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勝武
學校一直將交流能力視為學生發展能力目標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學校開發了“十二年一貫制世紀演說家課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用十二年的時間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
首先,我們對“世紀演說家”課程進行了整體規劃,并分段實施。
我們對十二年的課程進行了整體規劃,根據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及語言能力水平,將課程分為四個學段,并確定了每個學段的教學主題及培養目標。1-3年級為第一學段,課程主題為“小小故事家”,培養學生能具體、生動講述故事的能力;4-6年級為第二學段,課程主題為“小小主持人”,培養學生獨立采訪、主持的能力;7-9年級為第三學段,主題為“演講與口才”,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10-12年級為第四學段,主題為“辯論課程”,旨在讓學生掌握辯論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與能力。
然后,在確定課程目標和主題的基礎上,我們著力開發特色鮮明的校本教材。
學校為“世紀演說家”課程開發了五本校本教材,在每一學段各一本主體教材的基礎上,為第三學段編寫了《演講詞鑒賞》作為補充學習資料。每個學段的校本教材都包含文字資料和相配套的音視頻資料,采用知識講解、技法指導、技能訓練相結合的體例,著眼于學生能力、知識、素質的綜合培養,注重實用性、趣味性、人文性、網絡性。如第二學段的校本教材為《小小主持人》,分為概述、發聲練習、氣息訓練、朗誦藝術、表演技巧、禮儀常識、場景應對、思維訓練八講。每一講都是先學習主持理論知識,然后進行豐富多彩的課堂實操訓練。以第二講“發聲訓練”為例,在基礎知識的“魅力聲音”中介紹主持人發聲的四個基本特征及要求;在技法講解與訓練中,進行唇部訓練、舌部訓練和開合訓練;最后進行噴、彈、啃、吐、磨的實操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有針對性的訓練外,我們還通過角色扮演、游戲互動、話題情境、多媒體等手段開展多種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如在即興演講思維練習環節,我們設計了“四字詞語或成語快速接龍”游戲;為了訓練學生的延展性思維,設置了“串詞”游戲環節(即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隨機寫出一個詞,隨機組合,然后讓學生將這些毫無關聯的詞串起來,看誰的思維最發散、誰的反應速度最快,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故事連綴)。又如,在即興演講逆向思維訓練中,我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任務:如今人們遇到老人倒地不扶的報道屢見報端,請對這種現象發表看法。這樣的活動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從更深層次讓學生積極動腦、主動構建。
編輯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