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青鄧勁松孫光忠
(1.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武漢 430070;2.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武漢 430070)
0.9%聯苯菊酯·呋蟲胺顆粒劑防治甘藍黃條跳甲田間藥效試驗
李文青1鄧勁松1孫光忠2
(1.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武漢 430070;2.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武漢 430070)
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在黃條跳甲初發期,用0.9%聯苯菊酯·呋蟲胺顆粒劑2000g、3000g、4000g/667m2劑量拌細土撒施防治,施藥后第7d防治效果分別為74.34%、76.97%與77.05%;施藥后第15d防治效果分別為76.27%、77.28%與77.84%,相當于對照藥劑0.4%呋蟲胺顆粒劑7 000g/667m2和常用藥劑15%毒死蜱顆粒劑1 000g/667m2,高于對照藥劑0.2%聯苯菊酯顆粒劑5 000g/667m2。從防治效果來看,建議使用0.9%聯苯菊酯·呋蟲胺顆粒劑2000g~4000g/667m2、拌土量為15kg/667m2為宜。
0.9%聯苯菊酯·呋蟲胺;甘藍;黃條跳甲;防效
黃條跳甲(Fhyiloiretta vittait Fabr.)又叫黃條跳蚤、跳蚤、跳跳蟲、白蛆(幼蟲),是世界性的害蟲;國內分布幾遍及全國各省。近年來,隨著十字花科蔬菜種植面積的擴大和農藥的濫用,黃條跳甲的抗藥性大幅度增強,為害愈來愈猖獗,已成為蔬菜生產中難以解決的問題之一。為了篩選出對該害蟲高效的殺蟲劑,滿足蔬菜生產用藥需要,筆者對復配農藥0.9%聯苯菊酯·呋蟲胺顆粒劑進行了防治甘藍黃條跳甲的試驗,結果如下。
1.1 供試藥劑
0.9%聯苯菊酯·呋蟲胺顆粒劑(湖南東永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0.4%呋蟲胺顆粒劑(湖南東永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0.2%聯苯菊酯顆粒劑(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農得豐有限公司產品),15%毒死蜱顆粒劑(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產品)。
1.2 試驗處理
本試驗共設如下7個處理:(1)0.9%聯苯菊酯·呋蟲胺顆粒劑2000g/667m2;(2)0.9%聯苯菊酯·呋蟲胺顆粒劑3000g/667m2;(3)0.9%聯苯菊酯·呋蟲胺顆粒劑4000g/667m2;(4)0.4%呋蟲胺顆粒劑7 000g/667m2;(5)0.2%聯苯菊酯顆粒劑5000g/667m2;(6)15%毒死蜱顆粒劑1000g/667m2;(7)空白對照。
以上處理4次重復,小區面積18.4m2(4.6m ×4m),試驗地兩邊和兩端設保護行,處理間間隔1株約0.4m,重復間以畦溝為間隔約0.5m。
1.3 試驗概況
試驗于5月28日在武漢市新洲區雙柳街蔬菜科技示范園進行,試驗地肥力中等,排灌溉方便,前茬作物為馬鈴薯,周圍種植甘藍、鮮食大豆等蔬菜。試驗地土壤為沙壤土,pH值為7.5,有機質含量為1.53%,土壤肥力中等。甘藍品種為“夏綠55”(夏甘藍)。施藥時甘藍有4片~5片葉,處于幼苗期,為黃條跳甲初發期,試驗地是黃條跳甲多發區。各小區按試驗設計要求稱取試驗藥劑混入細土制成毒土,戴橡膠手套將毒土均勻撒施于相對應處理區,廂面和畦溝均需撒到,施藥完成后注意保墑。拌土量為15kg/667m2。
1.4 天氣狀況
施藥當天為多云,氣溫20℃~29℃,空氣相對濕度60%~95%,偏北風2級。在整個試驗期間日平均氣溫在22℃~27℃之間,空氣相對濕度在35%~95%之間,有6d降雨,降雨量共有108mm。未出現直接影響試驗結果的惡劣天氣因子。
1.5 調查方法、時間和次數
1.5.1 調查時間和次數
共進行2次調查。施藥后第7d(6月4日)、第15d(6月12日)分別進行2次葉片受害指數調查,試驗期間甘藍處于幼苗期至蓮座期。
1.5.2 調查方法
各小區隨機五點取樣,每點選取相鄰5株,每株固定調查第3片和第4片葉,定株編號掛牌,各小區共調查25株50片葉,調查各取樣點黃條跳甲成蟲為害葉片情況,單葉按成蟲為害造成的孔洞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百分率分級記錄,統計小區的調查總葉數、受害葉數和受害葉級值,計算葉片受害指數和防治效果。
分級方法(以單葉孔洞面積為單位):
0級:無被害狀;
1級:葉片上有零星被害狀;
3級:葉片上有1/3以下面積被害;
5級:葉片上有1/3~1/2面積被害;
7級:葉片上有1/2~2/3面積被害;
9級:葉片上有2/3以上面積被害。
1.6 藥效計算

注:Ai——各級受害葉數
i——0,1,3,5,7,9

注:CK——空白對照區葉片受害指數
PT——藥劑處理區葉片受害指數
田間試驗數據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DMRT)進行統計分析。田間試驗結果表明,0.9%聯苯菊酯·呋蟲胺顆粒劑2000g/667m2、3000g/667m2與4000g/667m2劑量處理在甘藍上防治黃條跳甲施藥后第7d防治效果分別為74.34%、76.97%與77.05%;施藥后第15d防治效果分別為76.27%、77.28%與77.84%,相當于對照藥劑0.4%呋蟲胺顆粒劑7000g/667m2和常用藥劑15%毒死蜱顆粒劑1 000g/667m2,高于對照藥劑0.2%聯苯菊酯顆粒劑5 000g/667m2。且0.9%聯苯菊酯·呋蟲胺顆粒劑防治甘藍黃條跳甲的兩次防效在三個處理劑量之間均不存在著顯著性差異。

表1 0.9%聯苯菊酯·呋蟲胺顆粒劑防治甘藍黃條跳甲田間藥效試驗結果
a)0.9%聯苯菊酯·呋蟲胺顆粒劑防治甘藍黃條跳甲效果較好,速效性一般,持效期較長,在使用劑量范圍內對甘藍安全,可以大面積推廣應用。推薦用藥量為制劑量:2 000g~4 000g /667m2,持效期為15d左右。
b)0.9%聯苯菊酯·呋蟲胺顆粒劑應掌握在甘藍苗期黃條跳甲未發生或發生初期開始施藥,施藥時間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時進行,拌毒土均勻撒施于廂面和畦溝,每次拌土量15kg/667m2左右。間隔15d左右,視蟲情發生情況再進行第2次防治,注意交替輪換用藥。
S481+9
B
1005-6114(2017)01-016-003
2016-10-25
李文青(1975-),女,農藝師,長期從事植保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