進行栽培,這樣既可以提高移植樹木的成活率,還可以節約樹木移植的經濟成本。
2影響園林苗木移植成活率的因素
2.1根系因素
我國進行樹木移植的樹木大部分都是高齡的成年樹種,無論是對環境還是對生物研究都具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些樹木經過多年的生長和發育,根系非常發達,在移植過程中難免會因為種種原因對植物的根系造成影響,甚至會造成樹木的死亡。由于在樹木移植的挖掘和運輸過程中條件有限,不能夠讓植物的全部根系都跟隨移植,這就導致了植物在移植過后容易水分失衡,脫水現象嚴重,影響植物移植的成活率。對于正處在生長期的植物而言,樹木被移植之后,根系的恢復需要很長時間,這也影響了樹木的分支和樹葉的再生,樹木細胞的分裂能力隨著樹木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低,這也是樹木移植后成活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2.2環境因素
樹木對于土壤的要求就相當于人類對于食物的要求一樣,土壤提供給樹木養分,如果對樹木進行移栽,移栽之后生長環境差異很大的話,會嚴重影響樹木的成活率。樹木在移植以后會產生對新環境的土壤的土質疏松程度、酸堿度、含水量等不適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樹木的不健康成長,甚至導致樹木死亡。
3.園林苗木移栽技術
3.1移植苗的苗齡和移植次數
移植苗的苗齡長短,取決于培育的用途和苗木生長的周期以及苗圃地環境條件而定。大部分闊葉樹種,在播種或者扦插一年后就可以進行第一次移植了,之后每隔兩到三年年可以再進行一次移植,一定要擴大苗木之間的行距,這樣可以讓苗木再吸收土壤養分的時候減小競爭,讓樹苗更健康的成長。如行道樹、庭蔭樹,需要大苗出圃,可進行第三次甚至第四次移植。在苗木出圃時,對移植苗的苗齡和移植次數,需要進行標注,標注也有兩種方法。如該苗木播種或扦插后生長一年,第一次移植后又生長一年,進行第二次移植,再生長兩年就可以作為經濟作物進行移植生長了,可用1-1-2來表示,它的苗齡即三個數字相加為四年生。第二種方法就是用兩個數字來表示,其中第一個數字表示苗木的苗齡,第二個數字表示苗木的移植次數。如3-1為經過一次移植的三年生苗,2-0為未經移植的兩年生苗。
3.2移植時間
為了保證苗木移植過程中的成活率,苗木的移植時間也非常重要,通常苗木移植都選在春秋兩季,有些比較特殊的苗木的移植也有在夏季進行移植的。因為春季的苗木移植大多時間在早春,因為春季的溫度和降水都適宜移植苗木的生長,有利于苗木根系的恢復和生長,植物容易成活,在晚春進行移植一般成功率不高,因為那時候的苗木已經生長的比較茂盛,樹葉的水分蒸發量大,生命代謝活動旺盛,很容易造成水分流失過多,降低移植苗木的成活率。秋季移植大部分時間都在十一月左右,因為在這個時間段內,樹木的枝葉都脫落了,地上部分停止了生長,但是地下的根系還在生長,在秋季進行移植,移植后苗木的根系還可以繼續生長發育。
3.3主要移植方法
(1)溝植法。首先要在要移植的地方挖出合適深淺的溝,將苗木放入到溝內,在苗木的栽種過程中要注意保持行間距,一定要讓苗木的根系保持原狀,不能有窩根和根系卷曲的現象出現,然后埋上土,蓋好土后要踩實,并且要及時澆水,第一次澆水一定要澆透,保證植物以后的成活率高,而且還要把移植后的根系埋藏深度比原來深,避免因為一些外界因素導致樹木死亡,影響植物的成活率。為了將來便于養護管理,在進行移植后的栽種時,要將植物盡量栽種在一條直線上,株行距也要掌握好。
(2)縫植法。縫植法就是在移植苗木時用鐵鍬或者移植錐按照一定的株行距開縫或錐孔,然后將需要移植的苗木放如已經開好的縫或者孔中,要確保苗木的根系自然舒展,并且根系不能懸空,最后覆蓋土壤并壓實。
(3)帶土球起苗法。帶土球起苗法也是苗木移植過程中很常見的一種方法,將苗木的根系及附近的土壤一并挖出并用麻袋包裹,用此方法進行移植對樹木的根系影響較大。但是這種移植方法的優點就是能讓移植后的苗木最短時間適應新的環境和土壤,長出新的根系,提高樹木移植的成活率。
(4)裸根起苗法。裸根移植是落葉樹木移植方法中比較經濟實用的一種,要選擇在植物完全休眠后進行,裸根移植的生產成本低,挖掘和運輸也很容易,并不需要太多的高新技術的支持。裸根移植比較常用,挖掘出的苗木對于根系的保持也不錯,栽種時容易成活,這也提高了樹木移植的成活率。
4確保移植苗成活的主要撫育要求
4.1灌水。苗木移植后一般是要求在74小時內進行第一次澆灌,為了不使澆灌后植物根系附近的水分下滲,要求第一次灌水一定要透。第二次灌溉要隔兩到三天后,第三次灌溉,要在四到七天后灌,連續澆灌三次水是最利于苗木成活的。后期的灌溉要根據苗木生長情況,或者天氣情況而定,相對干旱的地區要多澆灌,但是灌水不能太頻繁,如過度灌溉會使地溫變低,不利于苗木的生長發育。
4.2扶苗整床。在苗木移植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天氣問題或自然災害,比如大風或者暴雨等,容易導致剛剛移植的苗木傾倒或者露根現象。相關部門一定要派出一定的養護人員及時巡查,出現問題及時解決,以免受到二次損傷,影響移植苗木的成活率。
4.3中耕除草。草在生活中處處可見,但是小草雖小,對于樹木的成長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雜草生長在樹木的周圍,生長過程中也需要吸收養分,土壤中的養分就會減少,影響樹木的健康成長,所以要及時的進行樹木周圍的除草,讓樹木繼續健康的生長發育,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土壤板結也是影響樹木生長的一個不利因素,會影響樹木根系的呼吸和發育,對于樹木周圍也要定時翻土,讓植物健康成長。
4.4施肥。施肥是培育苗木的一項重要措施。一般速生樹種生長
速度較快,對肥料的需求也就比較大,而慢生樹種所需的肥料種類和數量遠不抵快生樹種的需求,例如,在北方的樹木的生長情況較于南方差,生長速度更加緩慢,所以北方一些樹種對肥料的需求也少于南方的樹種,在施肥的過程中就可以少施肥,避免植物營養過剩死亡。
4.5病蟲害防治。在園林行業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苗木的病蟲害治理和防治工作,一旦發現苗木病蟲害,就要及時加強苗木田間撫育管理,及時使用一定劑量的農藥來除蟲,如果病蟲害面積大,可以用飛機播撒農藥,來治理病蟲害。
5結語
園林工程對于自然環境的發展非常重要,而苗木的移植技術正是園林工程的重中之重。通過對苗木的移植,能夠為園林綠化提供更好地苗木資源,讓植物更好的生長發育,讓環境更加美好。隨著人類對大自然的不斷改造和保護,地球家園正在慢慢的恢復它本來的面貌,人類的生活質量也在慢慢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哲園林樹木移栽技術[J]河北林業,2005 ( 2 ) : 121
[2]張輝,孔令營園林苗木的移植技術[J]現代園藝,2011 ( 8 ) : 182-185
[3]葛學武園林苗木移植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 (15 )175-179
作者簡介:王天忠,性別: 男 ,出生年月:1970年2月
籍貫:蘇州市吳江區,民族:漢,學歷:本科
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