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丹
前言
高中生面臨著高考升學的沉重壓力。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據我國教育部門的調查,我國高中生的身體素質近年來逐漸下降,高中體育教學效果不明顯。對此,我國教育專家提出了一些提高體育選項教學有效性的方法與策略,力求促進我國體育教育的發展,促進我國高中生養成體育鍛煉習慣,提高我國高中生的身體素質。
一、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的內涵及重大意義
高中生的年齡處于15~18歲之間,這一階段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在飛速成長。如果不能夠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為他們樹立良好的意識,就會妨礙學生的健康成長。
體育選項教學,就是根據學生的興趣不同,讓學生自由選擇選修的體育項目,根據學生選擇的項目進行分班教學。體育選項教學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理念,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特長,讓學生形成對體育項目的熱愛。學生對自主選擇的體育項目充滿了熱愛,在學習中才會保持熱情和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學習的效率將會大大提高。體育選項教學主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究性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學習習慣反過來也可以被學生運用到文化課的學習當中。
在高中階段督促學生選修體育課程項目,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大的意義。體育選項教學不僅能讓學生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夠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在校園形成一種重視體育鍛煉的良好氛圍。學生經過體育鍛煉,身體素質得到了增強,免疫力得到了提高,才能夠為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的前提和條件
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的實行,必須具備以下前提:首先,教師要對選項教學具有深刻理解,意識到體育選項教學的目標是為了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體育知識;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利用各種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不僅能夠用在學生各種文化課的學習當中,對學生進入社會以后的工作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的健康安全為第一任務,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傳授給學生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教師自身要具備深厚的體育知識水平和深厚的體育技能功底,這樣才能夠為學生進行良好的示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的實行還要各種外部條件的支持。首先,教育主管部門要對體育教學的評價機制作出調整。以往體育教學的評價機制和文化課沒有區別,以學生的體育考試分數為主。學生平時不注意體育鍛煉,臨考突擊練習而發生危險的事例屢見不鮮。教育主管部門必須將體育教學的評價機制變的多元化,不單單以考試分數為唯一評價因素。其次,體育教師要改變觀念,順應新課改的浪潮,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還要增強自身的素質,積極掌握各種新型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引導學生,激發學生興趣為主。
三、提高高中體育選項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方法
1.編撰統一教材
從我國的高中體育選項教學實行情況來看,我國的高中體育教學還處于一個初級的階段。具體表現為體育教學的評價標準太簡單,評價影響因素單一,體育教學缺乏統一應用的教材。據我國教育部門的統計調查顯示:在江蘇省,有30%的高中學校運用的體育教材是由本校的體育教師自行編寫而成。而對于另外70%的高中,體育教材則是由體育教師參考其他學校體育教材和網絡上的體育教育書籍編寫而成。沒有一部統一的體育教材,導致了各個高中的體育教學各行其是,缺乏規范性,難以達到體育選項教學的目的。教育部門組成由體育專家與教育專家共同組成教材編撰小組,共同編寫地區通用的體育教材,為體育選項教學提供依據和規范。教材內容不僅要包括各種體育活動的運動規范,也要包括對體育精神的宣揚。
2.完善體育選項教學的體系
我國對于體育教學的評價機制缺乏合理性。就拿籃球運動來說,很多學校就以學生投十次球投進了多少個來給出學生體育課的分數,這是極其片面的。對于籃球運動來講,學生對運動規則的了解程度、對于訓練的熱情程度、投籃動作的標準程度、運球的熟練程度、團隊配合的能力,都可以成為評價的參考因素。體育選項教學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改變單一的評價機制,讓體育選項教學的評價機制更加多元化,根據學生選修項目的不同設置不同的評價標準。體育教育離不開場地和設備的支持。為了提高體育選項教學的有效性,學校必須要確保提供給學生足夠的訓練場地和訓練器材。如果學校在購買設備上有資金困難,可以向政府申請撥款。學校要制定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的管理制度,注重對體育場地的保養和體育器材的維修、更換、補充。具有充足的場地和器材,體育選項教學才能更有效地開展。
結論
總而言之,高中體育的選項教學是對傳統體育教學缺陷的彌補,是體育教學事業的一大進步。高中體育選項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能夠養成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和熱愛體育運動的意識。我國的高中學校和教師要正視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對體育教學體系進行改進,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教學資源,促進我國體育教育水平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尋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