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有三座日本城,舊金山的這座最古老、面積最大,也是市議會議長倫敦·布里德的轄區。這意味著圍繞慰安婦的斗爭遠不是一兩場聽證會所能體現的。
“最大的挑戰來自市議會和日本領事館。”馬兆光告訴《環球時報》,日本總領館在幕后游說議長布里德。最初,市長李孟賢也未支持該議案。“我的主要任務就是要贏得11位議員的支持。當時很困難,因為日本總領館及日本城領袖都聲稱,該提案會引發人們抵制日本的情緒,從而損害美日關系。”
馬兆光說,他收到很多“仇恨郵件”和“威脅郵件”,聲稱“慰安婦”不存在,指責他攻擊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但我本人從未直接受到來自日本政府的壓力”,他說,“他們對我很友好,我們經常會面。”
“但是,日本政府很狡猾”,馬兆光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三次重復這句話。“日本總領事館很狡猾。表面上他們并沒有做什么,但我知道他們打了很多電話,不斷拜訪議長辦公室,還利用日本城領袖作為耳目,做一些‘骯臟的事情。”
馬兆光特別提及日裔人士江美利。“日本城的一些領袖跟我共事多年,其中江美利是我30多年的好友。但他們還是為日本總領館從事著‘骯臟的活動。”馬兆光說,江美利曾要求刪除議案中所有“日本皇軍”及“日本政府”字樣,要求不能出現“日本軍隊”或“日本政府”。“一些政客擔心,如果不按照日本總領館的要求刪改文字,或不阻止立碑進展,兩國關系將受到影響。”當時,幾位議員提出要修改議案文本,“但如果刪除了行兇主體,這樣的紀念碑就沒有意義了”。
《環球時報》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在舊金山進行反慰安婦行動的有幾名特別突出的日本城領袖,像江美利就是當地政壇名人。還有賈尼絲·美里木谷,她跟丈夫經營舊金山一家有88年歷史的老教堂,從事各種慈善活動。美里木谷曾兩次被任命為舊金山藝術委員會委員,是個特別有影響力的詩人和社會活動家。
來自日本本土的反對者也很多。舊金山藝術委員會公關總監凱特·帕特森-墨菲在給《環球時報》的郵件中寫道:“我們已經收到約300封反對信,大部分來自日本。我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他們的簽名都注明了‘日本。”當記者問一項公共藝術作品能收到近300封反對信是不是常有的事,凱特回復說:“我們沒有進行數據比較,但通常來講,很少看到有類似的現象。”
根據舊金山公共藝術品的相關管理規定,市議會批準后,慰安婦紀念碑的設計和碑文還需要藝術委員會批準。通過后,慰安婦紀念碑再以禮物的形式送給舊金山市政府,這樣才最終安放在市里。正因為此,藝術委員會也陷入這場紛爭,面臨各方壓力。
也有不少日裔名人支持設碑。凱特在郵件中稱,委員會收到大量來自全美高校、人權組織及個人的支持郵件。她著重列出幾個名字:聯邦前國會眾議員、日裔后代麥克·本田、日裔民權領袖松豊三郎的女兒松豊凱倫。松豊凱倫還積極推動將慰安婦寫進公校課程。▲
環球時報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