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陳洋 本報記者 李萌 ●盧戈
中國商務部長高虎城21日就中美貿易戰回應稱“貿易戰不應成為中美之間的選項”,如果美方執意針對中國采取行動,中方也將作出反擊。美國《華爾街日報》稱,面對特朗普政權的貿易保護主義立場,中國已經做出迎戰姿態。考慮到大國貿易戰將嚴重波及亞太乃至全球其他經濟體,外界普遍期望中美在經貿問題上能“握手言和”,進行合作,而非爆發對抗。
路透社21日報道稱,高虎城當天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今年仍將面臨嚴峻復雜的外貿形勢,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但中國仍將堅定不移調結構,繼續推進外貿回穩向好。考慮到美國特朗普政權表示將對中國等國征收高額貿易稅,外媒擔心中美兩國可能爆發貿易戰。對此,高虎城表示,貿易戰不該成為選項,中美經貿關系最終將回歸互利共贏軌道。關于美方醞釀出臺的邊境調節稅,高虎城稱,“如果美方出臺具體方案,中方將認真加以評估,并且根據評估的結果做出反應”。
英國《金融時報》稱,在貿易與金融問題上,中美之間的矛盾前所未有的顯性化。特朗普對中國發出了一系列“經濟威脅”,但到目前為止尚未采取具體行動。在中國表示不會因美國威脅而讓步的情況下,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承諾將如何兌現引人關注。如果美國如外界預計推出邊境調節稅,或加大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力度,則亞洲的其他貿易伙伴國也會遭受巨大沖擊。越南、菲律賓、印度等都將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
中國前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經濟商務參贊何偉文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對于邊境調節稅,商務部的回應是在評估后做出反應,專家或政府官員的第一判斷就是“反對”,因為邊境稅違反世貿規則。何偉文認為,如果美國征邊境稅,那就有可能引起貿易戰,“你打我我也打你,才能稱之為‘戰,也就說我們必須反制”。但何偉文表示,中國并不希望打貿易戰,貿易戰沒好處,中國希望合作。
對于“外資撤離中國潮”的說法,中國商務部長表示,這種說法有失偏頗,今年1月份中國吸收外資額的下降“不能反映大勢”。路透社稱,此前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為801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9.2%,但該數據受短期季節性因素影響較大。至于去年中國對外投資出現較大波動,高虎城表示,中國已經從商品輸出為主進入商品和資本輸出并重的階段,對外投資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何偉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外資從來沒有說要整體撤離中國,不能以個別事實來判斷。雖然外商趨勢性的撤離不存在,但中國也要注意改善投資環境。根據中國美國商會調查,中國在外資投資選擇中,成為全球首選目的地的比例越來越小。對此,中國也在推出減少外資準入限制等措施,何偉文認為,這些項措施在理論上會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但有了政策后,政府還需要做大量工作,現在也允許地方出臺一些政策,有利于當地吸引外資。
另外,關于中國全面停止進口朝鮮煤炭一事,路透社稱,高虎城在記者會上回應說,中國2017年度從朝鮮進口的煤炭已接近安理會第2321號決議規定的限制金額,中國停止進口是“履行國際義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1日稱,此次新聞發布會以中國政府供給側改革及“一帶一路”引領對外開放為主題。中國商務部長在會上傳達的信息是,盡管面臨復雜外貿形勢和經濟增速放緩可能,但中國仍將堅定地推進結構改革,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和增長新動能。根據商務部提供的數據,2016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3.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4%,網上零售額為5.2萬億元,增長26.2%,表明以新經濟形態引導的國內需求正在增長,并成為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
環球時報2017-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