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
燈市口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帶成立后,實施師資統籌安排,八成以上干部教師跨校區輪崗交流。這一項新的改革舉措帶動了所有校區教師們的成長,讓教師收獲了職業幸福感。原在東高房小學任職的英語教師藥睿婷就是其中的一員。
教研氛圍的改變讓教師在團隊中提升專業水平。“以前,在東高房小學,學校規模小,教研氛圍不濃,培訓機會少。”這是藥睿婷老師對過去的記憶。資源帶成立之后,每學期各校區教師進行學科聯合教研共百余次,而對于原北池子和東高房小學的教師而言,同一學科的交流對象較之前大大增加了。同時,資源帶更豐富的培訓機會、專家資源也讓教師們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藥睿婷老師為例,兩年來,她先后去外地現場觀摩了第八屆全國英語大賽、北京市教材培訓活動,并加入到資源帶“教育家成長工程”項目培訓中。在該項目中,教師們不按學科分組,作為英語教師的她,也可以了解語文、數學、科學等不同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的優勢。在實踐中,各學科教師可以進行更多的聯動整合。僅去年一年,她被評為東城區優秀教師,被聘為東城區兼職教研員,其微課作品獲得市級原創課程輔助資源一等獎。她激動地說:“我工作十年了,在資源帶這兩年是成長最快的,也是收獲最多的。”
挑戰與機會并存,讓教師在新平臺中收獲職業幸福感。2015年,作為英語教師,她承擔了班主任的工作。在她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從班級文化設計、晨讀到日常行為規范等方面處處滲透著英語特色——她創編了英語日常習慣兒歌,無論是簡單的坐姿口令,還是上學、課上、課下、午飯、放學每個時間段的規矩,學生都能用英文表達并自覺遵守。這樣,英語班級文化逐漸形成,學生在表達方面變得更自信、大方。而學生的成長也激發了藥睿婷老師更大的工作熱情,她為低年級學生創設快樂、有趣的綜合學習課堂;通過學科聯動,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從藥睿婷老師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普通教師融入資源帶之后的蛻變和成長。資源帶的成立為教師構建了一個高品質、專業化的平臺,讓教師快樂、自由地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