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柔 陳彥新 張濤 謝月強 黃金 蔡雨嫣
[提要] 本文以鎮江市小微企業為研究對象,以新常態為背景,結合鎮江市出臺的各項配套政策進行分析,根據鎮江市小微企業實地調查結果,分析現行小微企業財稅政策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促進鎮江市小微企業發展的財稅支持新思路。
關鍵詞:小微企業;財稅政策;政策研究
基金項目:江蘇科技大學2015年本科生創新計劃階段性成果;鎮江市社科聯項目:“新常態下促進鎮江小微企業發展的財稅支持新思路”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F8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2月7日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發展由原來的高速發展,進入了中高速發展的“新常態”,新常態下,經濟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升級為小微企業發展創造了新的契機。與此同時,國家及各級政府部門深化改革,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出臺了包括財稅政策在內的各項政策措施,在促進小微企業發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鎮江市小微企業數量繁多,在解決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科技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研究目前鎮江市針對小微企業的財稅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小微企業的概念
(一)小微企業。近些年來,小微企業的概念逐漸從中小企業中剝離出來,通常是指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是由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主要指那些產權和經營權高度統一,產品(服務)種類單一,規模和產值較小,從業人員較少的經濟組織。小微企業的劃分標準主要包括:(1)資產總額,工業企業不超過3,000萬元,其他企業不超過1,000萬元;(2)從業人數,工業企業不超過100人,其他企業不超過80人;(3)稅收指標,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符合以上三個標準才是小微企業。
創建小微企業的時候,既可以申辦成個體工商戶、獨資企業,又可以是合伙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限責任公司。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是自由資金,親戚朋友借款,很少有正式的融資渠道。投入的資金既可以是實物資產、知識產權,也可以是貨幣資金。銷售上采用直銷的方式,以服務本地市場為主,運作方式靈活,內部管理松散。
(二)鎮江小微企業。鎮江作為長江三角洲經濟圈(上海經濟圈)的重要組成城市,是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的一個著名港口和商業貿易轉運和轉口城市。鎮江小微企業主要集中在零售、批發、餐飲、加工等投資成本少、勞動力密集度高、附加值較低的行業。隨著國家鼓勵創業政策不斷出臺,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政策導向,為鎮江小微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截至2014年末,鎮江市全市有中小微企業4.6萬家,工業企業1.8萬家,其中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2,707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8.9%,實現生產總產值5,666.8億元,同比增長10%,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9.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492.3億元,同比增長9.2%,實現利稅、利潤分別為530.9億元、336.4億元,同比增長14.7%、16.1%,增速均超全省平均水平。
二、鎮江現行小微企業財稅扶持政策及取得的成果
鎮江市一直以來重視對于小微企業的扶持和發展,出臺了多項財稅政策支持鎮江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一)多措并舉破解小微企業融資問題。2013年6月,鎮江市啟動小微企業融資“陽光服務”工程。其中的具體措施包括:暢通銀行與企業信息溝通機制,推動融資還款方式創新,優化融資抵押擔保服務,提高專業化水平,改善金融服務環境。2013年8月,鎮江市政府宣布設立“小微企業周轉貸款”,為市區范圍內符合條件的、單筆融資申請額不超過500萬元的小微企業提供信用貸款,經測算,如果設立1億元規模,每年可為480多戶企業減少2,440萬元的融資成本。目前,鎮江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所占各項貸款的比重,大大高于全省百分比。
2015年,鎮江市開展了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以“扶助小微、轉型成長”為主題,提出十項工作舉措,力爭在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創業載體建設和服務、融資擔保服務四個重點方面實現新突破:新增市級以上各類公共服務平臺15家以上,服務中小企業500家以上,完成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1,000人次;新增市級以上科技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產品30個以上,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家;為700家以上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向1,800家以上小微企業發放周轉貸款,融資190億元以上。
(二)加強針對小微企業專項資金引導。2015年鎮江市繼續加大了對于小微企業資金引導扶持力度,政策規定市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用于對小微企業扶持的比例不低于30%。此外,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在中小企業發展專項引導資金中安排資金,用于購買符合資質的社會化服務機構提供的面向小微企業的培訓和咨詢診斷服務。加大創業主體培育力度,鼓勵大中型企業帶動產業鏈上的小型微型企業發展,對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提供針對性創業輔導,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孵化器等創業載體予以獎勵。
(三)優化創新創業引導模式。市政府進一步整合優化市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科技貸款風險補償資金等基金品種,充分放大政府資金的杠桿效應,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推動政府產業投資集團、融資平臺聯合民間資本,探索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積極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2016年3月7日,“全國中小企業創新投資基地”落戶鎮江國家大學科技園,以此整合利用資源,共同推進鎮江中小企業及小微企業的發展。
(四)積極降低小微企業稅費負擔。2014年財政部、稅務局、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優惠政策發布后,市國稅局全面了解政策規定、辦稅流程、申報要求和管理方式,廣泛宣傳幫助納稅人吃透政策,讓小微企業在季度預繳時即可提前享受優惠,并因企施策優化涉稅服務,輔導納稅人正確申報。2014年第三季度全市申報查賬征收的盈利小型微利企業共4,616戶,其中4,182戶企業享受優惠減免,共減免稅額1,472.39萬元;核定征收的小微盈利戶數為3,810戶,3,793戶共享受減免稅額1,169.33萬元。除去享受其他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本次小微企業優惠政策受惠面達到94.65%。
三、鎮江現行小微企業財稅扶持政策存在的缺陷
雖然鎮江市在財稅扶持小微企業的發展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通過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我們發現現行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財稅扶持政策,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扶持政策落實不普遍。近年來,從國家到地方,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接連出臺,但由于專業性較強,又涉及多個稅種和各類服務舉措,讓許多納稅人應接不暇。目前,鎮江市仍有不少小微企業對于國家和市、政出臺的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并不了解,此外通過調查還發現,從事不同行業的小微企業對政策扶持和稅費減輕的感知有所不同,科技型小微企業比較敏感,認為扶持政策對企業經營有較大幫助,而大多數的小微企業則反映“沒關心或者不知道這些扶持政策”,對于扶持政策的落實結果也沒有細究。
(二)創新、創業過程中融資難問題仍是小微企業的“坎”。雖然近幾年銀行服務小微企業進入了良性發展態勢,鎮江市至2013年10月末,全市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已達到839億元,比2005年增長8倍,但總體來看金融機構風險控制機制仍未完全轉變,融資難問題“高燒”未退。在融資過程中缺少抵押物仍是小微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在調查的小微企業中,有一半以上的企業反映企業獲得資金的門檻較高,融資需求不能得到較好的滿足。
(三)稅收征管程序仍顯復雜。一方面各地區國稅、地稅兩套機構使得征管工作存在大量重復交叉;另一方面在納稅申報程序上,對于所有企業均采用按同一納稅期限和納稅程序進行管理,沒有單獨針對小微企業進行的稅收征管,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小微企業規模小、信息化程度較低,運用同一程序進行管理,在稅收遵從成本上沒有體現對弱勢企業的扶持。
四、促進鎮江小微企業發展的財稅支持新思路
為了更好地促進鎮江小微企業的發展,就以下幾方面提出完善鎮江現有的財稅扶持政策,以促進小微企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一)多渠道加強政策宣傳和落實情況。為了使小微企業更好地了解到各項扶持政策,應進一步擴大宣傳渠道,如開設針對小微企業的專項講座、媒體專欄等,由專人進行講解,使得各項具體政策便于理解,真正幫助小微企業營業者實現“應知應會”。針對稅收優惠政策,由于專業性較強,又涉及多個稅種和各類服務舉措,經常讓許多納稅人應接不暇。稅務部門可以針對每一項減免項目,列明對應的扶持對象、減免內容、新增和擴大優惠說明,納稅人可以快速準確地定位到自己所對應的優惠項目,一目了然,非常方便使用。開展這樣多樣化的服務,不斷改進政策管理,讓國家惠民政策的“雨露”能撒到每個小微企業的頭上。
(二)構建以財政支持為主體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小微企業的融資擔保體系:(1)財政支持與融資擔保機構共擔風險,財政擔負部分風險既可以降低融資機構和銀行的貸款風險,又可以防范小微企業與融資擔保機構的“道德風險”;(2)規范貸款對象的遴選機制,防止財政支持融資擔保政策落實中的“尋租”問題;(3)構建小微企業融資擔保的風險補償機制,完善風險投資市場,引導融資機構和銀行向風險較大、收益較高的高科技小微企業進行風險投資。
(三)對不同的小微企業實施差別化稅收政策。小微企業分布廣泛,常常分處不同區域、從事不同的行業,經營的項目多種多樣,獲得的利潤也會有較大的差距。針對不同的小微企業實施差別化的稅收政策,或針對小微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進行差別化的稅收政策,是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有效方式。如,對初創的小微企業而言,需要創業基金直接投入和直接免稅的扶持;對于發展期的小微企業則需要財政支持政策的融資支持與投資抵免等方面的扶持,促進其擴大投資和生產的規模。
新的發展、新的機遇,抓住小微企業面臨的困難及其癥結所在,積極制定和實施單獨扶持小微企業的各項政策,綜合運用金融、財政、稅收和市場監管等有效手段,定能更有力地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夢,王建新.經濟“新常態”下促進小微企業減稅政策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7.
[2]戚嘯艷,陳嘯,朱近忠.激勵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的財稅政策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2.20.
[3]高平.小微企業感受溫暖金融陽光[N].鎮江日報,2013.12.25.
[4]束磊.促進我國小微企業發展的財稅扶持政策研究[D].貴州:貴州財經大學,20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