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始建于1864年,由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出資,最初定名為“男蒙館”。1900年更名為“私立育英學校”,設小學、初中和高中部。1952年育英學校回歸國有,小學部更名為燈市口小學。2012年,燈市口小學被北京市教委授予“百年老校”的殊榮。2014年,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正式成立。
資源帶共有燈市口、禮士、北池子和東高房四個校區,地處首都核心區,緊鄰商務印書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景山學校等教育文化場所,形成了一個中心多翼發展的教育網絡布局。
資源帶以百年育英文化為基礎,明確了“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光彩”的辦學理念,構建“生本、自主、開放、創造”的課堂,培養“致知力行 合作創新”的學生,并以藝術、體育特色見長。定期組織體育節、科技節、戲劇節等活動,為學生全面發展、自主發展、個性發展提供機會與平臺。每年,資源帶為優質中學輸送大批學有特長的優秀畢業生。歷屆校友中人才輩出,享譽藝術、體育、科技等領域。
資源帶還先后獲得世界衛生組織授予的健康促進學校(金獎)、全國和諧校園、中國青少年素質教育研究實驗基地、首都文明單位、北京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北京市中小學學校文化建設示范校、北京市基礎教育課程建設先進單位、東城區素質教育窗口校、東城區中小學科技教育示范學校、東城區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等國家和市、區級榮譽及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