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現偉
全球鞋業看廣州,廣州鞋業看白云。廣州鞋業堪稱全球鞋業最活躍和最具潛力的地區之一,可以說是全球最大鞋業生產中心、時尚中心、樣板中心、商貿中心、品牌中心等,同時也形成了十分完善的產業鏈和產業發展平臺,并且已基本占據了全球高中低端的鞋產品市場。
全球數量第一,毋容置疑,廣州乃至中國鞋業的競爭優勢是十分顯著的,但如何適應移動互聯網及國內外的市場大環境,把握好市場的發展機遇及轉型升級,也是業界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助力原創力量,尋求轉型創新G點
廣州市白云區鞋業皮具商會(以下簡稱白云區商會)會長李健祥先生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表示,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的大潮推動下,中國許多傳統行業,包括鞋業皮具行業均迎來了新一輪的轉型升級契機,白云區商會憑借在國內外中高端鞋業市場的影響力,以及對時尚內涵的深刻理解,希望通過借力移動互聯網及大數據來打造一個流量互通、資源共享、產業聯動的“泛時尚生態圈”,積極推動華南鞋業皮具行業在時尚領域上創新轉型大升級。
其實,所謂的原創力量在國內獲得的支持力度并不夠。“中國制造”的背后是產品同質化嚴重,“山寨版”屢見不鮮,核心技術缺乏,產品沒有定價權。中國鞋業企業只有開展創新和研發活動,才可能擁有核心競爭力。
提及中國鞋業原創品牌的規劃和發展,李健祥這樣表示,白云區商會將對原創設計師進行資助及資源整合,幫助他們給社會及鞋業皮具等時尚行業提供更多的原創作品。同時也呼吁整個社會和企業對原創設計予以重視,提供原創發展的土壤和空間。
李健祥還分析說,其實助力原創力量的背后,也折射著中國鞋業企業在行業轉型的大背景下,越發重視品牌的創新及升級轉型。當前,鞋業皮具行業已告別高增長態勢,未來競爭會更加激烈。目前全國約有鞋業皮具開發企業10萬余家,其中擁有自身品牌資質的鞋業皮具企業僅幾千家左右,提高行業集中度是中國鞋業皮具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應有之意。
李健祥指出,若中國鞋業皮具企業仍停留在“生產、加工、銷售”的傳統思維,勢必會被市場淘汰,鞋業皮具企業轉型過程中,一定要以創新為驅動力。
跨界融合,打造原創設計師聯盟
讓廣州白云區鞋業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與各界相互交流更為通暢,白云區商會最近兩年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進行跨界融合。首先,優先進行了全行業的資源整合;同時也融合了更多行業的互動和交流,比如與全國各大房地產公司、皮包時尚行業及金融行業等進行互動交流和學習。
其次,第一時間內成立了原創設計師品牌聯盟,帶領會員企業從OEM到自有品牌,從國內市場邁向國際市場等。同時引領會員企業在轉型創新方面進行多方位的探索和引導。同時,針對線下渠道也在積極地調整和布局。每一個季度,商會都會牽頭,聯合多家會員企業開拓工廠直銷店等,盡力幫助企業清理庫存等。
李健祥表示,本著以推動原創品牌蓬勃發展為宗旨,堅持“融合·共生·共創·共贏”理念,集結國內數個原創品牌企業和時尚設計師融合發展,打通產業鏈上的各環節,促進品牌商業落地和原創設計師的推廣,正式成立中國原創設計師品牌聯盟俱樂部。通過定期發布新設計、新時尚、新技術和新產品,促進原創時尚品牌與原創時尚設計發展,引領時尚生活方式。
此外,作為目前時尚潮流最前沿的一種職業,買手(buyer)必須站在時尚潮流的最前端,往返于世界各地,時時關注最新的流行信息,掌握一定的流行趨勢,追求完美時尚并且手中掌握著大批量訂單,組織商品進入市場,滿足消費者不同需求的人。
李健祥表示,但在中國,近似于買手的職位是跟單及采購,但這兩種職業僅僅是在做買手工作的一小部分而已,可以說,國內長期缺乏職業的服裝買手。同時,作為廠商不可能對賣場每天的情況了解透徹,只有賣場買手最了解。所以,白云區商會將會聯合國內的時尚買手,進行集中培訓和引導,針對一對一的產品銷售培訓,包括導購對售賣的要求等等。
此外,談到原創設計,李健祥指出,在鞋與包越來越融合的消費價值觀里,跨界設計,即如何用做鞋的設計整合包的創意里,或者把做包的工藝帶到制鞋加工工藝中,是白云區商會目前面臨的新課題和使命,商會在推動鞋包文化整合與創意設計提高中,引用跨界設計,可以帶領會員開創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更值得欣慰的是,白云區商會一系列的創新舉措及行業資源整合,不僅讓廣州白云區鞋業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與各界相互交流更為通暢,更為重要的是立足于亞洲和國際市場,吸納鞋業皮具等會員,共同打造更趨完善的產業鏈平臺,資源互補、信息共享,借助廣州國際地位和地理優勢,拓展國際市場,應對國際貿易壁壘,促進鞋業皮具業融合,實現可持續良性健康發展。