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鳴國家糧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聲音
徐 鳴國家糧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價格機制和收儲制度不改革,對生產的糧食“照單全收”,農民不僅不會有動力優化種植結構,結構性矛盾也緩解不了,使糧食加工業成本過高、不堪重負。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從改革玉米臨儲政策入手,下一步還要研究完善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但是,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生產能力改弱了,一定要保持糧食生產總體穩定。
——徐鳴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改革是繼1993年糧改、1998年糧改、2004年糧改之后,糧食行業的又一次重要改革。解決糧食加工業成本高過問題,推動糧食加工業發展,會大大促進去庫存,更好滿足中高端化需求。

應重點關注糧和油的生產,這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改革方向,而改革的重點是糧食的安全。
——日前,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聶振邦在“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分論壇上表示,要重點抓好減玉米、增大豆的工作。目前他們受相關部門的委托正在做這方面的研究。
目前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和新產玉米收購進展順利,收購價格總體平穩,糧食市場秩序良好。玉米實行市場化購銷后,售糧時間可能拉長,為防止氣溫回升發生霉變壞糧,地方糧食部門進一步加大政策指導和技術指導力度,消除農民惜售心理,引導農戶適時適市適價售糧。國家糧食局加大了東北地區市場監測力度和頻率,及時向社會公開發布收購進展和價格情況,引導市場預期。加大庭院科學儲糧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引導農民做好離地通風科學儲糧。
——國家糧食局調控司副司長羅守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1坰地,傳統種植大米收成1.8萬多斤,好的時候2萬斤,收購價一斤最高也就一塊五毛錢。而綠色種植,米的品種好,產量雖然低點只有1.6萬斤,價格卻達到一塊八毛錢一斤。
——吉林省前郭縣吉拉吐鄉七家子村54歲的農民劉中杰去年跟著村里合作社種了兩坰多地綠色大米,在投入成本差不多的情況下,綠色種植讓劉中杰一坰地多收入2000多元。
智慧型糧倉能大大降低能耗和管理成本,確保糧食安全。
——日前,浙江省蘭溪市首個智慧型糧庫,蘭溪市糧食儲備諸葛糧庫1號倉啟動試儲糧。糧庫建設項目負責人陸德元說,現在整個倉庫沒有死角,糧食入庫以后,工作人員在中控室內就可以看到倉庫內部情況。假如倉庫出現溫度高發熱的狀況,系統就會報警,并自動開啟通風系統自動降溫。
改革奏強音

改革,是當今時代的主旋律,也是糧食流通工作的關鍵詞。
在2016年開啟的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中,糧食系統上下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拿出了改革實踐者、推動者、促進者的姿態。
2017年,糧食部門將繼續奏響改革強音,同心同向,將糧食流通事業推向前進。
欄目主持/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