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博物館里的中國
博物館里珍藏著人類的珍貴記憶。人類的文明從這里開始,人類的文化在這里保存和發揚。為了了解歷史,讓我們首先從認識祖先出發,追溯到千萬年之前,一起去探索上古時期的遠古人類,參觀遠古的文物,再現他們的生活場景,感悟古人類的智慧。歡迎大家來到第一站:文明的贊禮。
發現最早的人類——“北京人”
距今大約70萬至23萬年前,北京西南的周口店地區居住著一群遠古人類。經過數十萬年滄海桑田的地質變遷,他們在這里留下了自己的遺骨和遺物。1929年11月,裴文中在周口店的龍骨山猿人洞內找到了埋藏在地層中幾十萬年的頭蓋骨。這些頭蓋骨化石和后來發現的其他人類化石,為我們揭示了“直立人”(俗稱“猿人”)階段人類的基本特征。這些在周口店被發掘出來的頭蓋骨化石,是人類演化過程的重要見證物,更是寶貴的人類遺產。

那么,距今幾十萬年前的“北京人”是什么樣子的呢?他們身材短粗,男性高約156厘米,女性高約144厘米,比現代人矮得多。而且他們的前額低平,眉骨粗大而凸起,顴骨高,鼻子寬扁,嘴巴突出,頭部微微前傾,腦容量平均只有1000多毫升。雖然他們不及現代人高大,但他們的肩膀寬闊,肌肉發達,腿比較短,雙臂相對較長,雙臂下垂時指尖幾乎快要接近膝蓋,立正時也不像現代人那樣筆直挺拔。這些就是化石為我們帶來的舊石器時期古人類的訊息。
火種起源的地方——北京周口店遠古人類遺址

在遠古時期,周口店地區樹木繁茂,氣候非常溫暖,一群能夠直立行走的猿人看到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巨大洞穴,便留下來過起了群居生活。后來人們把這個洞穴叫作“猿人洞”,這群人類就是人們常說的“北京猿人”。
有一天,北京猿人采集食物的時候,樹林中燃起了大火。驚恐之際,他們突然聞到了一股香味。走近一看,原來是動物燃燒后發出的香味。他們試著把烤過的“食物”塞到嘴里,第一次嘗到的美味令他們興奮異常。火的作用,就這樣被遠古人類發現了。后來,他們逐漸學會了利用木頭引火,使用其他天然物保存火種。他們不僅用火改善了自己的飲食結構,還用火嚇退了野獸,過上了比較穩定的生活。他們就這樣在周口店地區斷斷續續地生活了40多萬年。
農耕生活的雛形——西安半坡遺址
遠古人類披荊斬棘的生活一直在一步一步地發生著改變。現在西安市東郊的浐河東岸有一個名叫半坡的村子。大約6000年以前這里居住著一群遠古人類——后來被人們稱為“半坡人”。正是這群“半坡人”一次次的發明創造,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半坡人”逐漸告別了采集食物的時代,走向了農業生產之路。他們使用石錛和砍砸器把一片片樹林和雜草砍除,放火燒掉干草。然后,使用石鏟、石鋤翻地、松土、播撒種子。等到莊稼成熟后,他們用石刀收割谷穗。后來,他們又相繼發明了石鐮、石磨棒和石磨盤等。
除了種植以外,“半坡人”發明了新的狩獵工具——弓箭和石球。這兩種工具拉開了人和野獸之間的距離,避免了任何野獸近距離的正面接觸,提高了攻擊的準確性和殺傷力,也保證了人類的安全。“半坡人”還將吃不完的溫順的獵物關進圈欄里,開始了原始家畜的飼養。“半坡人”對火的使用也到了相當熟練的地步。他們不僅學會了制陶,還能夠生產出各種帶有紋飾的彩陶。最重要的是,走出了山洞的“半坡人”在平原上建立起了自己的房子,形成了村落。
魚火之鄉的文化之源——浙江余杭良渚遺址
浙江省杭州市的余杭區,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了人類的足跡。他們在這里栽培水稻,改革生產工具,最終成就了余杭“魚米之鄉”的美譽。
5000多年以前,告別了集體勞動的“良渚人”,開始了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勞動。在他們中間有了貴族和平民的劃分,有了社會等級的分化,其中喪葬禮儀是最明顯的表現。貴族死后,可以被葬在人工營建的高臺墓地之上,有寬大的墓穴和棺材,隨葬品中有大量的玉器。此外,隨葬的陶器上還有非常精細的刻紋。平民大多只能被埋葬在居住區附近或稍微遠一點兒的高地之上,沒有人工營建的墓地,墓穴很淺而且窄小,只有少數死者有木棺。他們的隨葬品僅有一些小件玉器,陶器居多卻比較粗糙。一些平民的墓里甚至什么東西都沒有。

“良渚人”在5000多年前開始修建城墻。他們修筑的城墻堪稱中華第一墻。他們在附近的天目山上開采石料,從其他地方運來黃土,并充分利用了自然條件,終于修成了一條周長6600千米、平均寬度約50米、高4米的城墻。他們修建的六座水門使良渚城除了能夠抵御外族入侵之外,還具備了防洪功能,成為一座占地近300萬平方米的大城市。這樣,“良渚人”便有了自己的國家和首都。如今,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已向公眾開放。
雖說不同地方的遠古人類不盡相同,但不同時期的遠古人卻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征:他們在緩慢地卻不停息地逐步進化、成熟,他們的智慧以及在歷史進程中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們遺留下來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彌足珍貴的遺產;每一個遺址都是古文明的發祥地;每一段歷史都是文明的贊禮。
(選編自新蕾出版社出版的《博物館里的中國》之《揭秘消逝的文明》,趙燕姣、陸青松編著。)
問題:面對文物的時候,隊員們應該怎樣做?
認真去觀察:不放過展品上的每個細節。盡可能去觀察展品的樣子、顏色、大小等。
認真去發現:不放過眼前的每個亮點。在觀察之后,想一想展品什么地方最有趣,有何獨特之處,為什么會吸引你?
認真去思考:不放過腦海中的每個疑惑。隨著你的發現去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造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特別之處?
在博物館里,我們不僅要聽講解、還要看展牌上怎么寫,更要有自己的觀察、發現和思考。這樣得來的收獲對于隊員們來講才是最有價值的。
(欄目編輯 張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