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紅 王家進


[提要] 隨著我國老齡化問題的加劇,養老保險基金應運而生。但養老保險基金在支付過程中存在各種危機,隱性債務缺口逐漸擴大,因此尋求解決各種危機與缺口的方法與途徑勢在必行。本文從探究解決養老保險基金方法出發,以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規模、架構、收益和風險狀況,并結合國外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經驗,提出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相關建議。
關鍵詞: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保值增值
中圖分類號:F8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1月30日
一、引言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進入持續快速增長階段,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戰略已經開始實施。為適應當前經濟增長的趨勢,不斷完善和加強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就尤為重要。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主要面臨資金規模不足、資金投資渠道較少、資金保值增值壓力大、資金縮水和資金缺口風險巨大等問題,因此努力提高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水平和效率,保證養老保險基金安全、保值、增值、高效、完整,探索運行合理的基金投資管理模式和途徑成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加強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改善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的重要舉措。
二、相關文獻綜述
目前對于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研究:第一,從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優化組合的方式看,Blake(2003)發現,要實現社會財富的保值增值,必須對各種相關財務項目進行優化組合。Douglas Wright(2011)認為實施固定繳費方式的養老保險基金計劃的居民,其最優投資組合方式是以目標為導向的投資策略。惠恩才(2015)則認為必須開辟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多元化路徑,實現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多元化發展;第二,從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的模式看,Orszag、Stiglitz(1999)認為要使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創造出最大的效益,獲得更高的資本回報率,就必須在完善的、健全的資本市場中進行投資管理。周沛(2015)則認為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過程中,需要從安全價值、保值增值價值、服務價值進行考量;第三,從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監管看,Goldman(2000)認為監管機構或人員必須要求從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的機構保持相對較高的清晰度,保持相關信息披露的透明度。E.philip Davis(2001)認為對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可以采取“審慎人”和“數量范圍限定”監管模式。王小華、張軍濤(2014)認為我國現階段應實行嚴格限定監管模式,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從根本上解決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難題。尹春媛(2015)認為為了解決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方面遇到的各種問題,必須加強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財務監管。
三、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規模分析
(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規模分析。由表1可知,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呈上升趨勢。一方面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改革和完善,越來越多的居民逐漸了解到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相關制度或政策,逐漸意識到繳納基本養老基金能夠保障自身的養老保險權益;另一方面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社會統籌部分主要有國家財政補充,而個人賬戶是由個人儲蓄補充,并且該賬戶可以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極大促進了居民向個人賬戶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積極性。(表1)
(二)企業年金基金投資規模分析。由圖1可知,從2007年至2014年之間,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規模逐年擴大,但投資增長率呈現下降趨勢。主要的原因有:首先,企業年金計劃的編制越來越需要專業化、知識化和市場化作支撐,企業的年金基金投資管理制度也更加適應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制度的改革;其次,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渠道、投資方式、投資種類等不斷增加,擴大了企業年金基金的投資規模;最后,政府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一系列較為有效合理的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政策,吸引對企業年金基金感興趣的職工參與其中。(圖1)
(三)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規模分析。根據《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5》的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累積記賬為40,974億元,比2013年增加了5,865億元,其增長率為16.71%。而與之相對應的另一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做實的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基金總額為5,001億元,比2013年增加了847億元,同比增長了20.39%。從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基金投資規模看,做實的增長速度比累積記賬的增長速度更快,但由于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基金的數額較大,因此要破解“空賬”難題還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四、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收益分析
從表2相關數據可知,在2007~2015年之間,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呈現出跌宕起伏的狀態。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2007年,中國經濟呈現出高速發展勢頭,使得投資于股票市場的養老保險基金獲得了高收益;第二,在2009~2011年之間則呈現出下降趨勢,主要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各類投資渠道都不同程度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第三,從2011年開始,因為國家對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的管理更加多元化、標準化,養老金入市也已經提上日程,使得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朝著有利于我國國計民生的方向發展,從而使得投資收益不斷增加。(表2)
五、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風險分析
首先,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于銀行存款所面臨的主要風險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通貨膨脹風險,如果通貨膨脹率高于銀行存款利率,則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會面臨較大的損失;第二,銀行倒閉的風險,使得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風險加大;第三,銀行存款利率風險,將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于銀行存款,其收益必然會受到銀行存款利率的影響。
其次,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于股票所面臨的風險有兩個方面:第一,系統性風險,主要包括股票市場利率風險和政策風險。股票市場利率風險在我國實際上并不明顯,主要是由于我國股票市場利率尚未實現全面的市場化改革;政策風險的存在,是由于我國仍然處于經濟轉型升級期,各種財政、利率、產業政策等對養老保險基金影響較大;第二,非系統性風險,主要包括股票價格波動風險、經營風險、流動風險。
最后,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于債券所面臨的風險。投資于債券市場所面臨的風險主要是違約風險,這一風險是在債券投資中所面臨的最大風險,當債務人無法償還所欠債權人債款時,違約風險就會發生,必然導致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風險增大。此外,與投資于銀行存款類似,也會出現通貨膨脹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造成養老保險基金的損失。
六、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的建議
根據前文分析結果,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提出以下建議:第一,明確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應遵循的原則。安全性、獲利性、流動性和社會效益性是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必須遵循的四個基本準則;第二,拓寬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工具。除傳統的銀行存款、國債、股票、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一些新的金融投資工具也正在興起,因此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需要進行多元化投資,以規避風險;第三,合理確定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最優投資組合方案,實現多樣化投資,降低投資風險;第四,積極創新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模式,努力尋找適合我國資本市場發展和經濟社會進步的新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模式;第五,建立健全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監管制度。確定適合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監管的模式,規范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監管過程。
主要參考文獻:
[1]Blake.Pension schemes and pension funds in the United Kingdo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2]David Blake,Douglas Wright,Yumeng Zhang.Target-Driven Investing:Optimal Investment Strategies in Defined Contribution Pension Plans under Loss Aversion [J].Pension Institute Discussion Paper,2011.9.
[3]恩惠才.多元化投資運營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出路[J].農業經濟問題(月刊),2015.9.
[4]Orszag,Stiglitz.Rethinking Pension Reforms:Ten Myths About Social Security Systems[J].The World Bank Publications,1999.13.
[5]周沛.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商業模式探討——基于“三維度價值”的視角[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6]Goldman.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udent Man Concept in Relation to Pension Funds [J].Journal of Pensions Management,2000.5.
[7]E.philip Davis.Portfolio Regulation of Life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Pension Funds[R].Discussion Paper,2001.
[8]王小華,張軍濤.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監管模式選擇的博弈分析及啟示[J].現代管理科學,2014.8.
[9]尹春媛.我國養老保險基金財務監管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財經界,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