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摘 要:繪畫作為一種主觀藝術活動,它和情感之間有密切的聯系。古今中外優秀的繪畫作品都表達出畫家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畫家感性地認識事物,受不同地域環境、經歷、修養、藝術天分和個性等因素的影響,經過理性的思考,從而創作出不同風格的作品。本文通過畫家周思聰的作品來說明繪畫是情感的表達。
關鍵詞:繪畫;情感;藝術心理學;周思聰
一、繪畫和情感的關系
(一)情感的需求——以周思聰繪畫需求為例
丹納說:“一切藝術都是情感的藝術,沒有情感也就沒有藝術。”情感對于藝術的產生似乎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家解釋說,當我們體內有一種強迫性的力量時情感就會產生,就像饑餓一樣不可抗拒。我們可以理解它為人類的精神需求。人類本性中就有飲食的欲望,口渴卻沒有喝水,饑餓卻沒有用食,這是生理需求的缺乏;人類本性中有求知的欲望但是沒有進行哲學和科學的學習,喜愛美的東西但是沒有進行藝術創作活動,這是人類思想和情感需求的缺乏。
周思聰作為當代杰出的女畫家之一,她的畫作總是充滿一種深沉而細膩的美感,打動觀者的內心深處。她的繪畫語言一直在變化,她的人物造型從最初的寫實手法一直過渡到后期的夸張變形,在她看來,一切藝術表現形式都是感情的需要。她早期受到珂勒惠支、李可染、蔣兆和等大師的影響,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她堅持認為繪畫是人道主義的。她在上學期間出去寫生,其他同學都集中表現大躍進時期的集體思想,而她卻從身邊的事物入手,她創作了《我病了》的習作,畫作表現出在周思聰生病時候周圍人給她的關懷。她認為繪畫要能感染別人,首先必須感染自己。
(二)畫是情感的創作過程——以周思聰創作過程為例
周思聰關注民族、民眾的苦難,她對生活飽含深情。她說冷漠的人成不了藝術家。確實,一個熱心于藝術的人往往比對藝術缺乏興趣的人在情感上更為敏感。在文革之后新舊交替的處境中,周思聰試圖掙脫國畫“千人一面”的束縛,她敏銳的感悟到,不變革就沒有出路。她接受過長期正統學院派的訓練,用寫實的手法表現形象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情感也會與時俱進,時代改變使得這樣的作畫方式并不能表現出她現在情感的需要,于是她積極探索尋找更適合表達情感的繪畫語言,她的線條從單一走向毛澀,作畫方式更顯沉重,她嘗試用油畫、拼貼、拓印、潑灑的不同材料和方式作畫,她也試過用水墨方式表現人體,變形人體的特征部位以求得最自然的狀態,開創水墨人體的先河。她從不停滯于已有的繪畫語言,勇于表現自我。
在畫家創作過程中始終受到情感的直接支配,情感是作畫的一種驅動力,它同時也是畫家表現的載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感,而藝術家和常人的區別就在于他能夠抓住自己的感受將它沉淀,轉化為深厚的情感,并且能夠表現出來。他的創造要根據情感,但是最初的感受并不會在創作中過活,他對情感的表達一定是要站在客觀的角度去分析這種情感的最恰當的表達方式,他通過描繪形象,讓形象中每一個點、線、面都表現著內容的意義、情感和價值。這樣,藝術家才真正表達出了自己的情感,并且這樣的作品能夠成為傳達情感的媒介,讓其他人也能感受到。
二、繪畫是情感的表達——對于個人藝術創作的啟示
畫家只有在“有話要說”的時候才會通過情感帶動作畫,而意圖矯揉造作以博人眼球的畫作是經不起時間的推敲,并且最終會將自己毀滅。從古到今不管歷經了多少藝術流派風格,我們在藝術大師的作品中都能體驗到震撼人心的魅力,因為他們始終以真誠的態度與情感對待生活和藝術創作,他們的作品都透露著自己的真情實感。別人可以抄襲他的意象,但是其中的感情是無法剽竊的。
臨摹是必不可少的學習過程,學畫者心中一定要清楚模仿前人繪畫的意義不是畫得像,而是表達自我感情的手段。世界具有多樣性,人的情感也同樣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藝術家選擇自己喜好的事物并且和個人情感融合起來,所表現的境界將是豐富多彩的。藝術創作是人人平等的,沒有說科班出身的畫家一定比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厲害,只要真誠地對待藝術,選擇自己適合的繪畫方式表達出心中所想,這樣的作品是會打動其他人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畫家受到地域環境、所處時代、民族思維傾向等客觀影響和個人學識、思維方式等主觀影響,表達的藝術情感也應該是個性化的。我們不可能制定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情感標準來衡量藝術的價值,它試圖說服所有人但是它卻不能說服任何人。比如說像愛國、友情、愛情、希望、生和死一類的普泛的概念對于其他人和對于我都是一般的痛癢。只有獨特的藝術情感,才可能是美的,富有魅力的,從而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參考文獻:
[1]李莉.一枝一葉總關情-淺談繪畫藝術中情感與技巧之關系[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04).
[2]羅丹(A.Rodin)口述;葛塞爾(P.Gsell)記 沈琪譯. 羅丹藝術論[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78.
[3]華天雪.周思聰[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庾宗慶.藝術本體論 情感與生存[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1.
[5]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北京:中華書局,2012.
[6]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