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在湖北省“兩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省發改委、省農業廳、省商務廳交出的2016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湖北答卷”,讓人眼前一亮。2016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及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治責任,狠抓工作部署和推進落實。
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的成效
“去”的效果明顯
去產能——堅決抓好中央下達的剛性任務落實,及時成立領導小組,專班推進,專項治理。兩個行業均提前兩年超額完成與國家簽訂的三年目標任務。
“338”:全年鋼鐵行業壓減過剩產能338萬噸,淘汰落后煉鋼產能416萬噸、煉鐵產能60萬噸。
“319、442”:武鋼在鄂分別壓減生鐵和粗鋼產能319萬噸、442萬噸。
“1011”:煤炭行業壓減產能1011萬噸。
去庫存 ——
“25.5%”:2016年全省商品住房庫存面積同比減少184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5.5% 。
“29”:去化周期大于16個月的縣市同比減少29個。
去杠桿 ——
“53.2%”:1月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由2015年底的54.2%下降至53.2%。
“68.9%”:前11個月全省實現直接融資3698億元,同比增長68.9%。
“降”的力度加大
制定出臺降成本的政策措施。
開展降低企業成本“大督查、大跟蹤、大監督”行動。
“800”:全年降低企業綜合成本800億元。
“120”:全面“營改增”減稅120億元左右。
“24”:降低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繳費比例減費24億元左右。
“50”:取消暫停收費基金項目49項減輕企業負擔50億元。
“10.8”:降低企業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率減輕企業負擔10.8億元。
“530”:嚴格落實繼往稅收優惠政策,包括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出口退稅等合計減稅530億元左右。
“61”:自我加壓,抓住有利時機3次調整大工業電價、4次調整一般工商業電價,大力推動發電企業與用戶直接交易,合計減輕企業用電負擔61億元左右;降低高速公路通行收費標準,減輕企業負擔16億元左右。
“補”的步伐加快
出臺了湖北省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綱要、中國制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推出了“萬企萬億技改工程”,新經濟“十六條”、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十五條”、服務業三千億元產業培育工程等。
提出了結合災后恢復重建,加大河湖水系生態修復和綜合治理、城市防洪排澇、農田水利設施等“補短板”力度。在全省沿長江、漢江、清江開展集中整治污染源頭的“雷霆行動”,一批違規生產企業停產整頓、一批違規在建項目停建,一批非法碼頭被依法取締。對沿江重化工業及造紙行業進行集中整治行動。
加大了養老、文化、幼兒和職業教育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體系建設力度。
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
更大力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去產能方面,鞏固既有成果,用技術、安全、環保、市場等標準,用市場化法治化的辦法深入扎實推進,同時抓好新領域化解產能工作。按照“保人不保企”的原則,加快推進“僵尸企業”出局。在“去”的同時,扎實抓好有效產能的聚集發展。
去庫存方面,按照“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原則,準確把握房地產分化和區域性市場的特征,進一步摸清底數,堅持“分類調控、一城一策”,重點抓好市縣尤其是縣城房地產去庫存。
去杠桿方面,按政府部門、金融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居民部門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采取措施,突出抓好非金融企業去杠桿工作。在穩定或適度擴大總杠桿率的情況下,優化債務結構,擴大股權融資,加強債務管理,滿足經濟發展需要,有效防范金融債務風險和降低資金成本。
降成本方面,在繼續落實好既有政策舉措的同時,新一輪降成本向深處、細處使勁,加大向內挖潛力度,讓改革的“物理變化”產生“化學反應”,增強實體經濟獲得感。
補短板方面,突出“精準”二字,找準參照系,選準“短中之短”,長短結合,既要著眼長遠發展綿綿用力,又要抓住最突出、最關鍵的短板重點突破,力求短期內取得實質性突破。
更大力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把農業“雙抗一增”作為重點,重點解決農業生產成本過高、基礎設施薄弱、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不足、生產方式落后、農產品區域布局不合理等問題。
提高農業抗御自然風險的能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大中小型水利設施高效銜接,鞏固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著力調整農業結構,繼續推進水稻產業提升計劃、雙低優質油菜保護區建設,加快實現由“藏糧于庫”向“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轉變,示范推廣“糧改飼”,推進畜禽標準化養殖和畜牧業綠色發展。
提高農業抗御市場風險能力。大力推進農業品牌、質量體系建設。發展綠色安全農業,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和農資流通、保障體系建設,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乘數效應,發展“互聯網+”農業,推進農村電商、全域旅游等。
更大力度振興實體經濟
振興實體經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
著力壯大企業家隊伍。在全省營造“崇尚成功、寬容失敗”的創業氛圍,營造“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草根經濟”蓬勃發展的土壤和氣候。引導企業把主要精力投向創新、質量和品牌建設。
著力保護產權。制定出臺湖北省貫徹落實中央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實施意見,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權益平等保護,讓有恒產者有恒心。加快構建“親”“清”的新型政商關系,研究制定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實施意見。
著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一視同仁,不戴“有色眼鏡”,切實貫徹平等準入、公平待遇的原則,解決好民營經濟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深入落實促進民間投資五大專項行動,切實優化投資環境。研究制定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
著力抓好招商引資。認真履行在招商引資、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活動中與投資主體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不得以政府換屆、領導人員更替等理由違約毀約。在依法依規條件下積極探索出臺一批招商引資新政策。
更大力度深化關鍵重點領域改革。抓住一批具體改革項目扎實推進,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堅實保障。核心是把握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圍繞新型政商關系、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政府發揮作用、增強企業獲得感等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