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軍付義段巧枝許國建鄧德志
(1.湖北省植保總站武漢 430070;2.湖北省英山縣農藥管理站 438700;3.湖北省英山縣植保站 438700)
低毒生物農藥30%茶皂素水劑防治茶小綠葉蟬田間試驗
童軍1付義2段巧枝3許國建1鄧德志3
(1.湖北省植保總站武漢 430070;2.湖北省英山縣農藥管理站 438700;3.湖北省英山縣植保站 438700)
為進一步了解低毒生物農藥30%茶皂素水劑防治茶葉茶小綠葉蟬效果,篩選適合防治劑量和防治方法,探索茶葉病蟲綜合防控的有效模式,為茶葉綠色防控技術產品提供科學的依據,確保茶葉生產安全和質量安全。
1.1 試驗對象、作物和品種的選擇
防治對象:茶假眼小綠葉蟬(Empoasca vitis Gothe)。
供試作物:茶葉,品種為鄂茶一號。
1.2 試驗地點
試驗田選在英山縣紅山鎮烏云山村茶場,該試驗茶園地形較密閉,與其它地塊隔離較好,茶樹為多年生,樹齡10a,茶葉長勢良好,茶小綠葉蟬危害較重,地勢為平地,土壤類型為黃棕壤,pH值為6.6,土壤有機質含量26.8g/kg,肥水條件較好,栽培管理一致。
1.3 試驗設計和安排
1.3.1 試驗藥劑
試驗藥劑為30%茶皂素水劑(湖北信風作物保護有限公司提供);
對照藥劑為0.3%苦參堿水劑(山東百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購)、25g/L聯苯菊酯乳油(青島海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購)
1.3.2 處理設計
試驗設4個處理,見表1。

表1 供試藥劑試驗設計
1.3.3 小區安排
A處理區13 340m2,3次重復;B處理區13 340m2,3次重復;C處理區13340m2,3次重復;清水對照66m2,3次重復,每小區22m2。
試驗共4個處理,3次重復,連續用藥4次。
1.3.4 施藥方法
采用常規方法噴霧,噴霧重點部位是茶葉中上部的嫩葉部分。使用電動背負式噴霧器,其工作壓力0.15MPa~0.4MPa,噴孔口徑1mm。
本試驗于2016年5月4日第一次施藥,6月7日噴第二次藥,7月16日噴第三次藥,8月11日噴第四次藥。每667m2兌水60kg噴霧(折算用水量900L/hm2)。
本試驗在試驗期間沒有施用其它藥劑進行病蟲害防治。

表3 30%茶皂素水劑防治茶小綠葉蟬四次施藥后防效分析
1.4 調查、記錄和測量方法
1.4.1 氣象資料

表2 施藥當日試驗天氣狀況表(2016年)
試驗期間天氣情況見表2。2016年5月4日施第一次藥,施藥當天晴天,偏東風2級~3級,最高氣溫21℃~27℃,最低氣溫15℃~19℃,相對濕度48%~91%。2016年6月7日噴第二次藥,施藥當天晴天,偏北風2級~3級,最高氣溫31℃,最低氣溫16℃,相對濕度52%~86%。2016年7月16日噴第三次藥,施藥當天晴天,偏北風2級~3級,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21℃,相對濕度54%~92%。2016年8月11日噴第四次藥,施藥當天晴天,偏北風2級~3級,最高氣溫34℃,最低氣溫22℃,相對濕度56%~90%。
1.4.2 調查方法、時間和次數
a)調查時間和次數
每次施藥前(分別為5月4日、6月7日、7月16日、8月11日)進行蟲口基數調查,每次藥后1d(分別為5月5日、6月8日、7月17日、8月12日)、3d(5月7日、6月10日、7月19日、8月14日)、7d(5月11日、6月14日、7月23日、8月18日)、14d(5月18日、6月21日、7月30日、8月25日)分別調查殘蟲量,與藥前基數比較計算蟲口減退率,與對照比較計算害蟲防效。
b)調查方法
晴天在上午晨露未干時(上午7:00~8:30)進行,陰天在全天適當時進行調查。每小區采用拍網法調查,調查10網的成、若蟲數量,記載活蟲數,并換算成百葉蟲量。
c)藥效計算方法

注:PT0——施藥前蟲數
PT——施藥后蟲數

注:CK0——對照區藥前活蟲數
CK——對照區藥后活蟲數
PT0——處理區藥前活蟲數
PT——處理區藥后活蟲數
2.1 對作物的直接影響
試驗期間,茶葉未出現黃葉、灼傷、枯斑等現象,無藥害產生。
2.2 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能促進茶葉正常生長,茶葉生長嫩綠,提高了茶葉的抗逆性,茶葉的質量明顯好轉,產量從直觀上看有所增長(因茶葉采摘標準不一,沒有進行測產)。
2.3 對其他生物影響
2.3.1 對其他病蟲害的影響
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試驗期間,茶園無病害發生,對黑刺粉虱、銀尺蠖、廣翅蠟蟬等害蟲有較好的殺滅和抑制作用。試驗藥劑能提高天敵數量。
2.3.2 對其他非靶標生物的影響
試驗藥劑對茶園瓢蟲、蜘蛛、草嶺等天敵昆蟲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其處理區天敵數量平均比對照藥劑高50%~80%。
2.4 防效分析
采用Duncan新復極差法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試驗結果分析見表3、表4。
試驗表明:供試藥劑低毒生物農藥30%茶皂素水劑防治茶小綠葉蟬,A、B、C三個處理4次噴藥后1d調查,平均防效分別為34.35%、29.50%、78.19%;藥后3d調查,平均防效分別為71.25%、64.98%、64.73%;藥后7d調查,平均防效分別為90.05%、84.47%、55.71;藥后14d調查,平均防效分別為81.31%、74.72%、33.26%。
試驗表明,供試藥劑A處理藥后1d防效高于對照藥劑B處理但低于對照藥劑C處理,處理間差異極顯著;藥后3d,A處理防效高于處理B和處理C,B處理與C處理間差異不明顯;藥后7d和14d,A處理防效均明顯高于處理B和C,各處理間差異極顯著。供試藥劑A處理藥后7d和14d防效較好,藥后7d防效最佳。整個試驗過程中,A處理藥后3d、7d、14d防效均明顯高于對照藥劑B和C處理,A處理防效最好,A處理雖速效性不及對照藥劑C,但持效性較長,對照藥劑C藥后1d防效達到最好,但持續時間較短。
3.1 藥劑評價
試驗結果表明,30%茶皂素水劑防治茶小綠葉蟬的防效較好,噴藥后3d,A處理平均防效為71.25%;噴藥后7d,A處理平均防效為90.05%;藥后14d,A處理平均防效為81.31%,A處理防效最佳水平為藥后7d。其持效時間較長,對天敵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無環境污染,對茶葉生長發育無不良影響,是茶葉綠色防控技術良好的生物殺蟲劑,宜大面積推廣應用。

表4 30%茶皂素水劑防治茶小綠葉蟬試驗結果
3.2 技術要點
30%茶皂素水劑防治茶小綠葉蟬,推薦使用劑量250mL/667m2(有效成份1125g/hm2),在茶小綠葉蟬若蟲期使用。667m2兌水60kg均勻噴霧,噴藥重點部位在茶葉中上部葉片正反面,特別是嫩葉部分。
S481
B
1005-6114(2017)01-020-003
2016-12-12
童軍(1963-),男,推廣研究員,長期從事農作物栽培、土化、植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