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翀齊
家風家訓,家家都有。有的家訓是有據可依的古法門規,有的是口口相傳的人生哲理……其實,家訓不論深淺,都是我們的精神財富,都是一種良好的家庭風氣。
世上有千萬個家庭,也有很多種家風,我家的家風卻很平凡,既不包含古法門規,又不包括人生哲理,而是側重怎樣做一個優秀的人。
從小學升入初中后,做作業的時間多了,和父母談話的時間少了,這卻不減他們對我的愛。媽媽知道我做作業時喜歡一邊玩一邊寫,所以,每次都會寫到深夜。雖然媽媽看不懂我做的題,她卻經常一邊織毛衣一邊用慈愛的目光看我寫作業。爸爸發現媽媽守著我寫作業時我不會去倒水喝,便為我沖上一杯菊花茶,輕輕地放在寫字臺上,生怕驚擾到我。這就是我家的慈愛之風。
上了初中,父母說我長大了,一些事應該自己去做,想讓我嘗試洗衣做飯,但考慮到每天上下學沒有時間做飯,就改為星期天。剛開始,我還抱怨父母,說他們變懶了,可半個學期過去了,我才明白他們的良苦用心。他們并沒有變懶,而是想讓我自立起來。這就是我家的勤勞之風。
妹妹已經上小學四年級了,學校不統一穿服裝,難免女孩子會有攀比。妹妹也不例外。夏日的一天,妹妹穿了一件粉紅色的短裙想去學校。本來,我是不想管她的,但看到了就說穿這么艷的裙子去學校不合適。妹妹馬上問為什么,我說小學生不能穿太花哨的衣服,而且顏色太艷了更容易吸熱。然而,妹妹并沒有領悟我的意思,噘著小嘴,手指纏繞著發絲,說:“同學都穿得那么好看,就我的衣服普通……”然而,在我的一番勸說下,妹妹不再穿艷麗的裙子了。其實,這些都是我上小學時媽媽告訴我的。這就是我家的樸素之風。
我還記得前幾年,爸爸就教育我和妹妹,學習應該自覺,作業要自己完成。上了小學五年級,我們換了一個新英語老師,課堂氣氛不再那么輕松,我也覺得自己的英語成績不升反降。有一次,英語老師布置了一個很難的家庭作業,我根本做不來,腦子里一閃而過的念頭——抄作業。但是,一想到爸爸若知道我抄作業,他肯定會生氣。于是,這個念頭很快打消了。我便鼓起勇氣和一個同學去問老師,老師很溫柔地給我們講解,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可怕。從此,我在英語課上也慢慢聽懂了。這就是我家的勤學之風。
不知為何在吃飯時,我總會掉很多飯粒在桌上。每次,姥姥看見了總會說:“可惜了,可惜了。”當時的我對姥姥的話很反感,不就是一些飯粒了,又不值幾個錢!有一次,媽媽帶我去老家,正逢插秧的季節。我也圖個新鮮,到田里插了一下,結果只插了一個多小時就累得不行,胳膊和小腿疼了一晚上。當時,我才領悟到種田的辛苦。我后悔自己以前的做法,覺得姥姥說得對,從小就應該養成珍惜糧食的習慣。于是,我把這個道理告訴了妹妹,吃飯時還監督她。這就是我家的節儉之風。
這就是我的家。這就是很普通的家風。正是有了這樣的家風,我們的家才能和和睦睦,我和妹妹才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