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更多青少年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2016年9月9日,習近平來到自己的母校——北京市八一學校,走進科普實驗室,同正在研制科普小衛星的老師和學生們交流,叮囑同學們小衛星發射時要記得告訴他。衛星發射前,科普小衛星研制團隊的學生們給總書記寫信,報告了小衛星即將發射的消息,表示要讓小衛星發揮啟明星一樣的領航作用,不斷激發同學們科學探索熱情。
八一學校學生設計研制的小衛星是我國首顆中學生科普小衛星,12月28日在太原衛星發射基地發射升空、準確入軌,發回信標信號。衛星計劃在軌運行180天,期間將進行對地拍攝、無線電通訊、音頻傳輸和快速離軌實驗。
習總書記的這封回信在少先隊領域中迅速傳播,令大家深受鼓舞,特別是許多老少先隊工作者和輔導員更是感慨萬千。因為“愛科學”教育活動是少先隊的傳統品牌活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少先隊組織抓住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關鍵即科學技術現代化,著重對少年兒童進行了科學教育的創新啟蒙和實踐引導。
1979年2月,江蘇省常州市的少先隊組織發出了開展“我們愛科學”活動的倡議,提議少先隊員開展“六個一”活動:人人讀一本科普讀物,講一個科學故事,做一項科學小實驗,制作一件科技小作品,用科學解釋一種自然現象,了解一門科學的發展遠景。3月10日,共青團中央、全國科協、教育部發布《關于支持常州市少先隊員倡議在全國少年兒童中開展“我們愛科學”活動的聯合通知》,并號召全國少年兒童響應這個倡議。此后,全國少先隊員積極開展“我們愛科學”活動,走出課堂,把探求知識的目光投向大自然,在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中培養了熱愛科學的思想和追求科學的能力。
1984年,以“樹立創造的志向,培養創造的才干,開展創造性的活動”為主題,少先隊組織又發起了“創造杯”競賽活動。全國有33.5萬多個少先隊大、中、小隊推薦了活動,1萬個少先隊集體獲全國“創造杯”獎,其中,就有不少體現少先隊員學科學、用科學的創造活動。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少先隊組織提出以素質教育為目標、以能力訓練為重點、以實踐活動為途徑的面向新世紀少先隊工作定位。1994年,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發起了面向全體少年兒童的“中國少年雛鷹”行動,“啟明星”科技活動是其四大主體活動之一,倡導少年兒童通過開展小制作、小發明等科技活動,啟迪少年兒童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啟發他們關心科學技術的新成果,關心21世紀中國的發展,引導他們在科技活動中動腦動手,發揮潛能,培養創造意識。
2013年全國少工委號召全隊開展的“紅領巾相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也倡導少先隊員通過“講述中國故事”“體驗中國發展”“討論中國現象”“漫游中國未來”“中國夢好少年爭章”等活動,在尋訪、動手動腦實踐中體驗科技對中國發展的作用,樹立“我的科學夢”融入“中國夢”的志向。
(欄目編輯 李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