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致遠
摘 要:歷來認為金哀宗完顏守緒是一個昏庸、懦弱的亡國之君。其實,金哀宗完顏守緒雖衰世臨朝,但并沒有消沉而坐等死亡,而是勵精圖治,整頓朝綱,力挽軍事頹勢,企圖挽救金朝于垂危之中。金朝的滅亡,蓋源于宋蒙的聯盟。這表明,個人的能力終不能逆歷史大勢而為。
關鍵詞:金哀宗;朝綱;軍事;新論
中國封建社會的歷代末帝大多表現不堪,但有一位末帝卻有一些不一樣,這就是金哀宗。金哀宗原名完顏守禮,小名寧甲速,被立為太子后,賜名守緒,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年)八月廿三生。史載守禮性情寬和、仁慈,喜好讀書,學識淵博,寫得一首好文章。公元1223年,守緒奉父親金宣宗遺詔即金國皇帝位,改年號正大。守緒即位的時候,金朝國運已祚,正是多事之秋。北邊,蒙古人的鐵騎早已踏遍太行山,飲馬黃河。南邊,重開與南宋的戰事,西邊與西夏失和,刀槍相向。軍事上陷入蒙宋西夏三面包圍當中,統治區域內,以紅襖軍為代表的反抗金朝統治的起義不斷發生,真是內外交困。其父宣宗統治時權臣胡沙虎、術虎高琪相繼為亂,使女真貴族之間互相傾軋,自相殘殺,朝堂上忠臣良將為之一空,金王朝的統治風雨飄搖。
一、整頓朝綱
金哀宗衰世臨朝,卻并沒有消沉怯懦,坐等死亡,而是勵精圖治,企圖挽救金朝于垂危當中。
他首先從整頓綱紀入手,即位后,立即下詔,大赦天下,要求各級官吏按國家定制秉公辦事,對那些循私情而破壞法紀,使無辜之人妄遭刑罰的貪官污吏,將以陷害他人的罪名嚴加追究。
金哀宗還廣開言路,鼓勵軍民獻計獻策,他在詔書中說:“上自文武官吏,下至黎民百姓,允許你們對國家軍政大事的利弊發表意見,只管直言不諱,不必有任何的顧慮,哪怕是譏諷當朝,一無可取之處也不要緊,決不會因此得罪”。表現出了極高的襟懷。
正大元年(1224)正月的一天,文武百官集于隆德殿內,正在舉行盛大的典禮和宴會,哀宗尊養母皇后溫敦氏為仁圣皇太后, 尊生母溫敦氏為慈圣皇太后。突然,殿外刮起大風,將端門上的瓦都掀下幾片,門外一男子身穿麻布,望著承天門大笑一陣,又大哭一場,他說:“吾笑,笑將相無人;吾哭,哭金國將亡。” ①這話在封建王朝是大逆不道的不敬之語。群臣義憤,有人主張將這個處死,哀宗堅持說:“近詔草澤諸人直言,雖涉譏訕不坐。”②這件事傳開,上書議國事、提建議的人日益多起來。
哀宗熟讀史書,深知只有得賢臣輔佐,才能治理好天下,哀宗即衛前與邠州節度使移刺術納阿卜很有交情,納阿卜知道哀宗特別喜歡白兔,哀宗即衛后,他便貢獻白兔一對,以示祝賀。哀宗說:“得賢臣輔佐,年谷豐登,此上瑞也,焉事此為。令有司給道里費,從之本土。禮部其遍諭四方,使知朕意。”③說罷,他便派人將白兔送回原地放掉,并讓禮部把他的這種想法告知天下四方,使世人明白皇上的意愿。哀宗求賢若渴的心情可見一斑。
即位之初,哀宗處死了執掌官吏考核升遷大權的奸臣:秘書監權吏部待郎蒲察合住。罷免另一個奸臣左司員外郎泥龐古華山。哀宗還免去了才能平庸的哥哥完顏守純的平章政事的職位(大金國的平章政事相當于丞相)。
他任用原樞密副使完顏賽不為平章政事,赤盛合喜為樞密副使,負責全國軍政,任命延安帥臣完顏合達為參知政事,請回已致仕善謀略力主抗蒙的張行信為尚書左臣,這些人都成為哀宗前期朝中抗蒙的主要領導人。
二、力挽軍事頹勢
金哀宗還注意爭取每一份抗蒙的力量,被逼降蒙的大將武仙在哀宗的爭取下,毅然回歸金國,武仙回歸時殺了蒙將史天倪,1227年,武仙收復太原時又力斬蒙古大將攸興哥。
金哀宗清楚地認識到蒙古汗國才是金國最大的敵人。他即位當年正大元年六月,就停止了與南宋的戰爭,又下詔禁止擅殺過淮的紅襖軍。正大二年(1225年)九月,哀宗又與西夏議和,西夏對金稱弟不再稱臣,不用金國年號,只要雙方相安無事,互不侵擾就行了。他對群臣說:“宋人輕犯邊界,我以輕騎襲之,冀其懲創通好,以息吾民耳。夏人從來臣屬我朝,今稱弟以和,我尚不以為辱。果得和好,以安吾民,尚欲用兵乎。卿等宜悉朕意。”④
穩定西邊和南邊的局勢后,正大三年(1226年),他派兵進攻山西,先后收復平陽,太原等重鎮,斬蒙將多人,取得一定勝利。正大七年(1230年)正月,金軍與蒙軍再戰于大昌原,蒙軍敗退,金軍解慶陽之圍。慶陽戰敗,蒙古大漢窩闊臺大怒,他親領大軍向金國發起更大規模的進攻,可在衛州又吃敗仗。可惜金國國力已衰,小勝改變不了實力的對比。正大八年(1231年)五月,窩闊臺再傾全力,分兵三路進攻金國,鈞州三峰山一戰,金軍大敗,金國大勢已去。名將張惠、樊木澤、高英等戰死。被俘諸將大多不屈而死,主帥移刺蒲阿被俘后被押送到宮山,蒙軍多次勸降,蒲阿說:“我金國大臣,惟當金國境內死耳”⑤不屈被殺。大將完顏陳和尚被俘后,拒不跪拜,蒙古軍用刀砍斷他膝脛,他仍從容地說:“我忠孝軍總領陳和尚也。大昌原之勝者我也,衛州之勝亦我也,倒回谷之勝亦我也。我死亂軍中,人將謂我負國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⑥蒙古兵又砍下他的足脛,割他的嘴,直到耳邊,陳和尚寧死不屈,英勇就義,表現的極有氣節。蒙古統帥佩服他的忠義,祝曰:“好男子,他日再生,當令我得之。”⑦
公元1232年,汴京保衛戰后,哀宗改年號為天興。天興年號也改變不了金國滅亡的命運,金軍屢戰屢敗。天興二年六月,金哀宗被迫進入蔡州(今河南汝南),蔡州無險可守,又與南宋接朝,面臨宋朝的威脅,形勢非常不利。
三、宋蒙聯盟滅金
天興二年八月,宋軍聯蒙滅金。說來可笑,北宋徽欽二宗聯金滅遼,然后被金滅國,此時偏安一隅的南宋一樣認不清形勢,又來聯蒙滅金,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宋軍先是進攻蔡州旁邊的唐州,金國守將烏古論黑漢巷戰而死。哀宗急遣皇族阿虎帶去宋朝修好借糧,他讓阿古岱對宋朝人說:“宋人負朕深矣。朕自即位以來,戒飭邊將無犯南界。邊臣有自請征討者,未嘗不切責之。向得宋一州,隨即付與。近淮陰來歸,彼多以金幣為贖,朕若受財,是貨之也,付之全城,秋毫無犯。清口臨陣生獲數千人,悉以資糧遣之。今乘我疲敝,據我壽州,誘我鄧州,又攻我唐州,彼為謀亦淺矣。大元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必及于我。我亡必乃于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若與我連和,所以為我者亦為彼也。卿其以此曉之。” ⑧可鼠目寸光的趙宋仍然拒絕和議。
天興二年九月,蒙軍由塔察兒率領,宋軍由孟珙率領分道向蔡州攻來,蔡州危急。哀宗自知蔡州不守,國運將去,他對身邊的人說:“我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無大過惡,死無恨矣。所恨者祖宗傳祚百年,至我而絕,與自古荒淫暴亂之君等為亡國,獨此為介介耳。”他又說:“古無不亡之國,亡國之君往往為人囚縶,或為俘獻,或辱于階庭,閉之空谷。朕必不至于此。卿等觀之,朕志決矣。” ⑨
哀宗與群臣商議決定突圍到南宋的四川地區發展,他自知體胖,突圍困難,不想成為突圍軍隊的累贅,決定傳位于完顏承麟,詔曰:“朕所以付卿豈得已哉,以肌體肥重,不便鞍馬馳突。卿平日矯捷有將略,萬一得免,祚胤不絕,此朕志也。” ⑩
天興三年(1234年),正月初十日早晨,完顏承麟受詔儀式正在行禮的時候,宋軍攻破南城,蒙軍攻破西城,激烈的巷戰從黎明一直持續到正午。完顏承麟戰死,哀宗見敗局已定,便在幽蘭軒中自縊而死。
四、簡評
金哀宗一生德行無虧,不貪色不斂財,知人善任,所用諸臣大多能死節。正大四年(1227)五月,臨洮府總管胡土門戰敗被俘,見蒙古軍帥不跪,蒙軍用力砍他的膝脛,胡土門始終不屈,最后被殺。
完顏守緒面對強大的蒙古汗國,始終選擇戰斗,直到最后力竭自殺,氣節和生命之間他選擇的是尊嚴,這和北宋的徽欽二宗及隨后南宋的恭帝母子形成鮮明的對比。
元代蒙古人脫脫等所編《金史》都對這個曾近的對手有所頌揚“哀宗之世無足為者。皇元功德日盛,天人屬心,日出爝息,理勢必然。區區生聚,圖存于亡,力盡乃斃,可哀也矣。雖然,在《禮》“國君死社稷”,哀宗無愧焉。”
放在太平年間完顏守緒即使不算個雄霸之主至少也算是個守成之君,可惜他接手的千瘡百孔的大金國碰到的是蒸蒸日上的軍事強國蒙古汗國,這是他個人的不幸,他是個令人同情的末代之君。
注釋:
①②③④(元)脫脫等著:《金史》卷十七之《本紀第十七》.
⑤(元)脫脫等著:《金史》卷一百十二之《列傳第五十》.
⑥⑦(元)脫脫等著:《金史》卷一百二十三之《列傳第六十一》.
⑧⑨⑩11(元)脫脫等著:《金史》卷十八之《本紀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