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物流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整個區域的綜合實力。鄭州市地處華夏腹地,作為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心,除了占盡地利優勢,在中西部城市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面對重心轉移和產業遷移的大好機會,應以鄭州航空港為核心,打造“四港一體”國際物流中心,從而占據中西部地區物流發展的高地。
關鍵詞:鄭州航空港;國際物流中心;物流業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2月9日
一、鄭州市打造“四港一體”國際物流中心的意義
(一)打造國際物流中心有助于提高區域競爭力。2005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出了“四大板塊八大經濟區”方案,將我國劃分為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板塊。在東部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后,區域經濟增長開始出現了從東向中、西部移動的新趨勢,面對國家“中部崛起”的良好機會,“中部”地區應該牢牢抓住機會,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物流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整個區域的綜合實力,甚至可以說,物流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了衡量一個區域乃至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標志之一。鄭州地處中原城市群的“核心”,是一個集公路、鐵路、航空為一體的綜合性樞紐城市,通過加快物流產業發展速度,增強物流配套設施及服務水平,打造“四港一體”國際物流中心,一方面可以招商引資,聚集一批高端產業和優秀企業,從而優化產業結構;另一方面通過物流園區的建設還可以吸引更多優質商品在這里聚集,從而繁榮中部區域市場,有效地實現物流、市場和行業發展的聯動,全方位提升區域的核心競爭力。
(二)重心和產業遷移為建立國際物流中心提供了發展機遇。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政府陸續對沿海地區實行了開放政策,東部沿海地區由此率先發展起來,鑒于我國西部地區發展相對滯后,中央政府又陸續提出了西部大開放和中部崛起戰略,未來我國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將快于東部沿海地區。伴隨著區域經濟的統籌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物流中心也將隨著重心的轉移和產業的遷移而向中西部遷徙。目前,我國的物流與發達國家先進的物流格局相比,仍然是以海港為主,缺少了內陸港和空港物流中心。同時,歐洲物流中心格局的演變以及美國物流發展顯示出,在中部地區建立物流中心有利于形成軸幅網絡模式,這將大大降低物流成本。鄭州作為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心,除了占盡地利優勢,在中西部城市中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面對重心轉移和產業遷移,鄭州應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加快建設國際物流中心,從而占據中西部地區物流發展的高地。
(三)構建國際物流中心有利于優化鄭州市產業體系。河南是一個農業大省,一直以來都是以農業和工業為主,服務業的發展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況。物流業作為服務行業的第一大產業,其發展水平成為了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物流行業的高速發展可以有效解決就業問題,對于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培養新的經濟增長熱點、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及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鄭州地處華夏腹地,作為一個綜合交通樞紐中心,以航空港發展為核心,發展大物流、大產業,打造“四港一體”的國際物流中心是優化經濟結構、構建科學產業體系的必然選擇。
(四)構建國際物流中心有利于改善民生。國際物流中心直接面對國際貿易,除了必須有配套的國際物流設備、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完善的信息網絡,還必須提供一流的服務。因此,物流業的高速發展,必然伴隨著高水平的物流服務水平,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商品的流通,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需求,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而且有利于減少流通環節,從而降低物流費用,確保消費者的利益。除此之外,物流業的高速發展,可以培養新的經濟增長熱點,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從而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改善民生。
二、鄭州市物流產業現狀分析
鄭州打造國際物流中心具有地理、交通、政策等優勢,但同時在物流設施建設、專業人才、物流管理、提供優質服務方面也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的來說,鄭州目前尚處于物流業發展的初始階段,離國際物流中心的標準還有一段距離,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充分認識鄭州物流業發展的現狀,對于打造“四港一體”國際物流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幾年來,鄭州市的物流業發展規模從小到大,其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鄭州物流業已經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一)交通貨運周轉量方面。近幾年,鄭州市物流業發展迅速,無論是鐵路、公路,還是航空,貨運周轉量都明顯呈現出上升趨勢。據統計,2015年總貨運周轉量達到548.2億噸,鐵路達到172.7億噸,公路達到370億噸,航空達到0.54億噸。
(二)郵電業務完成量方面。鄭州市的郵電業務近幾年取得了快速發展,信息化程度也不斷地提高。據統計局公布,鄭州市郵電業務從2011年的116.8億元增長到了2015年的297.8億元,五年增長了近155%。
(三)新鄭機場貨運方面。據統計,2015年新鄭國際機場開通航線達到171條,其中全貨運國際航線達到30條,航線網絡基本已經覆蓋了全球主要經濟體,目前排名居內陸第一。貨郵吞吐量達到40.3萬噸,五年增長了3.7倍。
(四)倉儲設施建設方面。據統計,目前鄭州上規模的倉儲企業超過130家,倉庫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可以同時儲存的貨物量超過了200噸,這些倉儲倉庫主要分布在鄭州市的西部、西北以及東南地區。其中,西北部分布與107國道、連霍高速公路相連,且有海棠寺車站、南陽寨車站和鄭州北站3個貨運車站,因此大約有25%的倉儲企業分布在西北部;而東南部是鄭州市倉庫的集中地帶,這里有中儲物資流通中心、鄭百文倉庫、省商業儲運公司以及省公路局倉庫等大型的倉庫,由于緊挨著310國道以及107國道,便于公路貨運,因此超過60%的倉儲企業分布在東南部。強大的倉儲能力為鄭州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打造基于鄭州航空港為核心的“四港一體”國際物流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以鄭州市航空港為核心,打造“四港一體”國際物流中心
(一)政府的管理和引導是發展物流業、打造國際物流中心的“助推器”。任何組織和單位的正常運轉都離不開健全的體制和規章制度的約束,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鄭州市物流業目前缺乏統一的規范和健全的管理體制,各物流企業的經營也是各自為政,因此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必須不斷更新觀念,意識到物流企業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抓住物流企業改革的時機,制定出物流業發展的戰略,健全物流管理體系。政府作為政策的制定者和產業發展的引領者,必須從鄭州市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打造“四港一體”國際物流中心,大力發展物流業作為中部崛起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制定出打造國際物流中心的發展規劃,無論是從政策、法規,還是體制、軟環境等方面為鄭州市物流業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除了制定出物流業的發展規劃、提供建設用地、資金方面的支持,政府還應構建統一的物流信息管理平臺、建立物流服務體系、健全物流組織管理體系、整合物流資源,全方位地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支持。
(二)打造國際領先的物流基礎設施,提升服務水平。為了改變鄭州市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規劃相對分散的問題,促進物流基礎設施與物流需求之間協調發展,市政府應與企業一起努力,共同打造國際領先的物流基礎設施,提升服務水平。一方面要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大力發展多式聯運體系,按照“共享、整合、協調、創新”的理念,大力發展陸港、空港、鐵路、保稅區的協調發展,例如發揮鐵路在煤炭等大宗貨物運輸上的優勢、公路在中短途運輸方面的優勢、航空在價值高額及鮮活貨物方面的優勢,提高貨物運輸的速度,健全多式聯運機制;另一方面,加強對物流中心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規劃,合理布置物流結點的規模,打造能夠連接世界的內陸型保稅港,打造以綜合保稅區、鄭州航空港以及鄭州物流園區為核心的對外平臺,積極打造內陸型無水港,東方路港,為建設“四港一體”的國際物流中心創造有利的條件。
(三)增強企業人才意識,大力培養物流人才。無論什么年代,什么產業,人才都是進步的推動力。鄭州物流業發展的現狀告訴我們,要打造“四港一體”的國際物流中心,必須加強物流教育工作,增強企業的人才意識。物流是一個涉及多行業、多學科的綜合服務體系,只有專業知識扎實、信息處理能力及管理能力強的專業人才才能勝任物流行業的管理工作。對于企業而言,必須要有完善的人才培訓計劃,以及公平合理的人才晉升機制,充分發揮人才推動物流業發展的作用。對政府及高校而言,為了滿足高速發展的物流業對人才的需求,教育主體要不斷完善學科體系,倡導工學結合,開展物流專題人才培養計劃,培養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兼備的復合型人才。
(四)加快信息網絡建設,完善國際物流信息平臺。完善國際物流信息平臺是打造國際物流中心的關鍵和核心,中西部的物流企業大部分都是從傳統物資流通企業發展而來的,無論是倉儲、配送還是運輸都是采用傳統的人工操作和電話、傳真等方式進行溝通,物流的信息化和網絡化水平較低,缺乏統一的物流信息平臺。通過加快信息網絡建設,完善國際物流信息平臺,可以有效實現物流企業之間以及物流企業與職能部門的有效溝通和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力推動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步伐,早日實現打造“四港一體”的國際物流中心的目標。一是實施信息網絡建設方案,在鄭州航空港和鄭州商都信息港的基礎上,利用當前已經形成的國際、國內信息網絡和基礎的物流設施,建設功能完善、平臺開放、標準統一的物流信息平臺;二是依托電子商務平臺,制定物流信息共享的協議和標準,開發統一的國家物流信息平臺。
(五)加快物流產業化,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暗谌轿锪鳌笔窍鄬τ谫I方和賣方企業而言的,買方和賣方企業為了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主營業務,把本屬于自己的商品運輸、儲存、配送等業務委托給專業的物流公司,并通過物流信息平臺對物流全程進行管理和控制的運作模式,這種通過與買方和賣方企業合作,提供專業化物流服務的公司就屬于“第三方物流”。同時,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對“第三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他們承包客戶的物流業務,同時還要求把“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務延伸到企業的經營活動中,與企業形成風險同共、利益共享合作伙伴關系。鄭州要想大力發展物流業,打造“四港一體”的國際物流中心,就必須通過招商引資,大力培育“第三方物流”。在發展過程中始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為載體,以“第三方物流”為助推,加快打造國際物流中心的步伐。
主要參考文獻:
[1]劉淑萍.以建設國際商都為契機打造鄭州國際物流中心[J].中國商論,2016.16.
[2]賈會遠.基于SWOT分析的鄭州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建設研究[J].中原工學院學報,2012.10.
[3]丁同民.“十三五”時期航空經濟區法律政策創新研究——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為例[J].中州學刊,2015.12.
[4]秦海芳.鄭州國際物流中心發展物流金融研究[D].河南工業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